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衔尾蛇之歌:中西女性视角下的艺术和收藏

开展时间:2025-09-06

结束时间:2025-10-22

展览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7号6层

主办单位:上海久事美术馆

展览介绍


2025年9月5日,“衔尾蛇之歌:中西女性视角下的艺术和收藏”在久事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与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策展人马楠、西班牙策展人罗西娜·戈麦斯-巴埃萨(Rosina Gómez-Baeza)与露西娅·伊巴拉(Lucía Ybarra)共同策划,并得到了西班牙驻华大使馆、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的大力支持。作为“2025西班牙艺术季”第五场展览,展览汇集了40余位中国与西班牙女性艺术家的44件作品,其中不乏来自两国女性藏家的重要收藏。展览将于9月6日对公众开放,持续展出至10月22日。

以“蛇”为契:中西文化共鸣下的展览内核

“衔尾蛇”(Ouroboros)作为承载千年文化寓意的蛇形图腾,自古以来象征着永恒、蜕变与万物互联。在中国文化中,蛇常被赋予智慧、内省与变化的意涵,是万象更新的象征。本次展览运用“衔尾蛇”这一符号,不仅是展览核心意象的视觉化呈现,更是化身为跨越中西地域与时空的文化纽带,旨在传递和展现两国文化的深度共鸣。

展览以“衔尾蛇”的文化内涵为依托,聚焦女性创作者和收藏者的双重视角,从不同文化、历史与社会语境出发,深入挖掘女性艺术独特的感知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围绕身份认同、空间叙事、身体与物质、技艺与记忆等重要母题,搭建起中西女性艺术对话的平台,通过解读作品的创作理念、象征体系和概念架构,探索和呈现女性如何通过创作与收藏,将个体经验转化为世界感知,并赋予艺术以更丰富多元的文化、社会与情感价值。

双线并行:艺术创作与收藏实践的双向赋能

本次展览以“女性视角”为核心,在内容呈现上形成“创作+收藏”的双线脉络,既展现中西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实力,也凸显女性收藏者的文化贡献。展出的作品类型涵盖了绘画、影像、雕塑、装置与纤维艺术等多种媒材,不仅在主题上展开跨文化对话,也在材料语言上展现出极强的感染力与实验性——从承载身体记忆的缠绕编织,到基于数据逻辑的图像演算,各类作品共同营造出复调、细腻且具穿透力的知觉体验,让观众直观感受中西女性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展览还将展出多位中西女性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以此传递收藏的深层价值:它并非简单的艺术收藏,而是具有主动意义的文化行动。女性藏家通过收藏对艺术作品进行再阐释、再赋义,自主建构艺术价值系统。观众在展览中可清晰地看到,艺术家与藏家以各自方式在艺术的循环与转化中拓展感知边界,共同构建起开放、多元、共生的艺术世界。

空间叙事:“蛇环”架构与展陈的巧思融合

为呼应展览核心理念与上海久事美术馆的场馆空间特性,策展团队以“蛇环”为灵感,通过五大板块将展览设计为五重套接的架构,既贴合“衔尾蛇”循环往复的隐喻,又形成五个方向的当代表达维度,从内省(反身)→认知(理性)→空间(自然)→文化(传统)→物质(材料),构建出内在递进且循环回响的叙事路径。

其中,五大板块各有侧重:“反身之思”聚焦身体、身份与记忆,呈现女性以艺术重构自我叙事,“万物之理”以几何、数据等理性元素重构感知逻辑,“空间之诗”探讨空间的情感与政治性,展现女性对世界的重塑,“传统之化”将民间技艺、神话意象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物质之力”则通过材料对话解构性别秩序,传递生态思考。同时,不同展墙色彩亦与多元化的作品风格自然呼应,形成连贯且富节奏的空间动线,以色彩为无形的感知线索,引导观众沉浸式探索这段回返往复的艺术旅程。

独特视角:赋能中西文化交流与艺术生态构建

上海久事美术馆“2025西班牙艺术季”自5月举办至今,通过乔治・兰多个展、高迪双展、普拉多博物馆藏品VR展等不同展览内容,结合艺术、人文、建筑、科技等多维度,为观众打开了多扇了解西班牙文化艺术的窗口。“衔尾蛇之歌”展览作为上海久事美术馆“2025西班牙艺术季”又一特色项目之一,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聚焦长期以来艺术史中女性创作者与收藏者的记录空白——若缺少女性的艺术贡献,艺术史将是不完整的。

与此同时,本次展览作为塞万提斯学院自2024年起推进的“引领西班牙艺术收藏的女性”项目之一,旨在彰显女性作为收藏家及大型当代艺术收藏管理者的重要性。馆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集中呈现女性在艺术创作与收藏领域的成果及艺术生态中的核心作用,为中西两国文化交流互鉴搭建更为深远与广阔的平台;同时,进一步丰富提升本次西班牙艺术季的内容层次与文化内涵,让观众得以从多元视角全面感知西班牙艺术的别样魅力。

本次展览亦得到耶拉收藏(Colección Yera)、ASE基金会(ASE Foundation)、北京公社(Beijing Commune)、千高原艺术空间(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等多家机构的大力支持。

 

策展人前言

“衔尾蛇”(Ouroboros)这条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古蛇图腾,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文化中皆是富于奥义的符号,象征着永恒、转化与万物互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智慧、变革与内省,昭示着通过蜕变迎来新生的破茧与更新之力。2025年恰逢中国的蛇年,为“衔尾蛇”这一古老的意象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与时间共振,指向生命的韧性:创造与毁灭、起点与终结并非截然两端,而是交织、循环的辩证统一,在相克相生中流转不息。彰显出艺术中所蕴含的丰富生命感知,复杂流变,以及交织共生的综合状态。

