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蔡磊:至上的空间

开展时间:2022-10-15

结束时间:2022-11-19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首尔空间

展览地址:韩国首尔市江南区狎鸥亭路75街6号B2

策展人:崔灿灿

参展艺术家:蔡磊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10月15日在首尔空间,推出艺术家蔡磊的个展“至上的空间”。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展出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及近年的代表作品。

至上的空间
崔灿灿

“空间”是蔡磊作品中的元问题,它既是雕塑自身的魅力,艺术家观念思考的凭据,亦是个人情感与现实最终遗留的容器。

“透视”赋予了空间不同的形式和感知,成为蔡磊创作中最主要的语法,他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不断压缩、折叠、拉远、趋近,将观者的目光引入一个特定的场域。然而蔡磊所关注的并非“透视”本身,也绝非艺术中惯常的关于“透视”的语言游戏,而是“透视”所引发的感知,一种由距离、目光所产生的情感的变化。

蔡磊的作品从来不是形式主义单一的推演,虽然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总能看到空间的纵深、透视的缩减,场域的塑造,这些长短、秩序、节奏来自于艺术家的真实生活和文本经验,来自于塑造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无处不在的空间和时代的经验。那些在墙上、地面、角落中安置的雕塑,总能让人想起80年代的某天大院里的生活,下午三点筒子楼里的阳光,童年贴满瓷砖的狭小厨房,或是卡夫卡小说中的房间的一角,东欧电影里狭小逼平的通道。或者说,在蔡磊的作品中,你总是不自觉地的调动自身的空间记忆,以完成观者经验和所见物的感知连接,在这个连接过程中,似曾相识的空间、透视、质感,总是召唤你进入记忆的深处。

和至上主义和极简主义的传统不同,蔡磊在形式上的简化,并不是为了将形式作为“空无”和“几何造物”的奥秘使用。而是通过空间、透视、材料等多模块的语法,重新提炼和创造现实,以“抽象”的手法接近于一种心理和感受上的写实主义,一种从“在地”和“肉身经验”出发,最终超越肉身和情景的至上情感,这种情感既是至上的形式,又是至上的精神,以超越现代主义以来形式否定内容,形式否定形式的漫长历史。

时间总是具有质感,空间的质感亦来源于时间,它可长可短,如果我们将此刻的现实,放置在一天中,现实足够强大,它足以压迫我们所有的空间;如果我们将现实放入十年,此刻的现实不过是记忆的流变,此刻总显得短暂;我们将时间设为千年,一切不过是渺小之物的短瞬感叹。在蔡磊作品中,趋向于某个焦点的透视,那些由时间风化而成的质感,总是将我们引入时间的距离之中,那些扁平的空间,流淌的金色,近在咫尺,将我们引入集体的记忆,却又不断将我们拉远,孤立于集体之外,仿佛身在别处,足以让个体抽身凝视,与自身相遇。

一天的不同时间里,光在空间里的跌落,去掉故事的场景,让蔡磊作品中的“空间”和“时间”自身显形。虽然,这种显形多少有着孤寂的意味。或者说,光的运动,成了作品中唯一变化的轨迹。它越是剥离故事,隐匿发生,在纯粹的空间中,在一种简化的韵律中,我们越容易获得历史的意味,至上的情感,越容易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而上学思考。

毛坯房、钢筋水泥、镀金的光泽,浮雕、室内空间、建筑、剧场,以及空间的社会属性,对应着蔡磊不同阶段的创作,也回应着不同的现实经验。这种经验有时是集体的时代记忆,有时又仅仅是个人的隐秘感知,一段中断的楼梯,一些残存的结构。然而,这些不同的感知,最终被提炼为一种至上的语言,以降维、模棱、景别、平米、单元、间量的方式,混合立体主义的结构、至上主义的起点、极简主义的语法,组成蔡磊作品中全新的比例、秩序和结构关系。最终登楼去梯,从经验出发,抵达至上的空间与时间。

关于艺术家

蔡磊1983年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获硕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曾多次获奖。
蔡磊最近的个展包括:登楼去梯(松美术馆,北京,2021);单 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23平米(白石画廊,台北,2018);景 - 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6);模棱 - 无伴奏(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6);模棱(林大艺术中心,北京,2015);降维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2014)等。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并获奖,包括泰勒基金会(巴黎),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馆(美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四川美院美术馆(重庆),蓝顶美术馆(成都),大同博物馆(大同),年代美术馆(温州),台北关渡美术馆(台湾)等。作品亦被多个美术馆、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蔡磊是一位十分重视形式表达的艺术家,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构成主义特点。然而,在作为表象的形式背后,对所谓“有意味的形式”似乎并不是艺术家真正的追求。虽然作品的语汇仍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内部的形式并不是自律的、静态的、封闭的,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感。同时,对材料“物性”的强调使作品具有雕塑化的特点,但置身于墙面的展示方式,又使其分享属于架上绘画的观看经验。从这个角度讲,蔡磊的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介于雕塑与装置之间,在形式建构的过程中则隐含着解构的力量。(何桂彦)

在这一代年轻艺术家中,蔡磊是一个从语言下手的雕塑家,从鲍栋第一次策展的降维法到模棱两可的立体浮雕系列,他看似始终在语言层面探讨,但实际上这些灵感来源基于现实中的生活刺激: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毛坯房。蔡的平静创作态度有别于当今年青一代浮躁的流行病。(展望)

迄今蔡磊的实践——无论是形式,还是实在-物(它不仅指物或现成材料,也包括非物质化的物,且带有某种现实感或社会属性),以及复杂的空间关系等——都是紧扣“透视”在展开和部署,或言之,它本身即是一次次关于“透视”的推演。由鲍栋策划、先后于2014、2015、2016连续三年举办的三次个展“降维法”、“模棱”和“景-别”业已清晰地呈现和概括了蔡磊近年的实践。(鲁明军)

从浮雕的本体语言出发,蔡磊逐渐把主题锁定在空间性与视错觉之间的关系上,同时也在尝试着不同的材料与环境,但在“景-别”这个展览中,蔡磊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内的题材与经验,而是把已经形成的工作方法朝向了更为广义的公共生活与集体经验。 同时在这个展览里,蔡磊也在把原来压缩在单件作品中的视错觉空间调度扩展在了整个展览场域中, 把原来再现性的错觉转换为了在场性的体验。(鲍栋)

关于策展人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