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小逻辑”——当代艺术的语言编码与话语表述

开展时间:2014-09-14

结束时间:2014-11-13

展览地址:芳草地画廊

参展艺术家:卞青,苍鑫,曹晖,陈鸿志,范晓妍,冯海涛,杭春晖,何剑,何森,蒋华君,康剑飞,李昌龙,李晖,李占洋,李青,刘展,卢征远,毛艳阳,那危,史金淞,谭勋,王从义,王易罡,魏青吉,吴翦,夏航,向庆华,杨宏伟,杨茂源,杨千,叶强,尹朝辉,由金,于艾君,张伟,张湘溪,张晓东,郑路,朱伟,邹亮

展览介绍


时值侨福集团两周年庆,芳草地画廊如期举办2014年芳草地艺术节,本届艺术节将于2014年9月14日在芳草地画廊(侨福芳草地)和芳草地画廊798(798艺术区)同时开幕。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小逻辑”来源于黑格尔。在欧洲现代的哲学史上,黑格尔不仅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而且极大的推动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在他看来,绝对精神是一独立的主体,思想和存在均统辖其中。而“小逻辑”所体现的正是人的知性的发展过程,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到客观,从判断到辩证,进而日臻形成绝对精神的内核。借助“小逻辑”的观念,我们力图强调的是,今天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正在于它比以往更注重语言的内部逻辑,及其观念生成时所依托的艺术史上下文。事实上,美国批评家阿瑟•丹托就曾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观念艺术的发展,艺术领域就遭遇到哲学的剥夺。尽管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开始出现观念艺术,但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围绕语言、修辞、叙事的建构所呈现出发展轨迹,及其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同样有其独特的价值。
实际上,从80年代初“形式美”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僵化的语言体系的反拨,到“新潮”时期年轻的艺术家向西方现代绘画或后现代艺术学习,再到9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参照中向本土传统的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身语言学的转变。这个过程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当代绘画曾以单纯现代主义的形式、风格来表明自身前卫性的终结。新世纪以来,当代艺术中语言的“重新编码”以及艺术家如何形成个人的话语表述成为了本次展览主要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按照既定的艺术史发展观念,我们可以将西方几千年来的艺术大致归纳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艺术就是一种“编码”的艺术。它不再像古典艺术,而艺术家也不是对表象世界的简单再现,相反,对作品的风格、形式进行编码的目的在于艺术家能赋予作品意义。对于现代艺术作品,仅仅通过观看,观众是无法获得作品内在意义的,他们必须通过一些“线索”,才能真正进入作品。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重新编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当代艺术自身语言体系以及在建构这个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语言与修辞系统。2、立足于文化现代性的诉求,真正从本土文化的视觉体系与文化资源中去寻找转换的契机;3、最终的目的仍在于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主体性问题。
 本次展览将有40位艺术家参加,作品的形态包括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虽然作品在主题上各有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创作方法论,对既有的视觉图像、视觉文化资源进行开拓性的使用,均强调作品在新的视觉机制与观看效果中产生意义。一言蔽之,对于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再编码”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莫宁说体现的是一种反思性的态度和开放性的文化立场,而他们一个共同的学术理想,是真正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在修辞与叙事上的重建。
本次展览由批评家何桂彦博士负责策划。届时,将从语言与修辞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话语表述方面所呈现出的丰富性与创造力。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