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自由联接——2020 OCAT x KADIST 青年媒体艺术家展览

开幕时间:线上开幕:5月16日(周六)15:00 (直播入口详见公众号后

开展时间:2020-05-16

结束时间:2020-08-16

展览地址: 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

策展人:陶寒辰,王姝曼

参展艺术家:程新皓,李爽,林科,唐潮,陶辉,王拓,郑源

主办单位:OCAT上海馆

展览介绍


  通过策展实践串联起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实践,是OCAT上海馆自2012年成立以来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每一届青年媒体艺术家年度项目的发生,都在美术馆、艺术家、策展人、专业学者和相关艺术机构的共同促进下,构筑起一个全新的联接网络,为拓展艺术家的发展视野而搭建平台。但项目并不局限于千余平米空间内的若干展览和数十场公共教育活动,在此之外我们希望和不同形态的语境产生触碰,与不同架构的组织产生交互。
  OCAT上海馆和卡蒂斯特(KADIST)的合作,肇始于2018年4月的展览“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展览基于OCAT上海馆的学术定位和KADIST的收藏而发生。OCAT上海馆对于中国新兴媒体艺术发展的坚持和了解,以及KADIST庞大而完整的媒体艺术收藏体系,均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OCAT上海馆携手KADIST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本次展览+驻地项目的缘由之一。作为青年媒体艺术家年度项目的第七次呈现,同时也是在OCAT上海馆新空间的首次亮相,我们将秉持项目发起的初衷,深化媒体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推动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力,扩大媒体艺术的影响力。
  2019年底,经过四十四位业内资深提名人的推荐和确认,我们荣幸邀请到了七位优秀的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家——他们是程新皓、李爽、林科、唐潮、陶辉、王拓和郑源——来共同参与本次项目的展览部分;KADIST艺术基金会亦将为项目的后续注入更多的推动力,以多样化的艺术驻地资源给予艺术家更充沛的支持,提供跨文化语境交流与探索的机会。在过去三至五年间,这些艺术家所表现出的活跃创作力和多维度的媒体艺术语言,让我们有机会观察到艺术家个体内部的延续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将通过机构展览、艺术家新作委托和策展介入等方式,对艺术家群体所面对的共通问题展开叙述。
  在技术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影像、装置等作为主要语言的媒体艺术,因技术限制的趋低而被泛化认知,从而使得艺术家对于艺术工作的理解发生了分野,媒体艺术似乎掉入了内卷化的陷阱而重复及停滞不前。但仍然有很多并不以艺术生产为目标的艺术家,展现了他们在社会系统中的多层身份属性:“艺术家”的身份只存在于工作室、展览或艺术创作的语境内。语境之外,他们往往选择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去介入现实世界,并进行观察、感知、研究和影响。为了回应艺术家身份的有效性问题,本次展览将在空间中打乱艺术家个体的单独体系,以“自由联接”为形式,展现艺术家自我赋予的社会属性。艺术家们进行的“角色扮演”——从地质调查员到社会运动实践者;从视频博客的自述者到重构新闻事件的编导者等等——其所活动的场域仿若一个巨大的乐园,并呈现出一种莫比乌斯环式的拓扑结构:艺术家和作品如同是带有两面完全独立的个体。而在“莫比乌斯”的融合性下,渐生出在相同时代及地域背景下某种形式上的共性,并又因互相间不同生活体验和创作视角,衍生出无限发生的另一特质。此外,艺术家还将受邀“扮演”策展人的角色,携委托新作在展览途中介入,最终在美术馆空间内达成一种自治及共存的状态。
  关于艺术家
  程新皓
  1985年出生于云南,现生活、工作于昆明。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们之间的复调链接。
  李爽
  1990年出生于武夷山。她2014年于纽约大学传媒研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她的作品置身于各种全球性流通系统中,受到不同在地性和不平衡信息流启发,以行为、互动网站、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形式研究组成当代电子风景的各种媒介。在她的实践中,媒介与使用者之间,以及媒介相互之间的互动,占据重要的位置;各种不同形态的亲密性是贯穿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她研究不同形式的科技怎样将人联系在一起,以及他们所形成的管控身体和欲望的新自由主义机制。然而她的关注点不仅限于视觉的电子风景,还包括支撑他们运行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等物质生命;以及,两者之间的裂痕。
  林科
  198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林科主要的作品形式为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和电脑绘画。从2010年开始,林科将自己变成自己的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机时代的行为艺术之中。林科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其艺术工作室,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中提取素材作为其艺术作品的素材与形式。日常互联网的探索和对应用软件的操作催生出他的艺术创作和自画像。他使用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制软件记录操作行为和概念图像。
  唐潮
  1990年出生于湖南,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唐潮于201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影像工作室。他的工作本质有像在实践写作中一种深思之轻的建议,比如把剧本提炼成一句话:“身处现代岛屿的困境,一个自我放逐的乐园。”到最近:“几种心旷神怡的点状覆盖一连串孱弱的呼声。”你可以集中在这句话的语气、节奏,换成摄像机的话,就是聚焦在晃动、光线还有景别。话的内容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轻声细语、结巴,或颠三倒四。当然他偶尔也用图片、行为、装置或戏剧来说出,甚至是键盘上敲击几个字母。唐潮擅长在特定的地方摁下空格,连续摁住几秒也可以。他总是试图在每段平铺直叙的空白处释放一些言外之意。
  陶辉
  1987年出生于重庆云阳,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陶辉于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陶辉习惯用录像装置等创作语言来表达群体经验,关注点往往是社会身份、性别地位、种族问题、文化危机等课题。作品的灵感常出自他的笔记,戏剧化地重现着想象场景中人物的生命状态,尤其是现代人的边缘化心理。陶辉擅长以隐喻的方式映照当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美学需求。他创造的场景多为荒诞而夸张的,人物的存在如塔罗牌般具有隐喻特质,时常表露出的“错位感”呈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和文化危机。
  王拓
  1984年出生于长春,现生活、工作于北京。王拓2014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视觉学术学院,获得绘画系美术硕士学位。王拓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行为、绘画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情境下对他人真实生存经验以及文献行为化的介入,来揭示当代人类境遇与精神遗产之间不稳定的关系。他的作品中经常基于对已有的文献(如文学、电影、戏剧、美术史)的引用,来建立一个多重叙事的情节迷宫,在那里,有关当代社会的戏剧化的、幽默而荒诞的成分被展示出来。王拓的实践也同时探讨了人造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从其历史背景中生发而出,并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主题。
  郑源
  1988年出生于兰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于2015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电影,录像及新媒体艺术硕士。郑源的工作往往从审美实践之外的语境下展开,并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评估性的搜寻,关注个体身份和价值体系在不同政治,历史以及技术层面中的流动关系。他的影像创作往往处于虚构、记录及调查性的研究之间,伴随着对既得图像的挪用、转译与再呈现来获得叠压的语境与交织的互文性。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