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画笔诗篇逐日新——何香凝艺术及文献专题展(武汉)

开展时间:2025-01-14

结束时间:2025-02-23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 1展厅

展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三官殿1号

策展人:易东华

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 湖北美术馆

展览介绍


前 言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190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1949年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何香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领导人,她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

何香凝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她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

1926年12月何香凝在汉口庆祝北伐胜利大会上演讲。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何香凝革命工作过的重要城市。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的南洋大楼曾是武汉国民政府的所在地,何香凝与国共两党众多领导人都曾在这栋大楼活动。1926年12月,她在汉口庆祝北伐胜利大会上发表演讲。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南洋大楼召开,在这次全会上,经过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及共产党人的努力,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议案和文件,重申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坚持国共合作的革命原则。这些政策,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何香凝美术馆是国家级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是国家重点美术馆,时值辛亥革命114周年,两馆共同策划,在武汉举办何香凝艺术及文献专题展。本展从何馆众多藏品中遴选52件精品及丰富的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以此呈现何香凝波澜壮阔的人生,感受百年中国的奋起。籍此展览,亦希望能够进一步加深武汉、深圳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

 

2025年1月

第一单元:同盟之约,念兹在兹(1878—1930)

何香凝1903年春与丈夫廖仲恺赴日留学,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学习。1903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由于革命原因,何香凝转而学习美术并专攻狮、虎动物画。她笔下的雄狮、猛虎与国之觉醒、奋起斗争的时代思潮相契合。革命志士之间的受赠与传播,使得她的狮、虎作品特具时代精神与传奇色彩。归国后,何香凝积极参与中国革命事业。1921年,与宋庆龄一起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任总干事。1925年,作为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在孙中山遗嘱上签字。1929年,携带自己和其他名人作品三百余件出国义卖,为仲恺农工学校解决办学经费。

何香凝_虎_26 cm×30 cm_设色绢本_1910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狮_63 cm×49 cm_设色绢本_1914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松·竹·梅_137×34 cm_水墨纸本_1928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月下小景_80 cm×38 cm_设色纸本_1920年代_何香凝美术馆藏

廖仲恺_书法_81 cm×31 cm_纸本_1920年代_何香凝美术馆藏

第二单元:岁寒友,松柏志(1931—1948)

一九二零年代,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府日渐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对此悲愤交集,坚持与南京政府决裂。她与友人组成“寒之友社”,赋诗作画,以松、竹、梅等耐寒花木抒写胸中积愤,画风苍劲有力,以自身行动和手中画笔抨击时弊。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里,何香凝不仅以手中画笔维持自身生计,抒发革命情怀,还依靠举办展览义卖作品支持抗日战争事业,救亡劳苦大众。1931年底,何香凝在上海主办“救济国难书画义卖展览会”,以所得之款资助东北人民抗日。1932年初,何香凝组织领导上海妇女前线慰劳救护队、难民救济队、救护训练班,创办伤兵医院收容伤兵。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何香凝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何香凝_红枫雪景_108×38 cm_设色纸本_1930年代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虎_147×61 cm_设色纸本_1934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石头城下卖梅花_103×40 cm_水墨纸本_1934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松·竹·梅_143×47.4 cm_设色纸本_1936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为谁来补破河山_132×55 cm_水墨纸本_1934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第三单元:山河新图,画高人寿(1949—1972)

1949年初,何香凝、李济深、朱蕴山、梅龚彬等人应邀北上。9月,何香凝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被任命为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12月,何香凝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新时期,何香凝心境欢快,作画不辍,画风豪放开朗,梅枝坚挺有力,反映着她一生的朗健情怀及对友爱、对敌恨的鲜明性格。工作之余,何香凝与北京、上海、杭州地域的艺术家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叶恭绰、徐悲鸿、陈半丁、胡佩衡等京城名家合作了反映新时代气象的《大地之春》《凌霜逞艳》等大型画作。1960年,何香凝继齐白石之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职务,与时任美协副主席的潘天寿、傅抱石的合作亦堪称艺林佳话。

何香凝、陈半丁、胡佩衡、汪慎生、罗铭、邱及_大地之春_167×86 cm_设色纸本_1950年代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廖承志_踏雪寻梅_130×65 cm_设色纸本_1940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冰雪暖于棉_130×66 cm_设色纸本_1951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赏雪图_132×37 cm_设色纸本_1962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_祖国山河_90×37 cm_设色纸本_1951年_何香凝美术馆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