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暑假过半,8月江浙必看的压轴新展在这里!

来源:99艺术网 2025-08-11

江苏

1

丁立人:萍水相逢
展期 8月5日 - 10月26日
策展人 杨天歌
地点 北丘当代美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1号环亚凯瑟琳广场

展览汇集了丁立人(1930年生)早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晚至今年最新创作的、跨越60年的百余件作品,媒介不一,门类丰富,主要呈现绘画与雕塑,并夹杂着个人的收藏一并展出。在展览之中,与丁立人的作品一起出现的,另有7位年轻艺术家(均为80、90后)在过去一年中的委任新作。他们平等地参与到展览中,并在北丘全新设计的展厅当中,与丁立人共同营造一次艺术的“萍水相逢”。

 

2

北丘当代美术馆“隧道项目”第七期
成佳亮:凭虚远眺 空穴来风
展期 8月5日 - 10月26日
地点 北丘当代美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1号环亚凯瑟琳广场

本次项目源于鸡笼山中累积的搞不懂和开小差,包括两个故事演化出的三件视频作品和一些物证/马脚,风言风语般抛洒在隔绝现实的人造洞穴。尽管拍摄于真实的北丘当代美术馆和南京山林场景,演员多为南京文艺界的友人,作品内一切人物、事件、文本纯属虚构,大约一半是艺术打工人的加班冷笑话,一半是家门口志怪的山野迷踪。如果觉得无聊,把它当作夏日加班模拟器,在洞里闲着打个午休般的小盹似乎也是不错。

 

3

生活正在上映 第三幕:晚粉
展期 8月2日 - 8月12日
地点 X-SPACE
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280号

作为征集展览放映的第三篇章,同时也是最后一个篇章,此次共有143位创作者入选。走进这片被“晚粉”浸染的空间,仿佛踏入一场温柔的黄昏,天色将晚未晚,一切被蒙上朦胧的诗意。并非甜腻的粉,而是时光沉淀后的颜色,像夕阳吻过云朵的余韵,像暮色中散落的花瓣。如同每一幅作品,带着温度,也带着故事。

 

4

波普与后波普艺术——神秘的平行时空
展期 7月30日 - 11月10日
地点 尹山湖美术馆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环湖路299号

如果传统艺术是高冷白月光,波普艺术则是耀眼霓虹灯。本次展览以“波普与后波普艺术“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这两种艺术流派之间神秘而微妙的平行关系。展览从复古字体到撞色配色,从旧报纸到广告牌,回到波普艺术的原生土壤,就像坐上时光机,带大家回到20世纪那个艺术与生活界限崩塌,既疯狂又灿烂的黄金时代。

 

5

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
国漫经典《大闹天宫》专题展
展期 7月25日 - 11月16日
地点 木木美术馆(无锡馆)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映月里通惠西路39号

本次展览为观众带来逾百件《大闹天宫》动画手稿,包括分镜头台本、造型设计稿、背景设计稿、原画稿、赛璐璐等,其中木木美术馆珍藏的张光宇、张正宇兄弟绘制的造型设计画稿将首次在无锡展出,娓娓道出“美猴王诞生”背后的故事。

 

浙江

 

6

鸦:深濑昌久摄影展
展期 8月2日 - 9月2日
策展人 史文斌、姚高才
地点 X-SPACE富士胶片影像空间·杭州
杭州市拱墅区展览东路150号一楼沿街商铺L104

深濑昌久曾凭借《鸦》于1976年获得第二届伊奈信男奖;2010年英国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也摄影集《鸦》评价为二十五年来最优秀的摄影书。本次展览展出《乌鸦》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数幅作品,以及深濑昌久对于超现实主义的探索与创作《乌鸦·梦游飞行》,邀请观众一同回顾这一充满隐晦与苦涩的杰作。

 

7

傅抱一:没有洗衣机
展期 8月2日 - 8月30日
地点 三角洲 Delta INST + GODOWN空间
杭州市西湖区沈横路与转江街交叉口

在此次展览中,傅抱一呈现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最新纸本绘画,三角洲特邀评论员“神圣西兰花”(Holy Brocoli)为此次展览撰写了序言。

 

8

流动向别处
展期 8月2日 - 10月26
策展人 腊雪儿
艺术家 贺子珂、覃小诗、石榴、宋陵、王欣、武雨墨、宣琛昊、张培力、周轶伦
地点 ORRO Gallery
杭州市上城区中山中路90号

ORRO于2025年夏季开启的首次展览共呈现9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形态的介质萃取了各自在时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加速同质化甚至固化的社会现实中,提示一种“流向别处”的可能。展览在翻新为文化空间的药房旧址展开,鼓励观众以漫游的方式,去体验艺术家们如何以流动的媒介技术及自我更新,展现生活在当下的自觉。

 

9

尚未生成的汉声——中国当代水墨
展期 8月1日 - 9月1日
策展人 何勇淼
艺术家 栗宪庭、蒲国昌、阎秉会、刘庆和、阿海
地点 人可艺术中心
杭州市中山北路1号

2025年,正值85新潮美术运动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这场肇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艺术思潮,开启了中国艺术界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漫长思辨。此次展览是人可艺术中心第三次以群展的形式呼唤汉声,德国汉学家阿克曼与艺术家、诗人杨键联袂学术主持,集结了五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逾50件代表性作品。

