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赵刚:天下无事

开展时间:2022-09-24

结束时间:2022-12-04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重庆馆)

展览地址:重庆江北区江北嘴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1F

策展人:鲁明军

参展艺术家:赵刚

主办单位:龙美术馆(重庆馆)

展览介绍


2021年夏天,赵刚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个展“煮夫的焦虑”。一年多后,他再度归来,将在龙美术馆举办第二个个展“天下无事”。不过,展览的地点从上海移到了重庆,展期从9月24日持续至12月4日。

此次展览由三组作品穿插而成:第一组是静物,第二组是艺术家的自画像,第三组是混合了不同题材新旧作品的“派对”。这些静物大多取材自工作室、厨房,赵刚的处理并无定法,有时很古典,有时候则很现代,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大部分静物被他刻意放大至数倍乃至数十倍,其尺度远远超出我们的经验。放大并不是为了凸显物和画面的细节,而是为了赋予这些日常之物(包括果蔬、肉、排骨、猪头、酒具、花瓶、烛台等)以神圣的位置,或者说,是为了拉开其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显然,有了这样的尺度和距离,我们目光所及的不再是熟悉的身边之物,而仿佛是我们自己处境和命运的镜像。绘画也不再是一个欣赏的对象,而是现实本身。

与之对应的是一组艺术家的自画像。画中人物的大小与他本人相当,图像底本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来自旧照片,透过画中人物的服饰,可以看出这里含括了(资本家)绅士、流浪者等多个不同的身份。延续了以往他关于自我身份的追寻和探问,此处他虽然身着不同身份的服饰并摆出相应的姿势,但不变的是他已然老去的面孔和身型。和静物画一样,毋宁说赵刚在这里是将他所描绘的诸种身份(包括作为艺术家的自己)视为同样正在朽坏的客观之物——当然,也许他是想以绘画的方式留给他们最后一丝尊严。

第三组“派对” 混合了历史、地景、征服以及爱欲等多个主题,更像是前面两组作品的背面或注脚。

这些画面充满了调侃和玩世不恭的意味,却又仿佛一片虚空和茫然;它们看似无关时世,却又透着某种无奈和沮丧。“天下无事”并没有让赵刚获得丝毫宁静,愤世嫉俗的他依然焦灼不安,他开始怀疑绘画,觉得绘画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努力,他怀疑艺术这个行业,觉得这种持续的工作兴许是在加速艺术的衰亡,他也怀疑自己的身份,而这只会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分裂和绝望。

关于艺术家

作为中国先锋派最早和最稳定的支持者之一,赵刚从未停止重新发掘自己。作为“星星画会”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最年轻的成员,他先后以一个银行家,出版人,电影制片人和艺术家的身份在纽约学习、工作和生活。赵刚多方面的工作和大胆的人物角色奠定其成为了中国的“坏画”教父。

赵刚重要个展包括:“Domestic Anxiety”(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中东铁路:赵刚”(长征空间,北京,2020);“赵刚21st : 色表 / 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关渡美术馆,台北,2020);“历史绘画”(佩雷斯艺术博物馆,迈阿密,2019);“购买的身份”(长征空间,北京,2018);“通往奴役之路 II”(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智利,2016);“偶园:赵刚个人作品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15);“通往奴役之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

关于策展人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OCAT深圳馆学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