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赵刚:肉食者

展览地点:里森画廊北京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D7楼4层

参展艺术家:赵刚

主办单位:里森画廊

展期:2024年5月18日至秋季

展览介绍


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呈现赵刚加入画廊代理艺术家行列后的首次个展「肉食者」,展出的一系列全新画作体现了艺术家关注心理、情感、生活方式在历史和当下的交织,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下被扭曲和被遮蔽的认知和体验,并从其中探索其流动的个体身份与文化冲突和历史断裂的关系。

赵刚第一次在创作中探索了诗人 T·S·艾略特这一人物。艺术家在伦敦的一个二手书店购买了一本艾略特的传记,并在他飞往纽约的旅途中阅读这本书。艾略特与他第一任妻子薇薇安·海-伍德 (Vivienne Haigh-Wood) 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两人都曾受到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困扰,这令他们在这段婚姻中受尽苦楚。而艾略特作为当时社会精英的不幸个人经历,引发了赵刚对爱情及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哲学性思考。展出的多件大型画作以生的猪肉和羊腿为主要意象,将常见易懂的肉块隐喻为人类的肉体,体现了艺术家尝试通过1980年代解构主义的手法,挑战观众对既定事物的认知。艾略特和海-伍德两人的肖像分别置于一堆猪肉旁,他们面无人色,似乎映射着他们不和谐的两性关系。

赵刚,《薇薇安·海-伍德》,2024,布面油画,130 x 1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赵刚,《薇薇安·海-伍德》局部,2024,布面油画,130 x 1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静物是赵刚实践中反复出现和刻画主题,他在疫情期间开始绘画大型的肉块。本次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将不同的肉类、蔬果、酒杯和花朵置于一个类似家居的场景中,是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创作的静物花卉系列的延续,宣泄着他对环境的错位感及他内心深处时刻涌动跳跃的情感意识流。多年在海外生活的赵刚最近搬进新工作室,在创作的间隙他常独自思考和感怀,每一次搬迁都让他更加珍惜周遭的一切。带着一种破坏性的冲动,艺术家在《山茶花》(2023) 中改变肉腿和花朵在绘画世界里占据的大小,通过放大的尺度与视角拉开与观者的距离,从而使观者在此体验中反思自身处境的命运。

赵刚,《山茶花》,2023,布面油画,200 x 2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除了在方形画作《鸡鸭鱼肉》(2023) 中描绘鱼肉以外,对食物的描绘也出现在一组圆形、椭圆和菱形的小型绘画中,包括生的肉块、煮熟了的和尚未烹饪的鱼,和被吃过的水果和蔬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盛的食物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其中鸡鸭鱼肉是宴席上常见的四种主要荤食,这也折射了拥有多年留洋经验的艺术家,心中始终保留着对宁静安稳生活的向往。

赵刚,《山茶花》局部,2023,布面油画,200 x 2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此系列中还描绘了暴露于户外场景的大型肉架和肉腿,其中草原和羊肉代表游牧生活,象征着赵刚在不同地方生活的过去,同时也与他在绿野中骑摩托车寻找内心的宁静有关。赵刚曾表示:“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弃,任何时候都有可以捡起来。”赵刚持续通过手中的画笔,反观其离散身份在当下的意义,及当下日常生活最不起眼却珍贵的点滴。

赵刚,《艾略特》,2024,布面油画,160 x 13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赵刚,《艾略特》,2024,布面油画,160 x 13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赵刚,《艾略特》局部,2024,布面油画,160 x 13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关于艺术家

赵刚关注流动的个体身份、冲突的文化,以及断裂的历史事件间的关联。他的作品连接着庞大繁杂的文化根系,受到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多重影响,将图案和理念呈现在解构式的画面语境之中。赵刚18岁时作为最年轻的成员加入首次在中国掀起现代运动浪潮的先锋艺术家群体“星星画会”,追求自我表达与艺术自由,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石。他大胆夸张的叙事风格和笔触是对自身存在的反复印证,也是他反对艺术中的“精致化”趋势,崇尚绘画的自由与本真。他自1983年留学并生活于海外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风格多元,具备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在大约2006年回到北京后,赵刚聚焦他独特的跨文化个人经历与中国历史之间的纠缠——他既生于此地,却又是陌生的新晋移民。

赵刚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纽约和北京。他于1983年就读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学院 (前荷兰城市应用艺术学院),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美国纽约瓦瑟学院,并于1999年获得美国纽约巴德学院艺术硕士学位。赵刚曾在众多机构举办过个展,包括龙美术馆  (重庆馆),重庆,中国 (2022);龙美术馆 (西岸馆),上海,中国 (2021);关渡美术馆,台北 (2020);佩雷斯艺术博物馆,迈阿密,美国 (2019);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圣地亚哥,智利 (2016);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2015);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中国 (2008);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2006) 等。他的作品也曾在一众群展中展出,包括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美国 (2017);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OCAT 当代艺术中心 (西安馆),西安,中国 (2014);广州三年展 (2008);纽约表演艺术双年展 (2007);以及横滨三年展 (2005)。

关于里森画廊

里森画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及历史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之一。目前画廊通过在伦敦、纽约、洛杉矶、上海和北京设立的艺术空间,支持和发展的国际艺术家超过60位。里森画廊由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 (Nicholas Logsdail) 于1967年创立,开启了在艺术史中占极为重要地位的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先驱的职业艺术生涯,如艺术和语言创作团体 (Art & Language)、卡尔·安德烈 (Carl Andre)、丹尼尔·布伦 (Daniel Buren)、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约翰·莱瑟姆 (John Latham)、索尔·勒维特 (Sol LeWitt)、理查德·朗 (Richard Long) 和罗伯特·雷曼 (Robert Ryman) 等艺术家。画廊如今仍和其中多位艺术家合作,包括卡门·埃雷拉 (Carmen Herrera) 和利昂·波克·史密斯 (Leon Polk Smith) 等多位同辈著名艺术家和艺术遗产管理团队。在画廊的第二个十年中,它向公众首次介绍了英国一代重要的雕塑艺术家,其中有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理查德·迪肯 (Richard Deacon)、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施拉泽·赫什阿里 (Shirazeh Houshiary) 和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自 2000 年起, 画廊代理多位国际一线艺术家,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ć)、约翰·亚康法 (John Akomfrah)、苏珊·席勒 (Susan Hiller)、宫岛达男 (Tatsuo Miyajima) 和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等国际一线艺术家。画廊同时着力支持和推动包括科里·阿肯吉尔 (Cory Arcangel)、瑞安·甘德 (Ryan Gander)、范·海诺斯 (Van Hanos)、休·海登 (Hugh Hayden)、哈龙·米尔扎 (Haroon Mirza)、劳瑞·普罗沃斯特 (Laure Prouvost)、佩德罗·雷耶斯 (Pedro Reyes)、瓦尔·肖基 (Wael Shawky) 和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等在内的年轻一代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国际影响。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