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开幕时间:2018-03-16

开展时间:2018-03-16

结束时间:2018-04-22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A展厅、3层 B展厅,4层展厅)

参展艺术家:徐悲鸿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介绍


  为迎接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 2018年3月16日至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将举办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的大型、综合、全面回顾性质的研究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徐悲鸿纪念馆承办,并得到了全国多家机构所藏文献的支持及多位学者专家的学术支持,主要有北京市文物局、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北大图书馆、中华书局、吴作人基金会、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等。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 力倡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改良中国画,将素描、油画这些外来画种引进、传播到中国,开创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先河,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艺术,始终矗立在20世纪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节点上。
  徐悲鸿在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活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历史成就,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座宝库,有待我们持续而深入地挖掘和研究。
  此次大展根据徐悲鸿在油画、国画、素描、书法、美术教育、典藏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的历史性贡献,分为6个版块,分别是:民生关切-油画篇,家国情怀-国画篇,致广尽精-素描篇,儒雅沉雄-书法篇,终生为师-教育篇,典守精粹-藏画篇。
  民生关切--油画篇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内忧外患,身在其中的知识分子面对历史向他们展开的时代任务时作出了不同的抉择。性格鲜明的徐悲鸿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在中国美术发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节点上,徐悲鸿选择了用写实主义手法“以艺报国”,这奠定了他“艺为人生”的艺术思想。他以“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决绝之心,与当时远离民族危难、不问天下苍生而一味囿于绘画形式趣味的传统国画派和追随西方现代艺术的油画家们进行长期的辩论,并在此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成熟而完善的艺术思想,不但奠定了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推进了中国油画肖像画的发展,尤其开创了现代意义的大型油画历史画先河,《田横五百士》《徯我后》和《愚公移山》等作品,是徐悲鸿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掷地有声地回答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个人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所应该具有的气节!
  观者可以从徐悲鸿的油画探索之路,管窥他“艺为人生”理想的宏阔及实践的脚踏实地。
  家国情怀--国画篇
  革命与改良,不但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忧国忧民,以艺报国的代表性艺术家,徐悲鸿对他所处时代灾难深重的祖国身怀拳拳之心,青年时代即立下以艺救国的宏愿。
  徐悲鸿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敏感到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追随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改良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主张,第一个以画家身份在24岁英年即发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观念,矢志一生致力于以写实主义改良、改革中国画,推进“衰微”的人物画, “复兴中国艺术”,从而建立“新艺术”--“现代之艺术”。
  徐悲鸿为改良中国画而上下求索,以写实主义手法开创了现代意义的巨幅国画历史画创作。他所开辟的中国画改良之路,及之后所倡导的彩墨画、新中国画改造,为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历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探索。他的代表作《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巴人汲水》《船夫》等,无一不是针砭时事之作,其爱憎分明的磊落性格,以黑白分明的笔墨及写实造型,永存于作品中。
  致广尽精--素描篇
  “致广大,尽精微”作为徐悲鸿的艺术准则和理想,可以说是他自1918年以来矢志改良中国画,建立“新艺术”,“复兴中国艺术”宏愿的进一步深化。 
