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完美收官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国华 2023-11-24

历尽四个多月,127天,2023成都双年展再次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这127天里,96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展厅,也有更多的观众通过媒体、摄像头了解到了成都双年展,了解到了22个国家(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组优秀创作。成都双年展用自己最诚意的表现和最大的努力,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展现了成都这座中国西南重镇,包容、多元、开放、活力的城市人文精神。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于 7月16日在成都市天府艺术公园(成都市美术馆)开幕。为了保证学术性,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担任艺术总监。而相关的板块策展人有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前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院长菲利普·多德等8位国内外知名策展人组成策展团队。强大而有实力的策展团队策划了瞬间永恒、瞻星成梦、存在遥望、空间感知、凝视之思、未来考古、大地回声、心之所向、星链计划九个展览版块和3场国际美术馆馆长峰会以及24个平行展,期间还包含110场公教与推广活动。本次展览,从策展团队、参展艺术家和作品数量来看,都延续了2021成都双年展的体量和学术性,也因此深受海内外观众的认可,获得了国际及国内媒体报道超过千次,覆盖涉及观众人群过亿。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而短短4个多月的展期内,双年展参观人数达96万人次,这在国内与国际双年展中,都是罕见的,也是本届成都双年展优秀表现的直接证明。我们知道,城市双年展的举办往往基于它与城市文化、定位、发展趋势的关联。成都双年展之所以能够在全球众多双年展鼎沸的情况下,在短短几年内,形成自身的特色与口碑,一方面是大量艺术人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尊重了这样的关联——作为城市文化品牌,成都双年展在提出与国际接轨的主要艺术问题和关注点的同时,也培育和推广着本地艺术和文化资源,并广泛建立了艺术家与本地人之间的新关系。因此在此过程中,它塑造了自己在全球艺术领域中的独特身份,并保持了当地表达的重要性。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而“时间引力”作为2023成都双年展的策展主题,一方面探讨了历史与今天、当下与未来、人类与宇宙等等宏观问题,它涉及到了科学、生命与虚空。在很大程度上总结了当下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发展趋势。所以,我们也看到了本次策展团队中,特别邀请了两位国际性策展人,他们的加入以及众多国际艺术家的参展,诸如白南准、大卫·霍克尼、凯蒂·帕特森等等,无疑大大加强了本次双年展的国际化。不过,在另一方面,“时间引力”也与成都本土发生了更深入的关系。通过时间的维度,本届双年展也探索了成都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发源地的城市文化、历史地位和未来潜力。参展艺术家中,诸如翟友明、肖全、李勇政、何利平、魏葵等等,这些在本地出生或长期生活的成都本土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成都的城市生活和人文样态。并且对比上一届,双年展也加强了与城市以及四川籍艺术家的联系,在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艺术的发展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和增强本地艺术市场的竞争力,并以此在国际艺术界中树立更加鲜明的形象,激发西南地区的艺术活力,为当地艺术家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值得提出的是,伴随着主题展,本次展览还相继推出了24个遍布全城的平行展,这在其他城市的双年展中也是较为罕见的。这个庞大的展览内容为更多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提供了展示平台,并极强的鼓励本土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的参与,扩张了城市的艺术版图。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与科技、生态技术的高度结合也是本次双年展的重要特色,当我们走进成都市美术馆B区的3楼,如果不是在美术馆这个特定艺术场所,我们会误以为自己闯进了某个科技产品的博览会。这既是因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主题“时间引力”就是关乎到了生命、边界、宇宙等等科学问题,也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发展已经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艺术创作者本身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科学家、生物学家。诸如本次双年展现场,英国艺术家安东尼•格姆雷与科学家普里亚姆瓦达•纳塔拉扬合作完成了创作《疯狂》(2019);90后中国艺术家刘昕,她本科是清大学测量、控制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些现场展出的作品,也可以被视为是科技产品或者实验室现场,如由AATB艺术组合带来的《肥皂剧》,就是将机器人手臂与肥皂水结合;另一件《“一号树”:碳中和城市的建筑》,用一棵外形奇特的“树”集结了3D打印藻类生物聚合物,以及其他液体介质,并在中间安置了不同支线的神经传感器……可以说,2023成都双年展充分利用和分享了科技介入艺术表达的当下现实。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当然,2023成都双年展的主题还在于充分体现了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文化新地标的雄心装置,时间引力折叠的不仅是古都文化的历史沉淀,还承载着未来的发展与吸引力。特别是作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超大体量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在经历了两年的沉淀,配套设施,工作人员与模式逐渐成熟,标志着成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重大进步,展示了成都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和投资。