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韩修智:望春风

开幕时间:2024-03-09 16:00

开展时间:2024-03-09

结束时间:2024-04-08

展览地点:頌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97路頌藝術中心

策展人:段少锋

参展艺术家:韩修智

主办单位:頌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頌艺术中心」欣然宣布,将全面代理艺术家韩修智,并将于2024年3月9日至4月8日推出其最新个展《望春风》,本次展览由段少锋担纲策划、苏芒女士出品。艺术家韩修智将生活进行视觉化的集中呈现,对生活的诗意捕捉转化为画幅的形式结构与绘画的笔意趣味。此处的“春”具有几重含义,首先,艺术家的绘画犹如短篇小说抑或是抒情诗一样徐徐展开,画面总体色调呈现出希望与富足的生命状态。其次,韩修智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今天所到达的状态与他的绘画不谋而合,仿佛是苦寒中生长出来的花朵一样,在春风中摇曳。最后,“春”隐含了他对于欲望的表达,而这种欲望恰恰也是生命力强盛的映射。

 

望山望水望春风

——写于2024韩修智个展之前

文/段少锋

引子

韩修智和我都是八零后生人,我们相差一岁,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也相差一届毕业,他2014年毕业于壁画系,而我毕业于人文学院。换句话说,我们两个人都从毕业后进入到艺术行业十年了,在頌艺术中心举办的韩修智个展”望春风“可以说是我们的十年之约。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经历了大到世界局势,小到个人生活环境的巨变,而我们一直互相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我们一起做展览,一起聊天吃饭,一起经历了这不平凡的十年。世界在改变,具体到每个人也在发生改变,对我们两个人来讲,唯一没有变的反倒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正是“艺术”这一词语将我们转变为彼此的镜子,让我们互为镜鉴。

一、少年梦

我和修智都是来自中国行政地图上可以被忽略的小村庄的孩子,通过考学的方式一步步从乡村走向城镇,主要的文艺启蒙期便是起步于小镇。乡村与小镇普遍意义上被称之为小地方,小地方的特点之一便是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在这里的生活尤为具体和真实,在这里没有大城市的人来人往和车水马龙,因此也缺少了风云际会和两个不熟悉的人的擦身而过,甚至于街头的回眸一笑。

在小地方人与人的疏离感因为固定的社会关系长期融合而趋于消解,在小地方几乎每个人都是熟悉的,在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这种熟悉和深入,小地方产生了很多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相当一部分的写作其实都是关于小地方,莫言的高密乡村,路遥的榆林乡村,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海盐小镇等等,这个清单可以拉很长。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地方走来,我和修智都是乐于观察生活的人,我如修智一样,我们的文艺启蒙实际上都来自于小镇的生活。九十年代末的小镇有大量的文化资源的涌入,比如书店和录像厅,通过大量的盗版书籍和盗版光碟、磁带,我们这一代八零后的小镇青年建立起和外面大世界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在文艺生活上,我们和大城市是同步的,而现实的小镇生活却又非常具体,这使得我们尤其向往小镇外的世界。

文学、艺术、音乐、电影是我们短暂逃离现实生活和想象大世界的方法,因此如另一位著名的小镇青年贾樟柯所说的那样,对于他来讲“电影是追求自由的方式”,对于我和修智来讲,艺术或者文学无疑也是“追求自由的方式”。我从少年时代便开始热衷于文学写作,而修智从少年时代开始学习绘画,我们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草,在经历时代的风的过程中,一点点长出花朵。我们的少年梦关于自由和远行,来自于香港电影,画册,小说,甚至于具体到一首歌曲。“曾经年少爱追梦,一生只想往前飞”仿佛是对于我们这一代小镇文艺青年的真实写照。

二、侠客行

八零后作为一个集体概念的出现大概是因为2000年左右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从这个文学大赛中涌现出了后来活跃的八零后一代青春文学作家,比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八零后在当年制造了诸多的风云话题,而更为庞大的八零后群体实际上隐藏于这些风云背后,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八零后群体大多依靠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和流动。

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足挺进世界杯决赛圈,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全球化和城镇化交织出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时代的集体记忆。2007年当我在县城的复读班准备高考时,偶然在县城飘荡,进入一家网吧看了贾樟柯的电影《站台》,看到最终在火车鸣声中昏睡过去的崔明亮,我几乎哭出来了,我仿佛看大了自己作为小镇文艺青年的宿命。受到贾樟柯的启发我决定报考电影学院。而2007年的韩修智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高考,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这也是他少年流浪的第二年,这一年他第一次选择在中央美术学院考点进行考试。时间到了2008年,这一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正是这一年的春天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当我站在北电的门口时感受到了学院的光晕。我和修智的经历和命运像是两个平行线一样,我们都经历了五年的考试,最终在花家地交汇在一起,我们后来才知道彼此青少年时代的流浪与追梦的经历如此相似。