  这一观念最早在《悲鸿自述》中完整提出,随后又在《悲鸿自传》中强调,之后更是请名印家杨仲子为他治朱文方印一枚,凡他满意且珍爱之作,多钤此印。他更是经常为弟子、好友题写此句以共勉。
  徐悲鸿的得意弟子艾中信曾撰文指出他把“致广大而尽精微”用在素描教学上, 这是艾氏对徐悲鸿自1947年9月在国立北平艺专提出的“无论学油画、雕塑还是国画,均需学习一二年素描”教育教学的总结。 
  徐悲鸿一向重视素描,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从1919年赴法留学至1953年离世,始终坚持素描创作,一生留下大量作品。
  此展从徐悲鸿纪念馆藏近800件素描中精选50件,从这些精品中,可以看到徐悲鸿在素描领域取得的极高艺术造诣及先驱性探索之路,正是他,奠基了素描这一外来绘画手法在中国的门类化、学科化及在20世纪至今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
  儒雅沉雄--书法篇
  对徐悲鸿书法的认识,一般常见于他作品的题跋,很少在展览中看到他单独的书法作品,为此,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徐悲鸿各时期各种形态的书法精品,主要包括楹联、信札、扇面、诗词书法等共计80余件,以方便学界及公众对徐悲鸿书法艺术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
  徐悲鸿自7岁起跟随父亲徐达章习字,21岁成为康有为的入室弟子,在康氏家中遍览名碑,深受康氏书法及书学主张影响。又因其早年随父习帖,故并不囿于碑学,进而取法帖学,碑帖互用而相合的书风之路,使徐悲鸿的书体将行草的洒脱妙曼一变而为儒雅,将篆隶的浑厚端庄一变而为沉雄,进而自成一家。
  作为20 世纪上半叶文艺界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徐悲鸿的社会交往极为丰富,文艺活动也非常频繁,他与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之间的书信往来,无论其内容还是书体,一直深深吸引学界和公众的浓厚兴趣,此次从多家学术机构借展徐悲鸿与友人的信札,多为第一次公开展出。这批信札不但可从生活化的文化视角呈现鲜活的悲鸿形象,尤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从中可见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社会习性,文化人之间的交往风气。
  终生为师--教育篇
  作为20世纪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明确而完整的艺术主张,被学界称为写实主义体系。他曾多次强调自己的艺术实践坚持教学第一,创作第二的原则,可见徐悲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徐悲鸿通过创办美术学校、在十几所公私美术学校、社团先后任教、带师生外出写生、演讲、发表文章、在国内外举办展览等多种活动进行美术教育,并亲自培养和扶助了一批有成就的艺术家,如吴作人、王临已、吕斯百、孙宗慰、齐振杞、冯法祀、艾中信、韦启美、李斛、宗其香等。
  从国立北平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盛年,他把大量精力放在广揽人才、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上,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教育思想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典守精粹--藏画篇
  徐悲鸿终其一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古代书画的保护、收藏不遗余力,在有限的财力支撑下积累了蔚为可观的收藏,可谓如“悲鸿生命”一样珍贵。这与他终生未了之夙愿--在中国建立美术馆以典藏守护中外精品杰作不无关系。公众可从徐悲鸿的书画收藏角度,管窥徐悲鸿的艺术观--重写实画风,所藏人物画居多;轻名重品--徐悲鸿所藏作品不太看重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看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
  此次展览从他所藏12000余件中国历代书画中,精选60余幅精品,涵盖从唐、宋、元、明、清,直至徐悲鸿同时代的名家作品。其中有充满传奇色彩、艺术价值极高的《八十七神仙卷》,同时将《八十七神仙卷》与经王季迁督制的等大高仿《朝元仙仗图》并列展示,以方便学者和公众对比研究和观看。此外,展览设专区悉数展示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录入的13件徐悲鸿藏品中之精品,以飨观者。
  徐悲鸿藏画,不但典藏守护了中外精品杰作,使这些杰作承载了漫长历史的沧桑,驻留和封存了多少代多少人观赏研习的目光!尤其饱含着徐悲鸿以艺救国,献身教育的拳拳之心。正是这些藏品,充分参与到徐悲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使无数艺术学子开阔了眼界。
  大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次展出后,将在全国6所美术馆进行巡回展览以飨全国观众,分别是:上海中华艺术宫,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成都四川美术馆,武汉湖北美术馆。大展的巡展计划荣获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基金及荣誉。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校庆,在这百年一遇的重要历史时刻,全面而系统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所做出的独特、卓越而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具有历史及现实的双重意义。而其中,全面而深入梳理院长徐悲鸿的历史贡献,不仅对于走到百年这一节点的中央美术学院自身意义重大,对于廓清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脉络,对于发展当下的中国美术事业,也意义深远。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