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仇德树 同名个展

开幕时间:2017-11-07 17:00:00 -19:00:00

开展时间:2017-11-07

结束时间:2017-12-31

展览地址:藝術⾨,中国上海江⻄中路181号1楼

参展艺术家:仇德树

主办单位:藝術⾨

展览介绍


  上海一藝術門将荣幸呈现艺术家仇德树的同名个展《仇德树》 树自1979年至今的艺术创作,展现艺术家独特个人艺术风格之 学与社会学价值。 本次展览以艺术史的视角回顾梳理仇德 '裂变"的形成与演变,及其所蕴含的美。
  仇德树1948年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研习绘画,历经文革红卫兵艺术后以"独立思想、独 立技法和独立风格"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以"三独精神"作为他1979年组织"草草社"的思想纲 领。草草社艺术家们以最不起眼而又拥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草自喻,希望将独立思考和创作的理念以燎原 之势广泛传播。但展览在开展不久便被审查定性为"具有抽象化倾向"而被提前结束,与裸体画一样, 抽象在80年代也依然是禁区。只展出了寥寥数曰的草草社画展也随之画上了句号。"草草社"是中国现 代美术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
  80年代初期,仇德树因草草社持续受到批判,令人难以忍受的心理压力让32岁的仇德树经历了一次小中 风,导致暂时性的面部瘫痪和语言能力丧失。回顾往昔,仇德树将这段时期视为自己人生的最低谷,比 文革期间当铲煤工的岁月更低潮。这位自觉地追求人格独立、创作自由的先驱,处处受压、屡遭打击, 聊以慰籍的只有他依然坚定的艺术探索之路。苦闷、悲愤与百无聊赖之时,他常去工作室后面的一座废 弃的花园里散步排遣,石缝中长出的小草助燃起他的希望之火,而斑驳沧桑的石面上复杂而细密的纹路 更让他凝视神注、思绪万千。最初他看到的是裂缝之美,接着强烈地感应到石缝下面的那种悄然无声 地、又不可抵御的自然之力,所有这些都给落难中的仇德树以慰藉,同时也孕育出"裂变"的艺术理 念。1982年,仇德树尝试撕碎宣纸,借由裂痕以寻求一种艺术的突破,这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平复。
  在经历了草草社给他造成的政治困境后,多年来仇德树一直处在中国艺术界边缘的地位。1982年他的作 品展出于美国史密斯学院美术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并于1985年作为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访 问艺术家赴美。1986年回到上海后,仇德树成为独立艺术家。仇德树将自己早期的创作探索称之为"泼 墨加减法",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了"印章归纳法"的实验,印章介入画面并盛行与文人画有关,后来 又加入了收藏家的收藏印,它们是作品真伪和归属的印信,也是画面视觉的点缀。而仇德树的创作摒除 传统印章使用的成见,印章从绘画的附庸变成了主角,方正的印面被解析并进行重新排列,成为构图的 关键要素。这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都基于对传统的材料和技法解构重组。直至"裂变"艺术语言的成 熟,仇德树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仇德树通过"裂变"建构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亦异于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和艺术语 言模式。他将宣纸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纸墨材料的核心,以"裂变"强化纸质材料"物"的本体意义,凸 显材料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仇德树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以齐物的观念与宣 纸材料对话,通过撕、磨、擦、雕等技法激发出宣纸材料本身的纯粹物质特性,托物言志,以一种隐喻 式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裂变"隐喻着仇德树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当代 中国社会亦极具普遍性。"裂变"似乎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它是天地宇宙自然万物变幻的内部规律,破 坏与创造,决裂与再生,如同古哲先贤从中荫生拥抱宇宙、顺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正是人类所 应一贯秉持的态度。仇德树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的公共关怀意识的知识分子,三十余年来他一直以"裂 变"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主题,以一种非叙事性的意念表达,将其艺术融入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文 化语境之中。
  关于仇德树