我和修智是这样一种人,我们的青春期因为流浪充满了失落的诗意,这五年的时光不同于大多数的同龄人,我们陷入到一个仿佛真空的时间线索中,时间好像漫长却又像是被偷走一样。即便是当我们考入美院时我们这样的例子也依然凤毛麟角,这使得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适应突然安定下来的生活。我相信修智和我一样,在这五年中关于火车的记忆尤为深刻,那时我们独自离开家乡,穿行在中国的大地上,像是《站台》中的歌舞团一样,一方面过着最为现实的生活,为生活所迫,另一方面又做着极为不现实的艺术梦,在现实和理想的撕扯中间度过了漫长的五年时光。这五年中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青春期的爱情和浪漫,反倒是一种近乎残酷的诗意。现实不是童话,但在我们看来像是武侠小说一样,如那个年代许巍所唱的那样:“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三、漂流记

我和修智在2016年认识,他参加了我策划的一个群展。他毕业后进驻到1005艺术区,这个艺术区是我最早熟悉的艺术区,因为这里汇聚的年轻艺术家主要是我这一届和下一届的美院学生们,这个艺术区在我看来实际上延续了美院学生时代的特点,大家在一起仿佛是建筑起一个乌托邦的群落一样。1005艺术区在母亲河渔业附近,一道铁门建立起和外面的隔离状态,它泯然于北京郊区的建筑中,但是进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个荷尔蒙的世界。

在1005艺术区存在的短暂日子里,我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有艺术家集体主义式生活的浪漫,也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工作室内的野蛮生长的浪漫。在这里有的人结婚生子,也有的人分手伤心,1005艺术区像是一个无法毕业的大学一样,最终随着艺术区的拆迁,这里的年轻人匆忙地四散,一如他们最早匆忙地在此相聚。我尤其还记得2017年的冬季,几个朋友在修智和赵延斌的工作室一起唱歌,一起聊着像是白日梦一样的故事,工作室的灯光昏暗,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是青春的暮日,而那些歌也像是青春的挽歌,在后来大家相继离开之后结婚生子,这些歌再也没有再被唱起过。

韩修智在1005时期的绘画建立起现实的乌托邦生活与生活记忆的关系,我如他一样,总在那些孤独寒冷的夜晚想到少年记忆中的生活碎片,相比较现实,记忆反倒像是一道温柔的阳光照耀进来。相比较于现实的不确定和漂泊,记忆中的小镇生活以及烟火气,还有那些存在记忆中的风物与人物更为确定和值得信赖。在离开1005后的几年中,韩修智和我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我们相继结婚,而修智在远离闹市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他不仅成为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艺术家,还是一个女人的丈夫,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由此他的绘画转入到更为本质和宏大的命题之中,他似乎总算可以停下来撇开记忆的缠绕,以一种更为永恒的视角来面对自己的绘画。

四、望春风

我和修智在2020年居家生活时期做过一次持久的对话,对话的方式选用古老的写信的方式,我每天给修智写一封信仿佛是老朋友的寒暄和畅所欲言,然后修智给我回信,这也是第一次我们深入了解彼此的过程,不曾想这些文字距今已经过去了近四年的时光。

韩修智每天面对画布的时间近十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才是他投入到生活中的时间,和1005艺术区时期不同的是,那时的修智把生活和艺术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而如今他的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相对分离开来。当他把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拉开,也就意味着他将在绘画中逐渐剥离出个人的叙事与抒情,从而进入到更具有普遍性的创作表达状态中。在修智近年来的绘画中,大概分为四个系列:其一是他对于他者生活的观察所产生的绘画,修智像是一个导演一样观察周遭生活的变化,比如以潮白河为意象的系列作品为例,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场景极具电影叙事的画面感,具有鲜明的远景、中景、近景之分,这三者形成画面中的三位叙事,安静流过的河水将画面分割成两段,在此与中国古代山水中的“一江两岸”颇有相似之处,在远、中、近三景中修智描绘出天地人共生的世界;其二便是从经典故事中演化出的绘画,这些绘画中修智幽默诙谐地将当代社会的话语方式和经典故事的片段融合在一起形成反差,制造出幽默感;其三是修智对于欲望的描绘,他将欲望隐藏于花朵之间,抑或直接袒露于身体之中,饱满的花朵和身体皆像是“丰乳肥臀”的构成;其四是他如写作小品文般对于生活片段的截取,这些不大的风景中的风物如同静物一样凝固在一瞬间,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富足与安详状态。