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与西班牙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女性藏家的珍藏,从女性的视角深入反思线性时间和单向进步观的局限,倡导一种基于修复、平衡与非二元性的循环哲学。借由艺术创作与收藏,展览强调艺术在维系文化记忆、实现自我转化与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并凸显出女性视角对于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贡献与深远影响。展览不仅关注作品的创作理念、象征体系和概念架构,更在身份认同、身体与性别、空间叙事、技艺与记忆等重要母题中展开深入而细致的中西对话。从不同的文化、历史与社会语境出发,以敏锐的视角探索性别、族裔、社群与个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此同时,展览亦高度关注作品在形式上的美学价值与视觉语言的感染力,艺术家所选用的材料和技术,恰如一面多棱镜,映照出多元文化与多样性经验的丰富图景。

此次展览将根据展场空间特性,以“五重蛇环”套接,用内在递进又循环回响的叙事方式,多元展示女性艺术中的感知向度。

“蛇环”与“循环”呼应“衔尾蛇”的核心隐喻,而“转向/turn”也暗示女性艺术实践在五种方向上各自衍生的当代表达,每一环既是感知的维度,也是创作母题的生成方式,从内省(反身)→认知(理性)→空间(自然)→文化(传统)→物性(材料),构成一种逐层展开又不断回返的感知旅程。

一:反身之思

“身份”不是孤立的意识或肉身,而是一种流动变化、不断编织重构的存在状态。这一环聚焦女性艺术家对身份、记忆、性别经验的反身思考——她们以身体为媒介,以创作为镜面,组织出一条条关于“成为自己”的路径,召唤出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细密回响。

二:万物之理

观看方式本身即是一种秩序建构。在本环中,女性艺术家以几何、数据、图像逻辑与系统思维,挑战惯性视角与感知偏见。她们的创作转向抽象、理性与秩序性,却始终承载着对现实结构的深度拆解。这些作品不仅质询视觉文化本身,也试图在既定逻辑之外,打开新的认知之门。

三:空间之诗

空间不仅是物理容器,亦承载感官、情绪与文化结构。本环探索女性如何理解其所“居住”的世界——通过对自然、居所、身体与边界的敏锐书写,构建与自然世界和社会空间的多重亲密关系。空间在此不再是被占据的场域,而是被情感、记忆与行动重新塑形的感知可能。

四:传统之化

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历史遗产,而是一种持续被重写的文化结构。正如艾略特所言,艺术家的创新并非脱离传统,而是在创造中“重新组织过去的秩序”。本环聚焦女性艺术家如何以自身经验介入并转化民间工艺、仪式符号与家族谱系,将看似固定的传统语法化为生成性的表达系统。她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其结构的干预者;在作品中,记忆成为材料,转译成为方法,传统不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可感、被讲述的语言。

五:物质之力

艺术家通过与物质的长期对话,打破既有图像秩序与视觉规范,重塑其结构与语义。材料不再是被动媒介,而是感知、抵抗与再生的主动参与者。创作过程中的增添、转化与扰动,体现出女性艺术家以物感为思,挖掘材料内部的历史与能量,将抽离的观看转化为一种来自触觉、经验与共生逻辑的世界观,用看似沉默的物,重新激活我们与世界之间的感知通道。

参展艺术家:

埃莱娜·阿隆索(Elena Alonso)、伊尔玛·阿尔瓦雷斯-拉维亚达(Irma Álvarez-Laviada)、毕蓉蓉(Bi Rongrong)、埃莱娜·布拉斯科(Elena Blasco)、布拉武(安德莱娅·戈麦斯与迭戈·奥米尔)(Los Bravú [Andrea Gómez y Diego Omil])、安吉拉·德拉克鲁兹(Ángela de la Cruz)、崔洁(Cui Jie)、米伦·多伊兹(Miren Doiz)、埃斯特·费雷尔(Esther Ferrer)、阿莉西亚·弗拉米斯(Alicia Framis)、富恩特萨尔·阿莱尼亚斯(朱莉娅·富恩特萨尔和巴勃罗·阿莱尼亚斯)(Fuentesal y Arenillas [Julia Fuentesal y Pablo Arenillas])、露丝·戈麦斯(Ruth Gómez)、喻红(Yu Hong)、伊莲娜·伊凡特斯(Irene Infantes)、姜杰(Jiang Jie)、袁可如(Yuan Keru)、门楚·拉马斯(Menchu Lamas)、特雷莎·兰塞塔(Teresa Lanceta)、格伦达·莱昂(Glenda León)、李维伊(Li Weiyi)、林芳璐(Lin Fanglu)、刘诗园(Liu Shiyuan)、刘昕(Liu Xin)、刘彦瑢(Liu Yanrong)、刘毅(Liu Yi)、刘雨佳(Liu Yujia)、克里斯蒂娜·梅希亚斯(Cristina Mejías)、马里奥娜·蒙库尼尔(Mariona Moncunill)、索尼娅·纳瓦罗(Sonia Navarro)、玛丽娜·努涅斯(Marina Núñez)、玛贝尔·帕拉辛(Mabel Palacín)、钱佳华(Qian Jiahua)、萨拉·拉莫(Sara Ramo)、史怡然(Shi Yiran)、石至莹(Shi Zhiying)、时子媛(Shi Ziyuan)、宋陈(Song Chen)、杨圆圆(Luka Yuanyuan Yang)、尹秀珍(Yin Xiuzhen)、张子飘(Zhang Zipiao)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