  仇德树1948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中国传统书画、印章篆刻以及卷轴装裱。他在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进 行实验水墨的创作。一九七九年,他与画友共同创立"草草社",这是中国在后毛时期最早的实验艺术 创作团体之一。"草草社"由十二位艺术家组成,提倡"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仇德树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明显可见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但仍然取材于中国传统的图像资源。在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他辞去公职,成为中国最早期的职业艺术家之一。他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仇德树是一位有天赋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超越媒介和主题,既呈现文化传统又抽陈出新。早在八 十年代,仇德树就开始实践他独树一帜的创作技法,将水墨、颜料与宣纸相结合,撕裂之后再拼贴迭 层。他将这种创作技法称为"裂变",反映出他的世界观以及他对人生经历的反思。突破性的时刻出现 在一九八二年,有一天在无意中瞥见水泥地上的裂痕时,他随即意识到这些裂痕正是对他信仰以及个人 经历最为恰当的隐喻。仇德树捕捉到这瞬间的灵感,由此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在过去的 三十年间不断地发展和深化。
  仇德树的"裂变"技法包括将宣纸撕裂、拼接及装裱,从而形成新的图像语言,由此生成的线条即"裂 纹",天然成趣、自由流畅地布满画面。更像是创作浅浮雕,在有色的基底之上将撕裂的宣纸拼接迭 层,并对表层的宣纸进行不同程度的雕磨,让墨色及油彩从宣纸的背后透现出来,与"裂纹"相结合, 赋予作品生动的节奏感和幽深的空间感。
  仇德树对创作材料和过程的处理手法独具匠心,超越了"笔墨是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的传统思维,将 宣纸与画布,水墨与油彩,绘制与雕磨融为一体,一改以往宣纸作为创作媒介的被动性和辅助性,创新 性地使用其色泽、透明质感、柔韧度和渗透性,使宣纸的材质获得美妙的展现。在承袭中国山水画传统 的同时,仇德树将其转化为具有当代艺术风格的创作手法。他运用水墨、油彩、宣纸和画布,开创类似 于卷轴画装裱技法的拼贴般的创作过程,颠覆了笔墨勾勒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形式。
  仇德树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广泛展出。他的作品被众多 公共艺术机构所收藏,包括: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 馆,美国旧金山;波士顿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牛津大学美术馆,英国牛津;台中省立美术馆,台湾台 中;韩国亚州美术馆,韩国首尔;汉堡市政厅,德国汉堡。
  关于藝術門
  藝術門由林明珠女士创立。作为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藝術門已拥有超过二十年推广 亚洲与西方当代艺术和设计的经验,并拥有多家境外画廊。如今藝術門已成为业界内最领先和最有成就 的当代艺术画廊。
  藝術門致力于推广能够重新审视各个区域当代艺术哲学与理念的艺术家,并在中国及亚洲艺术走向国际 化的舞台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藝術門与著名策展人合作举办展览,透过香港、上海以及新加坡的艺术 空间,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呈现艺术家个展、艺术专案、装置展、以及艺术家群展等高水準的展览项 目。基于中国文人艺术的理念一一艺术无等级之分,藝術門致力于打破不同艺术门类的界限,以独特的 画廊模式鼓励跨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藝術門位于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的四个空间分別代理着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其中有朱金 石和苏笑柏,他们将中国特有的情怀融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其作品亦在国际上广泛展出,被纳入世 界众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里。同时,藝術門亦在亚洲展出著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珍妮·霍尔 泽(Jenny Holzer)、莱昂纳多·德鲁(Leonardo Drew)、卡洛斯·罗隆(Carlos Rol6n/Dzine)和因 卡`修尼巴尔MBE (Yinka Shonibare MBE),让更多的亚洲观众了解他们的作品。藝術門鼓励国际艺术 家创作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合作创作令人深思的、切入文化的作品。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