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

开幕时间:2016-06-05 17:00:00

开展时间:2016-06-05

结束时间:2016-08-08

展览地址: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一号馆/二号馆/E7馆/D6馆

策展人:皮道坚,颜勇

参展艺术家:蔡广斌,崔振宽,党震,谷文达,杭春晖,胡又笨,黄国武,黄一瀚,姜吉安,靳卫红,李纲,李惠昌,李津,李军,李孝萱,梁铨,林学明,林于思,刘庆和,刘一原,刘子建,南溪,尼古拉?汉纳(美),彭薇,邱黯雄,邱志杰,秋麦(美),邵戈,沈爱其,沈勤,宋冬,孙逊,田卫,王冬龄,王璜生,王敬恒,王舒野,魏青吉,文凤仪(香港),武艺,徐累,叶剑青,曾健勇,曾霆羽(台),张诠,张羽,郑强,志村姐弟(日),周湧,朱建忠,朱伟

主办单位: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

展览介绍


由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主办、着名艺术评论家皮道坚和青年学者颜勇共同策划的大型国际艺术展览“天下o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将于2016年6月5日下午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开幕,并邀请艺术评论家刘骁纯、王璜生、鲁明军、胡斌、颜勇、魏祥奇等艺术理论家出席以“当代水墨艺术的水墨性”为专题的学术对话会。

本次展览是继2001年广东美术馆,由皮道坚与时任馆长王璜生共同策划的“中国o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展览以来最重要的当代水墨艺术专题文献研究展。艺术作品部分则分“天下”、“往来”两大专题,下属“味象”、“观道”、“新世界”、“体用”、“通变”五个单元。参展的61位艺术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策展人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水墨艺术是在东西方文化你来我往、相互馈赠、相互比较的纷繁视野及复杂的上下文关系中,由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为当代天下纷繁图景增添“另一些现代性”的重要途径。而此次展览试图从“天下”的视角揭示当代艺术存在的多样性,并在“往来”的情境中理解水墨艺术领域正在进行的各种变革,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全球化视野的当代水墨艺术系统及其发展态势。

参展作品60余件,包括绘画、影像、装置、行为等艺术样式,其中开幕当天包括两场行为:其一为艺术家林学明的装置、行为艺术作品由艺术家本人邀请策展人及对当代水墨艺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一些着名艺术家、批评家共同完成;其二为艺术家宋冬对新作《无痕碑》行为装置与观众互动。展览以四个互为呼应的展区单元来共同呈现6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还将引入特别个案、香港艺倡画廊主办的“吕寿琨水墨传奇四十年”作为此次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展览的文献部分收录2001-2016年与当代水墨艺术相关的重要展览活动和艺术事件,并遴要呈现艺术批评界关于当代水墨艺术的重要讨论。

主办方还将在展览期间举办以“当代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六月底)及“当代水墨的通变与体用之思”(七月中)为专题的学术对话会。

展览持续到8月8日。


天下·往来

--当代水墨艺术的现在进行时

皮道坚 颜勇

一、天下×Being

在汉语的日常应用中,"天下"大致等同于"世界"(theworld),然而其文化内涵却远比"世界"(theworld)丰富,在现存的西语词汇中似乎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完全对译的术语。《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当我们从"天下"的角度去看待当代艺术现象时,很难相信会有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置诸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标准。而我们对世界文化图景、当代艺术世界的设想,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回应。

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差距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巨大。从根本上说,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其实是志同道合的文化本质主义者,他们毫无疑虑地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了"西方-东方"、"传统-当代"的二元对立模式。悖谬的是,假想敌及其对立面的凝固存在,恰恰以忽略"存在"(Being)的反凝固性为前提。天下万事万物,总是处于调整变动的状态。就其所在的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而言,它们通常具备某种与该历史时空相关联的特性;我们关于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的论述,正是试图彰显当代水墨艺术处于不断变动调整之中的存在特性。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从来就是且将一直是现在进行时。

二、往来×Inking

在当代艺术视野中,水墨的身份既模糊又清晰。对西方而言,它似乎代表了某种异国情调;对非西方尤其是东亚地区而言,它又可能凝聚着某种当代乡愁。事实是当代水墨的真正意蕴,远比此二者之总和更为丰富复杂。新世纪以来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的各种现当代呈现,不仅是东方传统水墨艺术本身的自律性发展,也不仅是东方文化基因在西方观念不断冲击之下的自我调整,更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馈赠、东西方历史相互参照的纷繁情境中,由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为当代天下纷繁图景增添"另一些现代性"(othermodernities)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当今天下是各种历史文化交互往来的天下,那么,当代水墨则是往返游曳于古今东西之间的精神之舟,既在文化层面牵引我往你来的交流,也在历史层面上承载着继往开来的希望。

