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一个旁观者的自述——刘一侨个展

开幕时间:2017-01-15 16:00:00

开展时间:2017-01-15

结束时间:2017-02-14

展览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台儿庄路26号考拉空间

策展人:郭雅希

参展艺术家:刘一侨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览介绍


这并非是一个单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时间中遇到 的人,发生的事又再次使我重新审视这个系列创作的初衷。那就是窥探人自身的存在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是种微妙的,细腻的,不经意的感受。折射着人生与生命,如繁花般绽放与凋零。这是一个荒诞的叙事,无厘头的,滑稽的,但同时又隐藏着极大的悲剧性。它是象征主义符号,是对浮生一梦的叹息,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感伤,是对你我心性的关照。但它也许什么都不是。也许它仅仅是我内心感受的一种存在,一种表现形式。我也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迷雾深处的真实自我。

------刘一侨
 

一个旁观者的自述
郭雅希

我在天津美院教艺术史,刘一侨是我十年前教过的学生。我对他上学期间的作品几乎没有印象,可是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他的作品,使我过目难忘。他虽毕业于学院的雕塑专业,却没有学院雕塑专业惯常的空间表现模式,他的非学院化、个人化和中国传统 “绘画”意味的语言非常另类。

从毕业至今,他曾有过多种探索性的实验:从学院的习作到自由的创作、从规范的研习到非规范的突破、从雕塑语言到非雕塑语言、从“小情怀”语言到“青绿山水”语言再到“线条”语言;还有,走出美术圈,与音乐和建筑界的人士合作,通过行为、绘画去体验图像创作与音响与建筑空间的联觉共振;再进一步走出美术圈,与商界、与社会不同圈子的人广泛接触的人生体验;这里展示的是从2007至2017年10年间创作的作品,是他在雕塑语言、材料和不同精神体验及感受的实验表现过程,是他为了彻底摆脱学院的、专业的、单一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的束缚,寻找发自内心的自我和寻找自我创造性语言生成的过程。

刘一侨说,“我总是习惯拿一个小本子把我的各种感受记录下来。然后再选择一种适合的表现形势将这些感受转化成为可被感官感受到的语言,……,我的作品更像是我的记事本,记录着我所经历的我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感受和我遇到过的人。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也与这个世界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感受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可以直接的获取,但现在更多的是间接的获取。在虚拟的世界中,各种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充斥在一个由真假虚实构筑的很难确定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我很难做到不去质疑,包括对自己一直坚信的那些事物、价值观、人……以及对我自己的质疑。我更希望自己保持一种局外人,或者说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个世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思考。”

从刘一侨多变的实验探索中可以看到,总有一个既像人又像花的“生命”符号,几乎一直贯穿始终——有盛开的、有凋谢的、有残破的、有含苞待放的,还有静态的和动态的,非常明显,这富有强烈生命符号特征的语言是发自他内心的最真切的声音。我理解,这种“声音”表现的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远比具体的人大得多的抽象的,既包括人,也包括动物、植物;既有感性又有理性;既有欲望又有疏离和克制;既有永恒,又有昙花一现、瞬间、暂时的一种,富有涵盖性和包容性的生命意象。这是他对生命、对生存的独特体验以及他所感悟的与朋友、与社会、与圈内外关系的独创性的表现。这个“表现”是他经过多次突破性的实验寻找到的,是他对他人生阅历的体验的概述,是他既个体私人微观的精神形态,又非常宏观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个旁观者的自述。

2017年1月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