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三人画展:夏小万、毛焰、马轲

开幕时间:2016-12-29

开展时间:2016-12-29

结束时间:2017-03-20

展览地址:北三街艺术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策展人:崔灿灿

参展艺术家:夏小万,毛焰,马轲

主办单位:北三街艺术机构

展览介绍


  正在北三街艺术机构(N3 Gallery)展出的“三人画展”,由崔灿灿策展,展出来自50,60,70后艺术家代表夏小万、毛焰、马轲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三人画展”一个熟悉而遥远的名字,展览试图回到画展最初的样子——这种绘画展览的最初形式,以人数和地点为名称,例如“九人画展”或是“公园画展”,“这些展览通常会印制一些请柬,举办类似茶话会的座谈,并在艺术刊物上发表。画家只是画家,画展是漫长生活的一部分,几个志趣相和的同行,聚在一起,彼此看一下画的进展,聆听一些意见。”
  夏小万:出于本能的创作
  “自由变形”的意识贯穿了夏小万创作的各个时期,此次展出的8件作品横跨2000年来至今,涵盖了他从2003年左右开始的“空间绘画”代表作,即基于自由视角的观看方式随之产生的图像的千变万化。夏小万表示,这么多年的创作,他自己并不热衷于说故事,而是主要集中于人形本身,人形就是他的创作主题。
  夏小万说,“我不太容易因为相信了一个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改造成另外一个我,我不善于那种理性化的思考问题,从我的创作中是可以找到这个线索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本能的需要。”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张晓刚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小万作品中一贯的人鬼神三位一体的天界视觉,多义性隐喻式的思维指向,古典式的厚重与悲怆感的奇异想像一直使人迷恋震撼,同时也使他对时尚潮流始终保持着来自“灵界”的俯视与关注。”
  毛焰:肖像画里的精神世界
  “人像系列”是毛焰绘画题材中的唯一线索。1998年,毛焰遇到了在南京学习汉语的卢森堡留学生托马斯·路德维德(Thomas Rohdewald),从2000年至今,托马斯几乎成为毛焰笔下惟一的主角。他被画家略去着装、微闭双眼、神思迷离,甚至不辨男女,成为真实以外的“拟像”,徒具人形。托马斯在他的反复描绘中,外表的时代特征已被消弭,仅剩人类共性的精神浮现其中。正如毛焰自己在展览现场所言,“我的画面不承担叙事,作品自己会显现意义和内容。凝视、时间性本身就是主题”。
  栗宪庭曾在《写实主义的探险》一文中将毛焰列为中国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称其刻画了“一个个表情正在消失的时代肖像”。灰色调、敏感的造型以及斑驳的笔触,使毛焰的作品无论在自然光下还是展厅灯光下都不会丢失画面的细节和生动性。毛焰探讨的不是“肖像”的意义而是“肖像画”的意义,是借用人物的轮廓和动作来完成线条、颜色、构图的实体化,是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下探讨深幽微妙的人类精神世界。
  马轲:高度概括的自我的表达
  此次展出的7件作品为2006年至今10年来的创作,形式上的简洁明了与内容上的晦涩难懂共同形塑了马轲强烈的个人风格。他显著强调对黑色的运用——当用于背景时,它并不是要与其他任何对比色一起达成一个表面的视觉情节,相反地,它代表了无限蔓延的空间和时间,一个远离了画面中压扁了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庞大混沌的虚空。
  马轲强调画面是自己的表达,同时用绘画抵抗“被社会化”,在马轲看来,“我们现在的观看已经被照相机的镜头垄断,观看变的单一;而事实上,人是有两个眼睛的,肉眼的观看也是区别于机器的。我的绘画呈现的正是未被照相机规训的肉眼的观看角度。但是人的观看是人性化的,是更丰富和多元的。”
  “三人画展”
  在策展人崔灿灿看来,一个“画展”的模式,对今天的画家而言,只是某个切片或是阶段性的展示,它无法触及艺术家的全部工作。因此, “三人画展”没有强烈的主张,也没有历史较量。展览希望回归画展原初的状态,以简单纯粹的视觉形式呈现给观者。”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