强调当代水墨与东方传统的联系,很容易被归类为一种水墨原教旨主义(Ink-fundamentalism)。我们不得不谨慎地与一切本质主义的东西保持距离。因为我们观照的对象本身置根于一个开放多元的艺术格局,这种开放多元性需要我们具备重新审视水墨艺术的胸怀与气魄。我们并不指望能借助西方的既成概念来界定和解决本土产生的问题,但从"天下"的视野观看,"本土"问题就是"天下"问题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要求为"当代水墨艺术"创造一个特定译名,它将清晰指出,当代水墨艺术的问题既是非西方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天下的。为此,我们杜撰了InkArt这一术语,它并不等于inkart。我们在汉语中使用词组"当代水墨艺术",在英语中使用这个新杜撰术语InkArt,来指称各种与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相关的当代艺术,这种艺术至少包括如下类型:

(1)延续传统水墨画的形式(绢本或纸本绘画)与材料(水墨、丹青颜料、宣纸、绢等)、技法(毛笔、水墨、设色),但内容为应对当代文化和艺术问题的作品。其体现当代性的途径可以是拓展传统艺术语言的表现范围,使之与当代社会生活产生联系,也可以是推进艺术语言内部在形式要素、材料质地甚至制作过程等方面的实验变革,使之与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各种艺术手法尤其是抽象艺术语言同中有异而相互辉映。

(2)脱离传统东方绘画类型,但仍然使用其他东方传统媒材(例如水墨、天然漆、陶瓷等)的当代艺术。这种类型当然也可以某种方式表现当代社会生活,或强调艺术的社会介入,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为差异性特质的艺术表达。

(3)不再使用或基本不使用传统东方艺术的物质媒材,转而借用明显来自西方传统的艺术形式(例如油画等),或采取当代的各种新兴艺术媒介(如影像、装置、行为等),但在这些原本与东方传统媒材完全异质的艺术形式或媒介中植入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的作品。这种类型就其物质载体而言似乎与传统水墨艺术全无关系,但却往往体现了某种典型的东方思维模式,或者在气质上具备某种东方韵味。

(4)与类型(3)刚好相反,借鉴了传统水墨画或其他东方传统媒材中某些与"水墨"有关的因素,但整个作品的创作形式与创作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与东方传统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完全相悖的"西方"当代艺术作品。

(5)兼具以上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特征的当代艺术作品。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这个界定是开放的。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水墨艺术/InkArt中还可能出现更多、更新的类型。我们无须预言或认定未来的当代水墨艺术会是何等模样。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从"天下"的视野与"往来"的情境中瞰察这种艺术的存在面貌与发展态势。

三、天下×往来

本次展览呈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十五年间当代水墨艺术的重要文献和创作活动,可说是继2001年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中国·水墨实验20年"之后又一次以当代水墨艺术为专题的研究性大型展览。有必要强调,与十五年前的那次展览不同,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有不少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香港、台湾、美国和日本。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是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上,也是在一个全球化的范围内观照和谈论当代水墨艺术。

在文献展览部分,我们根据自己的视角、观点,收录了2001-2016年与当代水墨艺术相关的重要展览活动和艺术事件,且遴要呈现国内外艺术批评界关于当代水墨艺术的理论探讨和学术争鸣。不求全亦不求以偏盖全,抛砖引玉意在引发学界的关注、讨论与研究。

作品展览之架构如下:

(一)天下

通过梳理当代水墨艺术几种重要的创作潮流以揭示全球现、当代艺术格局与生态中的共存性与多元性,呈现当代水墨艺术作为非西方艺术进入当代语境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共同存在,以及在此种进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于西方当代艺术发展模式的特殊性。此专题包括"味象"、"观道"、"新世界"三个次级单元:

(1)味象

自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以来,"味象"便一直成为东方艺术家藉以返归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在烦嚣世俗的当代人类生活中,这种返归尤其指向了远离机器、网络、雾霾、高楼等当代事物的优雅而凄迷的精神风景,不仅为艺术家个体提供了心灵安顿的处所,从更广泛的思想史、文化史角度来看,也构成了某种东方民族的以及全球人类的文化寓言。与其他单元相比,这一单元的作品从艺术的类型、媒介、题材以及韵味诸方面看,都与传统水墨画距离最为接近,但却也相当鲜明地与阿甘本所定义的"当代性"相吻合:"当代性……是一种人们与自己所处时代的歧异联系,它既依附于该时代,又与该时代保持距离。更确切地说,当代性是通过某种脱节或时代错误而与同时代产生的联系。"

