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红门画廊30周纪念项目——记忆墙

开展时间:2021-07-09

结束时间:2021-09-19

展览地点:红门画廊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参展艺术家:大弓、苏新平、王利丰、张亚杰、周吉荣、郑学武、王易罡、刘庆和、李彦伯、谭平、秦一峰、关伟、陈庆庆、刘曼文、申玲&王玉平、吕鹏、盛奇、史钟颖、韩情、蒋巍涛、沈敬东、陈文令、陈宇飞、周军、王强、李晓峰、张朝晖、嘎德、六岛、李金国、潘凯、李严、农少华、陈灵刚、陈家业、王阔阔、蒋龙、林春岩、彼得·韦恩·刘易斯(Peter Wayne Lewis)、刘锦鹏、吕喆、胡靖

主办单位:红门画廊

展览介绍


红门画廊Red Gate Gallery创始人、艺术总监——布朗·华莱士Brian Wallace荣幸地宣布红门画廊 30 周年纪念项目——记忆墙。

红门画廊召集:

过去30年间曾经在红门画廊举办过个展、群展的艺术家,以及在艺博会、艺术项目有过合作的艺术家;

所有参与过红门国际驻地项目的海外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

对中国当代艺术发表过独到见解的策展人、作家或评论家;

来自全世界的红门画廊藏家和参观访客;

红门画廊新老员工和实习生;

更多曾与红门画廊结缘的人……

投递在红门画廊的难忘记忆!

投递的内容可以是:第一次在红门展览的请柬、展览的合影、布展的花絮、晚宴的瞬间、人数众多的大合影、原版的作品画册、在费家村或798红门画廊的驻地工作室开放日、收藏多年依然挂在家中的心头所爱、与博物馆合作的案例、各种媒体报道剪报等……

投递的稿件形式可以是:包括通过电子邮件和微信发送的各种扫描件、原始文件、视频、压缩包等。

从7月到9月初,现址位于798的红门画廊空间将布置记忆墙,梳理档案,记录所有人的贡献,并最终将其数字化。

画廊总监布朗先生表示: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要感谢过去30年来红门画廊的每一位成员。为了包括尽可能多的记忆,我们希望与所有的朋友联系,力求用这些记忆勾勒出1991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缩影。这些贡献与我们的档案调色盘融合,会变得更加活色生香;同时,我们还会举行一个涵盖30年来艺术历程的持续变化的动态展览。

我们已经收到了大量的材料,项目将从7月3日启动,一直持续到9月初。”

投稿请发送到:

邮箱:brian@redgategallery.com 标题“红门30年-(姓名)”

布朗微信:brianwallace

部分艺术家寄语:

第一次登上东便门角楼应该是一九九零年左右红门画廊首展,登上角楼先看到两扇大大的红门顿时觉得这个老外很接中国地气。……这座六百年的建筑里承载了几百位中国的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家及展览,承接了无数世界顶级的画廊策展人收藏家,六十四级马道不仅仅是进入画廊的台阶也担负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使命……

——王利丰

过去二十多年,我的艺术发展也与红门画廊和布朗先生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前十年以独立策展人和研究者的身份与他合作,还是最近十多年以代理艺术家的身份,我们的合作都十分愉快,相互信任,并配合默契。

——张朝晖

1993年经范迪安先生介绍认识了布朗先生,布朗先生看了我的作品后,就确定1994年的9、10月份给我作一个个展。当时的画廊还是在北京日坛公园。开幕的前一天下午我来到日坛公园内的红门画廊,看见布朗跪在在地上,拿着一个黑色的水性笔,在添堵由于运输过程中画框脱落的颜色,顿时一种职业的敬意油然而生。

——王易罡

第一次去角楼是看师姐孔海燕的展览 一个老外 腼腆地 略带羞涩的看着出出进进的人 有时会坐在墙角里 注视着展厅 虽然是一副生面孔 可从他的神情里仿佛看到一个皇城根下长大的孩子 与角楼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我和玉平分别在那做过展览 他那几年跟布朗合作过的展览有很多 记得鱼卖的不错 开幕的晚上 布朗很开心 笑着拥抱着大家 蹩脚的中文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干杯。

——申玲

真正改变我跑道的人是一个澳大利亚人布朗先生。04年初厦门一个春天绵绵的午后,我的电话响起,话筒里飘出一串从从容容的外国人语音...你是陈文玲嘛...(老外都叫我陈文玲哈)我想邀请你到北京红门画廊驻地艺术创作。你愿意吗...。在我嘴里还没回答愿意之前,心里就想着相当相当的愿意,从厦门走路进京都愿意哈。电话后我脑海立刻臆想出红门画廊在北京工作室得意的各种画面。

——陈文令

1999年我从重庆搬到成都。应该是在年底“世纪之门“展览的时候,布朗来成都走访过我的工作室,于是就有了2000年我在“红门画廊”的第一次个展“那些女孩”。那是夏天,城楼不能有空调,很热。

2003年第二次红门个展“女孩、玩具、烟”是在非典疫情爆发前夕。那是年初,城楼不能有暖气,很冷。疫情结束的夏天,我搬来北京住在花家地西里,时不时能碰到布朗来拜访朋友,在楼道里聊几句。当时我工作室在费家村,红门画廊的驻留地也在那儿。感觉北京好像也没有很大。

——何森

红门画廊成立30年了!我和红门画廊的合作也有21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因为刚加入红门时我是画廊最年轻的合作艺术家,记得布朗那时还说我是红门画廊的“baby”。

——史钟颖

2004年上半年,我在时任主编吴鸿的美术同盟上看到红门画廊的一个启事,外地艺术家可以申请到北京做驻访艺术家,不但免费还给一千元生活补贴。我报着试试看的心态,寄去了我画的小瓷人的几张油画作品照片,没有想到真的通过了,很荣幸做为这个项目的第一人来到北京。

——沈敬东

转眼之间与红门画廊和布朗的相识也已有16年了,布朗先生也变成了我心里的布朗兄!红门画廊也成了老牌画廊,红门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力自然是不需要我多说!

——王强

我与布朗相识已有20多年,尽管他经营画廊,但丝毫没有商人习性,他就是一个老友,所以不光是艺术缘分,更是彼此的坦诚。……这几年“红门画廊”移位到“798”,这个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喧哗之地”,无疑是“红门画廊”新的开始。2019年,我有幸在他那里做了一次个展,与他分享这个富有思想意义的新空间。

——浦捷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