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延斯·梵歌《SISTER FEELINGS》

开幕时间:2017-01-19

开展时间:2017-01-19

结束时间:2017-03-11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0号17楼

参展艺术家:延斯·梵歌

主办单位:贝浩登(香港)

展览介绍


贝浩登(香港)很荣幸为瑞典艺术家延斯·梵歌举办个展 《SISTER FEELINGS》,这是继上年春季贝浩登(巴黎) 的《THE HOURS BEFORE》展览後,艺术家的第二次贝浩 登个展,将呈现2016年创作的17幅新系列板面绘画。

受20世纪初的拚贴法和古老的影子戏影响,延斯·梵歌拓展出一种超现实的套娃(MATRYOSHKA)式美学,聚合不同 图像,画中有画。他兼收并蓄,几乎包罗了所有图像类型, 由肖像、静物、室内景观、城市面貌以至风景,全以抽象几 何方式共冶一炉。创作媒介和物料也时有不同,涉及油彩、 铅笔、软塑胶、卡纸、布料等。在延斯·梵歌精致的作品里, 轮廓鲜明的主角常以剪贴的形式跃然於画面,彷佛游走於重 重叠叠舞台般的图层之间,无论是单幅作品还是系列作品, 多变的视角构成了一个无尽的复杂迷宫。

事实上,视角转换正是延斯·梵歌的创作核心。他希望观者「 幻想」同系列中的所有作品描绘的都是同一场景,但分别来 自不同人的记忆,不同时间点的记忆,最终展现的则是不同 的观点,尽管现实显然并非如此。艺术家曾公开表示受早期 文艺复兴绘画啓发,那时的线性透视仍未完全受制於几何规 律。要领会画中迂回视角的微妙,关键还是要近距离了解他 的实际创作过程。为展览创作系列画时,延斯·梵歌不是一幅 接一幅地单独完成,而是把所有画板铺在工作室的地上,同 时绘制所有画作。画的背景通常是色面或几何图形的碰撞, 表现得抽象鲜明,从而带出立体感,它们仿似无人的舞台, 是艺术家开展剧场的地方。随着艺术家的来回走动,视角 转换也逐渐显现,裁剪好的人物、建构的元素、设计的图 案以及小幅的绘画,从一块画板移到另一块,直到抵达艺术 家眼中的终点。整个聚合过程非常缓慢,近似板块构造,成 果却不容忽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地震对地壳产生的影响。

系列画里重复又变形的相似人物、主题和图案,往往会造成 视觉回响,令观者有似曾相识感。然而,对於延斯·梵歌的复 合作品,零星的画面都有其独特视角,可互为补充或矛盾。 例如,剪贴或描画出来的人物,他们的眼神和姿态可指向多 个方向,因而加深了构图的复杂性,同时也带出令人困惑的 敍事发展。观者想知道跌入画中迷宫的人物去向,但故事却 朝着可见或不可见的灭点(透视画中平行线的会聚点)推 进。观者看着某些剪贴元素的尾段──可能是一只人脚或一 级楼梯─—小心翼翼地从框架外望,准备打破虚幻的外墙, 随即不期然揣测,自身是否才是延斯·梵歌视角游戏的最终 角色,在作品间漫游,不停转换视点,为的是要寻找失去 的会聚点。

延斯·梵歌,1965年出生於瑞典哥德堡,现在斯德哥尔摩工 作生活。 其作品已多次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展出,包括奥斯陆的挪威 国家美术馆、哥德堡美术馆及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画作 也在国际展览中屡次亮相,如美国图森当代艺术博物馆。 众多公共及私人收藏机构皆有他的作品,包括斯德哥尔摩 现代美术馆、MAGASIN III当代美术馆与基金会、哥德堡美 术馆、斯德哥尔摩H&M总部大楼的永久装置、法兰克福的 欧洲中央银行。 延斯·梵歌还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绘制了作品。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