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历史的分途——叶世强个展暨叶伟立摄影与文献装置展

开幕时间:2017-07-15 10:00:00

开展时间:2017-07-06

结束时间:2017-08-13

展览地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3号厅(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

策展人:张颂仁,杨小彦

参展艺术家:叶世强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介绍


  历史的分途
  张颂仁
  在他生活大半世的台湾,叶世强只在晚年办过一些小型展览,公开展示过的作品不多,被邀请到他家放情观画的人更从来没准许过一个,大家只认识他掠过的身影。可是在台湾,叶公长久以来已经是传奇。他生活在社会边沿,拒绝学院制度,拒绝艺术对社会的任何妥协、一切商业利益。他把艺术修为提升至纯净的信仰,个人超度的片苇。
  在1949这个历史时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四个理想青年受到校长高剑父先生的激励,计划徒步旅行去敦煌,沿路写生体验生活。由于政局变动实现不了这计划,就打算通过到台湾的海路,陆续转行到欧洲,结果滞留在第一站的台湾。其中一个同学不久后回国,之后跟滞留的叶世强走上一条截然相反的艺术道路,但相同的是同样把艺术作为个人的时代使命,完成了民族艺术的时代任务。这位同学是杨之光。杨之光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是社会主义写实主义大潮中代表了社会主义新国画的代表。他在水墨传统的基础上,消化了西潮的写实人物技术,成就了水墨人物画的时代造型。在革命的年代里,杨先生作品的图样传遍中国大地,并成为国家的时代造型。
  国家造型与心灵意象、时政与性灵、历史大潮与山林隐庐、激进政治与心性淬炼,在这两位最后同样大成的画家身上,竟然成为这个激变时代的两条分叉路途。在高剑父先生的时代,中国的华夏天下转变为民族国家,高先生从革命活动走向民族文化建设,于是国家与心性两端的追求,在他的艺术中一直保持了时代的张力。可是在新时代的鼓荡下,这两端被这两位后来者推至极致,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激进艺术表象,不得不说是因缘际会。
  今天的艺术界跟政体拉开了距离,成为独立的社会文化机制,可是又必须接受资本社会的经济逻辑。叶世强与杨之光两位先生的创作则完全不带经济考虑,都出于纯粹的艺术立场,成就了时代的两类视觉造型。一个明显出自社会主义形态,另一个极端反体制的个人隐逸追求却带着自由主义所衍生的造型观。这两类视觉造型正好代表了中华文化在冷战年代的两条分途,但这两条代表冷战的道路同时又必须并存才可以说清楚一个重要事实:中国在走向民族国家的道路上,一直面对西方提出的两种形态的现代主义,而共产主义和资本自由主义都带着各自的国际主义立场。叶世强与杨之光两位先生从高剑父先生的大门走向世界,象征了高先生的民族国画被冷战所引发出的新道路。
  本次展览介绍叶世强先生的十数件油画与水墨的大幅绘画,都是近二十年的晚期成熟代表作。他喜欢作大幅油画,意境有太空的寥廓、恒古的寂寞,在纯净的画面似乎瞥见永恒的掠影。他的水墨龙蛇走动,嘎然寂止,更是浑然天成。连篇滔滔的大字佛经是夜里于海边公路的空旷路面挥笔泼墨而就的,本就应该在星空下涛风中孤身诵读。
  本展览有赖艺术家叶伟立以当下的创作介入叶世强的艺术传奇。通过深入前辈画家的工作现场,激活遗物的生命,以今天的创作活力来衔接叶世强的精神。叶伟立以重构现场、纪录场域重生的体验,通过摄影打开对象与绘画的外在世界,由是打开叶世强先生的当代性与历史性。
  异地同归:
  叶世强与杨之光之异同及其意义

  杨小彦
  叶世强和杨之光当年同为高剑父的学生,1949年同去台湾闯荡。不久杨之光回归大陆,迎接解放,叶世强却留在了台湾。此后两岸隔绝,音讯全无。杨之光在中国迅速成长为主流艺术家,对于新中国的美术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是水墨写实人物画中南方的领军人物,具有全国性影响。叶世强却在台湾自动过着边缘的生活,隐居在大山里,听高山流水,抚自制古琴,远离名声追逐,却独自一人在思考艺术本体。2000年以后,叶世强曾经到过广州,造访杨之光,两人相见,感叹岁月无情,人生变异。就艺术论,两人风格迥异,南辕北辙,显示了不同地域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显示了冷战现实对于两地艺术的重大影响;就追求论,两人都倾心于他们所认可的艺术,穷其一生精力,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两人之异同本身就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其中的艺术话题,既沉重,又具有世纪性的启示。
  叶世强简历
  叶世强先生1926年出生于广东韶关书香世家;童年历经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期间仍持续水墨书法的学习;1948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由高剑父担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接受西画科课程训练;1949年壮游西北计划受阻,辗转落脚台湾,从此流连转徙与家人两岸分隔;1950年受黄荣灿老师之协助提拔,考取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入学资格;1960年代开始于复兴商工、台大美术社、台大医学院绿野社,育才无数,教学风格与言行身教皆深受学生缅怀;1970年代投身研制斫琴之事工,并1970年代末遁入山林徙居新店湾潭,期间仍孜孜不倦作育英才;1991年再次搬迁隐逸于瑞芳水湳洞,生活素朴拙古以创作制琴为日常作息之内核;1995年因病移居花莲吉安乡,多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书画创作皆在此时完成;2004年起零星参与中型规模的群展,并举办小型个展。叶世强倾毕身修为,以孤绝而热炽的笔墨融贯水墨和油彩等媒材,开拓画布二维向度之局限,从根植于日常的创作实践推向美学极致,在离群索居的生命历练中将艺术作为精神淬炼与身心修为的方法。直至2012年六月安逝新店家中,仍汲汲不待地创作,以跨越时间之苍古松透,拓空间之幽微高迈,享年86岁。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