 

10

丑时已到
展期 7月29日 - 8月15日
地点 丑术馆
杭州市天目里16号楼 3F

此次展览为淘宝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举办的线下艺术展,展览面积超600平方米,共分为4个篇章和1个特别单元,汇集了历届淘宝丑东西大赛的100余件入围作品。这是淘宝首次将线上举办了五届的“丑东西大赛”落地线下。

 

11

破界 觉醒之锚
展期 7月27日 - 9月12日
策展人 夏杰
艺术家 蔡泽滨、江一帆、郭亚冠、侯子超、李然、吕松、栾晓晨、邵丰田、棠沐、王大拙、王志渊、吴霜、许宏翔、张子飘、朱丽晴
地点 恒当代艺术中心
杭州市富阳区富闲路858号

这场聚焦当代艺术表达的展览,试图解构数字化时代中"真实自我"的命题——当笔触划过画布时,心手之间的距离究竟是思想的藩篱,还是觉醒的通道?

 

12

里森画廊群展:展序间奏
展期 7月19日 - 8月23日
艺术家 朱利安·奥培、安尼施·卡普尔、肖恩·斯库利、克里斯多夫·勒·布伦、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乌雷、池村玲子、劳瑞·普罗沃斯特、杉本博司、、理查德·朗、瑞安·甘德、伊莲·卡梅伦-威尔、安永正臣
地点 桉画廊杭州
杭州市余杭区车坑坞20-2号

2025年7月19日至8月23日,里森画廊将暂时中断桉画廊的常规展览项目,于其杭州的空间呈现多位代理艺术家的代表作及近作。

 

13

新西湖·井士剑作品展
展期 7月19日 - 9月3日
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四楼书画A、B馆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碧波路之江文化中心

此次展览为浙江博物馆首次为当代艺术家举办个展,首次收藏当代艺术家具有公共意义的作品。井士剑于2000年前后从杭州、上海到北京,再到德国、韩国等国内外城市开启了“艺术地理”、“漫步江湖”、“江湖泛舟”等多个艺术实践项目。作为重返艺术发生地的创作之旅,以“新西湖”为社会人文背景的线索进行艺术研究。

 

14

光舟遂航:首届金鸡湖未来媒体艺术展
展期 7月12日 - 10月12日
策展人 管怀宾、陈南汐
地点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苏州市吴中区观枫街1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展览聚焦未来媒体艺术生态,是中国首个以未来媒体艺术为主题的学术性展览。汇聚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全国十二所顶尖艺术院校的近四十三件(组)前沿创作,涵盖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科技艺术、雕塑与公共艺术、艺术与空间等多个学科方向,以及算法生成、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多种媒介方式的作品。

 

15

人群里有房间——Icy Tan个展
展期 7月12日 - 10月12日
地点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苏州市吴中区观枫街1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在2015-2025年间,Icy Tan带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轻松的笔触,用画笔记录了跨越中国、日本、美国、智利、秘鲁、墨西哥、埃及等20个国家的旅程。本次展览精选了部分她在此期间创作的近百幅插画作品,将画笔聚焦于旅途与生活中个人视角下的生动瞬间。

 

16

返景——王波个展
展期 7月12日 - 8月25日
学术主持 赵力
地点 出入艺术画廊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槐望观邸42号槐树路256号

王波最新的“影记”系列似乎是之前所有系列的某种“集大成”,或者说是特征性“并置”,也更像是视频图像性拼接。艺术家有特色地坚持了“覆盖”或“叠加”的手法,并将其延展为画面中的空间构造。也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王波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元宇宙”——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不同于虚拟世界的现实。

 

17

米菲,全世界的朋友
展期 7月11日 - 2026年1月4日
地点 杭州湘湖·世界旅游博物馆
杭州市萧山区湘溪路1368号

1955年,荷兰艺术家Dick Bruna创作了米菲(Miffy),世界上最简洁却最有力量的米菲从荷兰小镇出发,70年来米菲用最温暖的线条与最纯真的色彩,穿越语言、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孩子共同的朋友和心灵旅伴。2025年盛夏米菲来到了杭州,与每一位大小朋友相遇讲述关于成长、友谊与爱的故事。

 

18

记忆为核
——千禧一代的“怀旧技术”与“技术怀旧”
展期 7月1日 - 8月31日
策展人 张业鸿、林鹭琪、高宇
艺术家 闫安、曹澍、陈宇晟、高嘉丰、黄河山、侯柯杉、劳大伦、李一凡、门缝小组、叶甫纳、朱宝蕾、周蓬岸
地点 中心美术馆CAM
杭州市拱墅区展览东路150号杭州中心L3

作为一种人们应对技术急速变迁带来的不适感的日常策略,技术怀旧通常被定义为“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或向往”,在对“旧技术”的恋恋不舍中,追求一种“脱离了时间的时间”。为了回溯这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和现象,展览至少在召唤两种幽灵——过去的和未来的,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折叠的虫洞的两端穿行、带领观众蠕动着,唤起人们对“千禧”的记忆和感知,呈现这些怀旧美学审美表象下的文化症候,以及对怀旧性技术的重新发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