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欢迎来到我们的时代——孙侃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8-11-10 15:00

开展时间:2018-11-03

结束时间:2018-11-17

策展人:姜永平

参展艺术家:孙侃

主办单位:先声画廊

展览介绍


  真实的边缘是绘画,绘画的尽头是真相
  吴鸿
  在今天所身处的图像时代,随着数码像素技术的不断优化,在图像的采集(摄取、扫描)、存储、显示和输出等各个技术环节中,技术的进步都在让人类能够空前方便地获取到高质量的清晰视觉图像。身处在这样的视觉文化和视觉环境中,我们不禁要问,绘画的可能性到底还有多少?实际上,自摄影术的诞生那一时刻起,人们对那些以“真实性”为目标的古典具象性绘画的生命力的担心一直存在着。因为在此之前,古典具象性绘画有一个三位一体式的假设性前提:首先,绘画是能够“真实”地再现人类的肉眼视觉结果;进而,“真实”地反映在所谓的视觉真实背后的那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以及隐含在客观世界背后的终极真理。故而,这个三位一体的构成分别是绘画、视觉和真实世界,在这个逻辑背后所直指的便是作为世界框架的真理性基础。
  摄影术的诞生,一方面宣告了古典具象性绘画的死亡,而另一方面又阐明了“绘画”再生的空间。因为摄影术的出现无异于揭示了一个隐藏的秘密,那就是古典具象性绘画所依托的那个“视觉真实”实际上是建立在光学透镜基础上的焦点透视假设。也就是说,人类依据自己单只眼睛的成像原理发现了光学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而又在这种单眼成像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摄影视觉文化。尽管作为技术整体的摄影术一直要等到银盐定影技术成熟之后才宣告完成,但是,真空成像或透镜成像原理久已有之。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类长久以来就是在这种单眼式的透镜成像原理“指导”下观察世界、理解世界。所以,摄影术的秘密实际上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吗?可以说,现代绘画的各种可能性就是以这个疑问作为原点而发展出来的。当塞尚将家乡的那个名为圣维克多的小山峰视为世界的象征的时候,他就一直纠缠在自己看到的是否是那个“真实的”圣维克多山。我们今天视为现代绘画的起源的那些作品实际上就是他一直在思考,进而纠缠不清的视觉过程。时至今日,在现代绘画的各种可能性都已经得以尝试之后,绘画的可能性到底还能有多少?现代绘画的各种尝试在解构了绘画、视觉和真实这三位一体的神圣性之后,其自身又面临着如一地鸡毛般的碎片无所依附的尴尬。
  今天,随着以新莱比锡画派的崛起为代表的“新具象绘画”的出现,市场的成功必然会带来理论界的研究和认可。在各种理论观点的喧嚣下,我们不如把问题简单化一些,姑且可以将这种新具象绘画的出现视为人类在现代绘画碎片化的视觉体验之后,所能依附到的一点点“常识性”真实的残存。在这种新具象绘画的余风在中国渐成主流的时候,我们所能抓住的只能是那根“社会主义视觉经验”的救命稻草。
  孙侃自千禧年前后留学于那个所谓的“社会主义视觉经验”的故乡——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而此时的俄罗斯的艺术教育也正处于一个迷茫而彷徨的时期,既有苏联时代的学院派写实传统,又有来自西方当代艺术的实践。孙侃自己的创作也经历过一个在回国伊始的彷徨阶段,而在近五、六年中,孙侃的绘画创作得到了一个本质性的转变。
  正因为孙侃的学习经历所使然,很多人在分析他的作品的时候,会不假思考地搬出那个已经快臭大街了的“社会主义视觉经验”来作为自己的理论说辞,甚至还会引用新莱比锡画派来作为注脚。其实,我个人认为孙侃的绘画可能与这些都没有关系。
  孙侃是一个单纯地热爱绘画的艺术家,在观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似乎能体会到某种“视觉表皮”将破未破之际的临界状态的快感。而这种临界状态就来源于他将一种纯粹的“绘画性”,与那些庸常性的、甚至带有广告宣传画式的视觉“常识性”矛盾地结合在一起。孙侃的性格中的单纯性和敏感性使他能够心无旁骛地准确把握到这种将矛盾性妥善处理好的临界感。这种感觉,与技术或经验无关,只能来自于天性和性格,所以说,孙侃的绘画的魅力特征是个人的,而并无集体分享的可能性。依我个人的观点,孙侃相比较那些所谓的新莱比锡画派的余风们更让人体会到那种在一地鸡毛的碎片化之后重新找到一点点“常识性”真实残存的快感。所以说,孙侃的作品在艺术界的内部能得到更大共鸣是有其根本性原因的。
  或许也正因为孙侃的性格是单纯而敏感的,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那种来自于视觉性和绘画性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临界感之外;与这种感觉相关的是,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时代性情绪和氛围。当然,这与那些自命不凡的观念性绘画是不同的,它不是来自于间接的理论化经验或套路模式,更不是精心设计或观念图解。相反,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恰恰是源自于他自身单纯而敏感的本性对于我们今天所身处的社会时代的直接感知。这个时代的色厉内荏,无端的自大的表象之下的那种普遍性的空虚、无聊和忧伤。这些,在孙侃的作品中,观者是可以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前设性的理论而直接感觉到的。当然,风格化的绘画语言与画面所传达出来的社会性情绪之间,在孙侃的作品中并不存在先后的因果性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水乳交融的状态。所以说,孙侃的绘画艺术实践所揭示出来的逻辑,即是由常识性的视觉真实的边缘找到绘画性存在的依据,而由这种个人化的绘画性风格所能传递出来的又是一种普遍性的真实的社会心理。
  2018年10月30日 于北京
  (吴鸿: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国际主编,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艺术家简历
  1973年    吉林省长春市出生
  1997年    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学士
  2001年    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索克洛夫工作室            硕士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联谊会理事,哈尔滨当代艺研究院油画院理事,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8年    “欢迎来到我们的时代”     先声画廊            北京
  2016年    “轻装。轻生活”           圣得西时尚产业园        长沙
  2015年    “纸上喷泉”               槐谷林Art Garden        北京
  2014年    “梦幻世界 ”              Michael Radowitz画廊    慕尼黑
  2001年     孙侃油画展                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沙龙    圣彼得堡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