成都的文化艺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200个,而丰富的艺术场所即是成都地理版图不断扩张的证书,也是成都现代文化构建中的着力点——对文化艺术的包容与热爱。如此丰富的艺展中心保障了本次双年展的平行展得以辐射成都全境,如三圣乡的蓝顶美术馆、天府新区的A4美术馆、天府临空经济区的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等。这种集中的开展活动不仅展示了成都丰富的艺术资源,还体现了该市对文化艺术的深度投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双年展开幕期间举办的美术馆馆长峰会,此次峰会邀请了来自各地的美术馆代表分享他们在机构收藏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心得和经验,诸位国内外策展人、艺术管理者齐聚一堂,为美术馆事业的发展,为观众提供更有价值的展览而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峰会进一步促进了成都与海内外其他国家与地区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整个城市在艺术发展方面的氛围。因此,2023成都双年展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平台,也是推动地区艺术交流、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事件。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在宣传以及城市形象上,成都双年展也为城市带来了改变。在过去若干年,成都在新媒体平台上最清晰的IP是:“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遍布于网络的新时代“媒体人”给出具体理由似乎各有不同,比如天府广场的“成都式下午茶”,又或者繁华太古里的“成都式风景”,加上近年来大熊猫“花花”也成为增加吸引力的IP之一,且不用再说成都其他旅游和文化资源。毫无疑问,这些密集暴露在网络上的传播信息,在近10年成为成都吸引人才入驻、商业投资方面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推广信息似乎都挂上了与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有关的主要目标。而这其中,在市政府的投资培育与市民的高度参与中,成都双年展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牌。在当代城市竞争中,吸引人才不仅关乎薪资和福利,更在于城市能否提供充满创意和文化体验的生活环境。人们渴望的是一种深层的安定感、归属感、身份认同和独特性,这些正是艺术和文化能提供的。成都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景观,为居民和访客提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和创造力的生活空间。而2023成都双年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强化了成都作为一个立体、文化多元、包容性强的城市的形象。这不仅展示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其在全球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为城市吸引了大量具有艺术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都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魅力,成为了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的文化中心。成都双年展的宣传推广策略从2021年开始便侧重于新媒体平台这一新生的行业力量,如上文所述,有赖于新媒体的传播效率也无限放大和推动了艺术的大众普及。密集的图文和视频推广,以及城市建筑空间中的超大LED展示,培育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美育,没有任何的接受是不需要通过时间的重复性来灌溉的,而城市的吸引力也将通过文化最终使人驻足。本次成都双年展的媒体推广不仅横跨了国内的一线艺术媒体,如雅昌艺术、凤凰艺术、99艺术等全媒体中心,还辐射了不同的自媒体平台,如小红书、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形式,同时也更注重其在海外推广与传播,不仅在欧美等地区的媒体有专门报道,也配合视频宣传进行整体全方位的现场观看,而大众媒体更是尽可能覆盖了成都市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和人流密集之处。无论如何,从4个多月近百万次的观展数量来看,2023成都双年展也是展览中当之无愧的流量大户。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在推动产业化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双年展也作出了自身的影响。当下,在探索绿色、环保、低碳的新经济模式的背景下,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声望的关键因素。在2023成都双年展举办期间,带动了大量的平行展,众多新成立的艺术空间也在此期间选择开业。这些艺术空间和展览的开业,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此外,大量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和游客不仅参观了艺术展览,还在成都进行了深入的文化探索和消费。成都的艺术产业链,如画廊、艺术区、美术馆、艺术媒体、运输布展公司等,也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各地爆发的冲突与战争给整个人类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在于人类命运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这要求我们共同面对历史性的挑战。因此,当前时代迫切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以共同塑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当代艺术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成为了响应和引导这一全球性变局的重要精神支柱。而2023成都双年展不仅为大众提供了这样的精神支柱,还展现了中国在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生机与活力,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开放性。因此可以说,成都双年展的持续举办,在让自身不断收获世界的瞩目同时,也将成都塑造为了,可以与北京、上海、伦敦、威尼斯、纽约等世界名城相媲美的艺术中心。

▲2023成都双年展展出现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