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曾梵志:近远/今昔

开展时间:2024-04-17

结束时间:2024-09-30

展览地点: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展览地址: Scuola Grande della Misericordia(仁慈大会堂),意大利威尼斯

策展人:米盖尔·高万(Michael Govan)、史蒂芬·利特尔(Stephen Little)

参展艺术家:曾梵志

主办单位: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展览介绍


LosAngelesCountyMuseumofArt(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荣幸地宣布,著名艺术家曾梵志(生于1964 年)的新作展《NearandFar/NowandThen》(近远/今昔)将与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同期开幕。此次展览由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展览空间,将于2024 年4 月17 日至9月30日在历史悠久的Scuola Grande della Misericordia(仁慈大会堂)展出。

《近远/今昔》将展出曾梵志在过去数年创作中的全新突破,首次呈现艺术家新近创作的两个系列:全新的抽象绘画作品,以及历经十二年探索与锤炼的纸本素描,作品使用了水墨、石墨、色粉、金粉和其他矿物颜料在手工造纸上进行创作。

本展将由迈克尔·高文(MichaelGovan, LACMA美术馆馆长、总裁兼Wallis Annenberg总监),以及利特尔(StephenLittle,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人兼中国、韩国、南亚和东南亚艺术部主管)共同策展。

迈克尔·高文说:「曾梵志的作品备受赞誉,能在精湛绘画技巧与表现情感之间建立完美平衡。在仁慈大会堂的个展——《近远/今昔》,将展示曾梵志在绘画创作中不断实验与突破的勃勃雄心;而安藤忠雄的空间设计则能帮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艺术家不同主题、不同媒材的新作,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连。」

利特尔表示:「曾梵志的创作采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绘画材料:一种是厚重、饱含肌理质感;另一种则是轻薄和透亮的。他的作品要求观众调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看方式,来体验他的作品:一种是远距、物我相待;另一种则是近观、深远且亲密。展览将溯源作品里的亚洲与欧洲绘画传统,以此脉络引导观众,一同探索曾梵志作品中的绘画逻辑及巧妙安排的内在张力。」

展览作品

本次展览将探讨曾梵志多方向的绘画实践,如何以具象手法重新定义抽象,又以抽象手法重新理解具象绘画,通过两者之间的转换,扩展绘画的边界。

展出的新绘画脱胎自他数十年来对色彩理论的研究;借鉴了印象派和点彩派的技法,但又不同于印象派那种点列分明、以点成画的层次肌理。曾梵志的作品以层层迭迭的颜料,相互交织的笔触,创造出从远处易于辨认的具象图像,但当观众走近画作观看时,图像似乎消融为满幅的油画物质质感,混沌之中带有鲜明的物性。有别于过去的抽象绘画聚焦于单一色彩的深浅明暗微妙变化,这批新作以色彩的组合来建构画面。一幅作品之中往往会包含超过30 种色调明亮的颜料,交迭组合出瞬息万变的视觉体验。

展览的布展概念,将深入展示曾梵志心手相应,精准自如操控不同的绘画媒材、他对湿画法的纯熟运用,以及如何充份发挥绘画材料的潜能,从中建立他的绘画形式。

在当今世界里,充斥着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曾梵志的作品却能启发观众,重新认识到绘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和技术,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同场展出的还有曾梵志的纸上素描,体现出另一个并行的创作脉络,描摹基督教、佛教和中国文人画的图像元素。作品让人联想到宋朝(960-1279 年)和元朝

(1260-1368年)中国单色水墨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同时也让人联想起明末清初画家邹之麟(1574-ca. 1654 年)、弘仁(1610-1663年)以及戴本孝(1621-1691年)等,山水绘画里一种独特的空间混沌感。纸本素描的创作主题,既有西方绘画传统的基督受难,又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力量、坚韧和长寿的山石和树木图像。就像曾梵志的其他作品一样,这些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作品既传承了亚洲和欧洲艺术的伟大传统,又质疑其固有的分类,他以新的创作方式来跨越界限,使东西方之审美彼此映照、对语交汇。