总体来讲,“望春风”是对于韩修智近些年来上述不同序列作品在画面予人感受的描述。此处的“春”更是具有几重含义,首先,修智的绘画犹如短篇小说抑或是抒情诗一样徐徐展开,他的画面总体色调呈现出希望与富足的生命状态。其次,修智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今天所到达的状态与他的绘画不谋而合,仿佛是苦寒中生长出来的花朵一样,在春风中摇曳。最后,“春”隐含了他对于欲望的表达,而这种欲望恰恰也是生命力强盛的映射。

结语

正如前文所述,我和修智的人生际遇相当一部分是平行的,我们从进入美院之后逐渐交织在一起,这些年我们一起聊艺术,一起感受生活,一起做展览,彼此都在艺术行业里工作了十余年。修智对于生活的热爱体现在他做人的方方面面,艺术无非是一个更为公共化和直接地了解他作为艺术家的窗口。几年前,修智去韩国首尔做展览,回国之后我们迫切的问修智首尔如何,修智说跟去了一趟望京一样。此外,修智追求他老婆的故事和求婚的段子更是广为流传。可以这么说,修智在朋友圈中有他的传说,一个有趣的艺术家怎么可以没有传说呢?我看了他的作品后会这么想,修智真是一个敏感而又温柔的人,不然为什么他的绘画中总是有那么多粉色和青色,这些颜色在他的表达中又像是蒙上了一层面纱一样,对比度不高,原来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温柔地对待我们。


· 关于艺术家 ·

韩修智 (Han Xiuzhi),1987 年出生于山东新泰,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韩修智近年的作品一直以他的生活环境为依据,反映出不同时间线索下个体生活环境与创作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思考,将当下情景或个体真切的感官体验转换到绘画这一图像表达中来,并加以提炼或抽离,呈现出他所窥探到的视野,同时也使得个体情绪得以释放。

其个展包括:“望春风” (2024 頌艺术中心 北京)、“笛梦”(2022 弥金画廊 上海)、 “多余的能量” (2022 衣恋艺术空间 上海)、 “等待日落” (2021 hiart space 深圳)、“旁观” (2020 安簃艺术空间 上海)、“偏离的风景线” (2019 白盒子之家 北京)、 “荒野人间”(2018 hiart space 上海)、 “景内景外” (2017 韩国衣恋艺术空间 首尔)等。

· 关于策展人 ·

段少锋 (Duan Shaofeng),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从事艺术研究写作,同时也为策展人和自由撰稿人,工作生活于北京。曾担任2014年AAC艺术中国评委,2020年获SAP艺术推动人物奖。长期以来从事展览和论坛策划,编辑和写作工作。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院研究员。迄今为止策划的部分展览有:“观世界·世界观:漳州国际当代艺术展”(漳州博物馆,漳州,2017),“2019武汉国际创客艺术节”,(武汉,合美术馆,2019),“Andy’s Joke”(北京,AC Gallery),“好消息&坏消息”(北京,798艺术中心,2020),“移动的理想国”(北京,杭州,成都,沈阳),2021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深圳人才公园),“演化:公共的未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北京),“在丛林的剧场”(K11艺术空间,沈阳,2022),“和美共生:第三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2022),“天演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进化”(北京理工大学美术馆,2023)等展览。同时撰稿文章发表于《艺术与设计》、《画刊》、《画廊》、《艺术市场》、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鲁迅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工作》等刊物。

· 关于出品人 ·

苏芒 (Su Mang),頌艺术中心馆长,策展人。曾任《时尚芭莎》总编辑,时尚传媒集团总裁,「芭莎明星慈善夜」的创办人。2010年开始关注艺术领域,创办的《芭莎艺术》杂志,倡导让艺术成为时尚,让艺术创造价值,有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和青年家与时尚的结合与发展。2017年,担任总策划在今日美术馆策展了「破界/150周年BAZAAR时尚艺术大展」,开创艺术时尚多媒体展览先河。2022年创办「頌」艺术中心,专注于最具活力的当代艺术,聚合专业学术团队,以开放多元的创新精神,打造全球化艺术家发展平台,助力艺术之梦,打造生活之美。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