(2)观道

《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涵咏天地、品味人生,视觉感受与哲学思维相伴而行的艺术方式,而本单元所展示的当代水墨艺术正是藉由水墨艺术的内部方式远离形而下之尘寰,静观形而上之虚境--"道",我们可称之为"水墨形而上"。"形而上"与来自西方的"抽象"概念有一定可比性,却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概念。如果我们暂时放弃"抽象"这一源自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而将各种带有抽象意味的当代水墨艺术纳入"水墨形而上"的范畴,就会更清楚地捕获一些从东方传统艺术语言内部寻求途径进入当代语境的意图。

(3)新世界

如果说"味象"之作在返归如梦似幻的精神家园,"观道"之作在追慕形而上的玄虚之境,那么"新世界"之作就展开了当下存在的多重维度。所谓"新世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艺术家为了披露或折射与传统水墨艺术表现对象全然不同的当代文化,而不断改造、扩展、更新了艺术的语言,构建了水墨媒介或水墨方式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水墨的、工笔的,也可以是超现实的、魔幻的、卡通的、3D的、动画的,甚至是行为的、观念的;二是这些艺术语言所表现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它与东方传统艺术所面对的相对稳定、和谐的环境全然不同,充斥着来自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各种因素,它们纷繁交错,相互作用,一再刷新了中国人的"天下"概念;三是艺术家个体在各自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展现自己对当代社会存在中的各种感知体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来自传统东方的水墨精神,他们对当代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绘或隐喻,往往成为一种东方的敌托邦艺术,或可让人联想起阿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的《美丽新世界》。

(二)往来

将当代水墨艺术置于横向的文化交流、碰撞与纵向的文化传承、更新的情境中进行观照,选择一些代表性作品呈现当代水墨艺术对东西方各种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观念进行融合、扬弃、超越突破的几种类型,凸显当代水墨艺术的时空感和历史文化意义。此"往来"专题包括"体用"与"通变"两个次级单元:

(1)体用

展示作品因其在创作的内在理路中将中西"体"、"用"进行错位或整合而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实"体"之为事,亦属处于不断变动调整中之存在,我们之所以辨别"中体"、"西体",本是为求获得人性之圆满灵动,必谓"中体"若此而"西体"若彼,实属无谓。当代水墨艺术于"体用"层面最有价值之处,并非借"中体"、"西体"截然划分东西阵营,而是超越古今中西之藩篱,使"体"仍为圆满人性之"体",使"用"仍为灵动人性之"用"。它可以是对技术、工具之"用"的反思,也可以通过重申"技近乎道"之古典美学以拉开跟"以用代体"之世俗生活的距离,还可以指出古典艺术与当代技术在"用"之一途本无区别,乃至会借助新的观念与技术揭示古典艺术之"体"的不可信任……凡此种种,在持续变幻的"体"、"用"之间不断调整,应对社会人文而生生不息,正所谓"体用相资,其变无穷"。

(2)通变

《易·系辞》:"一阖一辟之谓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按此解释,天下事物有所往来,必生通变,而所谓通变,正是存在(Being)。故《易·系辞》又云:"通变之谓事。"晋韩康伯注:"物穷则变,变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我们在此单元侧重展示当代水墨艺术在"往来"背景中突破既成艺术形式与艺术观念的方式与策略,借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说,是示例说明当代水墨艺术是如何致力于并且成功地做到了"通古今之变"。这种"通变",可以是传统艺术语言内部的变革,例如一些艺术家深谙古典艺术传统,但并不恪守古法,而是致力于将完满纯粹之传统艺术语言推入当代语境;但也还有另一种"通变"类型,它与传统艺术语言内部变革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更多地从观念上消解并重构着水墨艺术本身的形体、边界、范式等既成标准。水墨就是一堵神圣的墙,而当代水墨艺术的存在,就是打破并穿过这堵墙的现在进行时……

以上文献与作品展示均期待您的批评、指正与谈论。


学术日程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
Being and Inking - Documenting Contemporary InkArt (2001-2016)
2016年6月5日(周日)
11:30, [E7 馆] 《无痕碑》装置行为互动
嘉    宾:宋  冬
14:30,[1号馆] 学术对话:当代水墨之水墨性--味象与观道
主    持:皮道坚
嘉    宾:刘骁纯、王璜生、鲁明军、胡斌、颜勇、魏祥奇
17:00,[1号馆] 开幕式
《墙》现场行为创作
嘉    宾:林学明 / 众人
18:00,[1号馆] 策展人导览
免票入场: 关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发送"姓名+电话"即可预留座位。

2016年6月底
学术讲座:当代水墨之当代性--存在的形状 2016年7月中
学术讲座:往来--通变与体用之思
(具体安排请密切留意RMCA微信发布)
展览时间: 2016.6.5 - 2016.8.8
展览地点: 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 RMCA 一号馆 / 二号馆 / E7馆 / D6馆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8号红专厂艺术区内)
媒体联络Media Contact:pr.officer@redtory.com.cn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