展览设计

走进仁慈大会堂的一楼,访客将会看到它16 世纪的古典建筑风格,展览长廊的首尾两端分别展示两幅超大尺幅的组合联画,一幅宛若佛教图像,另一幅则仿若基督教图像。

登上二层,展厅被划分为五个主题区域,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连。在安藤设计的概念中,展墙上有一系列从小至大的方窗,彼此之间既完全独立又相互连接。方窗之左右,各有画作,既独立又关连;二层的绘画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具象,更像是光与水的抽象形式。

展览第三部份是安藤特别按作品内容而概思的纸本展览空间。仁慈大会堂是威尼斯政府的法定保护古迹,内墙保留了古旧斑驳,却仍瑰丽的16-18世纪壁画,处处体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置身于此空间之中,曾梵志的作品将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艺术体验。

LACMA背景简介

多年来,LACMA 透过举办一系列开创性的展览、国际合作和重要收购,打造出强大的中国艺术项目。近年来,更是扩展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2019 年,在吴建民夫妇的慷慨捐赠下,LACMA 获得了曾梵志的抽象巨作《无题》(2018 年),并引入了其他重大收购,包括Gerard 和Dora Cognie夫妇在2018年承诺捐赠的300多幅当代中国水墨画,以及2022 年由已故收藏家余德耀捐赠的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兽首》。在洛杉矶,LACMA 为观众带来了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几项展览包括:《Legacies of Exchang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Yuz Foundation》(往来之迹:余德耀收藏中国当代艺术)(2022 年);《Ai Weiwei: 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艾未未:十二生肖/兽首)(2022 年);《Ink Dreams: Selections from the Fondation INK Collection》(水墨之梦:INK 基金会珍藏精选)(2021 年);以及《The Allure of Matter: the Material Art of China》(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2019 年)。

艺术家简介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中国武汉,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在其早期教育阶段,他深受西方艺术、哲学和1985 年中国新浪潮运动的社会写实主义技巧的熏陶。这些兴趣塑造了他最早期的绘画系列《肉联》以及《协和医院》三联画。

1989年至1994年间的早期作品为曾梵志强烈的个人表现主义风格奠定了基础,并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在中国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曾梵志更加关注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的同代人,持续深耕肖像画类。他的作品系列《面具》和《面具背后》受到FrancisBacon(弗朗西斯·培根、Willem De Kooning(威廉·德·库宁, Max Beckmann(马克斯·贝克曼)等艺术家的启发,这些作品横跨现实主义和想象,揭示了他对所处时代的难能可贵的自传式反思,再加上他绘画技术、创作形式的细致关注,逐渐累积成一系列丰富的肖像和独特的图象。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梵志重新研读、思考中国古典绘画精神,特别是从北魏到宋元时期(公元4 世纪到15 世纪)的艺术。受这些新关注点的影响,他的作品进一步走向抽象。他的《抽象风景系列》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线条的动势、抽象的形态,传达了自然的力量、画者的动能,与他的肖像画同样富有生动气韵。在这些画布上,细致的书法性线条互相交错,既建构也覆盖背景中的物体,以探索自然界、野生生物和人类之间复杂的关系。

建筑师简介

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于大阪,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自学成才的建筑师,他于1969年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他的代表作包括:日本大阪的光之教堂、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Pulitzer Arts Foundation(普利策艺术基金会)、日本直岛的地中美术馆等。他一生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日本建筑学会奖(1979 年)、日本艺术学院奖(199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1995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2002年)、日本文化功勋人物(2003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金奖(2005年)、约翰·肯尼迪中心艺术金奖(2010 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 年)、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2013年)、意大利共和国功勋奖章(2015年)、野口勇奖(2016年)和法国荣誉军团高等骑士勋章(2021 年)。他也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91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1993年、2018年)和米兰阿玛尼艺术馆(2019年)举办大型个展。他还曾担任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自1997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东京大学的教授职位,目前是名誉教授。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