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生长——2019国际生物艺术大展

开幕时间:2019-09-27 16:00

开展时间:2019-09-28

结束时间:2020-01-05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君山路1号

参展艺术家:苏珊·安卡尔,奥隆·凯茨,伊奥纳特·祖尔,安娜·杜米特里乌,亚历克斯·梅,托马斯·费因斯坦,爱德华多·卡兹,梁绍基,邱宇,克丽斯塔·佐梅雷尔,劳伦·米尼奥诺

主办单位:知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展览介绍


  于知美术馆呈现的“生长”展示来自五个国家共八位艺术家/艺术家组合的作品,在技术幻想的滤镜下进一步剖析生命与生长之怪诞且躁动的界域以及活体与潜意识之间的边界,预示了一个既令人着迷又使人不安的未来。
  苏珊·安卡尔(Suzanne Anker)2019年的作品“粒子的来世”汇集自然界的标本以及工业化的产物,使它们共居于由无数个培养皿构建的城市景观之中,一个由风干食物、中草药、西药、橡皮筋、彩色蜡笔、螺丝、金属回形针以及无数其它由生命体或永生物件编织的混合体,仿佛经由这一实验室的再设计可锻造出有机物与人造物共生的全新意义。
  观众会发现一件展示着牵牛花开的摄影作品。这一看似平凡的图像描绘了将跨物种培育纳入艺术创作的首个果实:爱冬茄(Edunia)系艺术家爱德华多·卡兹(Eduardo Kac)与碧冬茄(Petunia)的复合体,其红色叶脉是艺术家DNA的生动表达。展览期间,种在一个花盆中的爱冬茄种子最终将会盛开出花朵,从而揭示出“自然历史之迷”——亦为艺术家此系列作品的标题。
  名为“护理与控制的容器”的作品来自备受争议的SymbioticA艺术家二人组奥隆·凯茨(Oron Catts)与伊奥纳特·祖尔(Ionat Zurr)。他们与德文·沃德(Devon Ward)合作,展示了一个细胞组织培养孵化器,它所需的二氧化碳或恒温条件由展览现场的可降解堆肥中腐烂的微生物所提供。艺术家又一次对技术工具论提出抗争,唤起对生物孵化器作为一具护理/培植并掌控生命的精巧仪器的同时也是具备观念性与生命政治之仪器的激进解读。在知美术馆的展览中,新增的两件精致的小作品以其手术式的洁净与由宏大的发酵麦秸堆成的塔形雕塑形成对比。“(因为艺术就像一个生物体)……死亡总比逐渐逝去要好”巴特勒式的标题透露出作品中所延续的永生活体细胞系所承载的转喻意义——一种永远生存和永远死亡的僵尸状态,如同一个现代性的难题。在“生命机制”中,SymbioticA组合以一种原始细胞的形式唤起生命初现时涌现的诗意图像。它们是一团原始的生长冲动,虽经由生物工程设计,短暂且超然,逾越了实践的可能。作品以此暗喻了影响当代记忆的文化健忘症之批判方式。
  梁绍基所呈现的一组作品勾勒并蕴含着他长久以来对蚕虫生命周期的着迷。作品运用了多种媒介:从蚕的生长和衰亡这一挣脱束缚的自然过程,到以电子形式增强的结茧和吐丝全过程(吐茧的电声强化),再到从经过基因改造的无脊椎动物(茧虫)身上放射出绿色荧光蛋白的光,最终到蚕开始吐出无尽而光滑的蚕丝,使得这个蚕的合奏达到展览的高潮。
  虚拟物与物理实体在一个名为“交互式植物生长”的集群中找到了他们的戏剧舞台。克丽斯塔·佐梅雷尔(Christa Sommerer)与劳伦·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创造了一个直观的过程。其中,现实影响着虚拟,三维物由肉体触碰渲染而成,进化因此呈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演进。
  邱宇创造了“增生”(Hyperplasia)模拟,将离散的元素引入一个共生整体。艺术家将从城市垃圾中寻觅而来的废物变为鲜活的生物系统。这是一个通过技术的干预使废物——并非恶性的肿瘤增生,而是对生活的增助中——重获活力。
  与众不同,托马斯·费因斯坦(Thomas Feuerstein)从脑细胞和哲学中养殖肉类。通过希腊词源“肉”(pancreas,现代英文意为“胰腺”)的双关含义,他的消化性器官(胰腺)/肉以黑格尔巨著《精神现象学》为“养料”,以此生产肉体所需之食物。酶的分泌被赋予灵性,催化着生长、新陈代谢和一种新的生命,其弗兰肯斯坦式的戏剧性并不比真正可依赖的现实缺乏可信性。
  温室效应和酸雨作为人类纪的效应占领地球母亲时会是什么样子?“古菌机器人:一个后奇点与后气候变化生命形式”以幽默的方式想象出人类抵抗灾难性炎热环境效应(umwelt)的方式,并为此作出准备。安娜·杜米特里乌(Anna Dumitriu)与亚历克斯·梅(Alex May)将深海下的生长作为人类未来的实验台。
  于其说展览“生长”是语言的指涉,它实则促使观众以内在的感受去体验一次与不同生命形式的相遇。这些生命形态或源于自然,或是人为的造化;亦或是来自共生的居所和基因间的交合。展览以此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生物分类法统提出质疑,进而向诸如动态平衡(homeostasis)、新陈代谢以及环境效应这些作为生命之基本显像等约定俗成的观念发难。展览不仅佐证了“生长”的能量作为一种自然的冲动,并阐明了“生长”这一行为作为技术力量将自然概念拓展为一种新的范式,在此之中,无自然的生态(ecology without nature)正在召唤着另一种现实的来临。
  知美术馆
  位于中国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2353平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
  花样年·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是经成都市民政局依法登记,并由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资助的民办非企业。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