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屏幕纵深:绘画里的数字革新

开幕时间:2024-03-23 16:00

开展时间:2024-03-23

结束时间:2024-05-19

展览地点:广东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70号广报中心北塔6层

策展人:王将

参展艺术家:杜京泽、侯佳男、康好贤、饶维懿、孙逸飞、钟慰、冯志佳、侯子超、劳大伦、邵丰田、吴凌昊

主办单位:广东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将于2024年3月23日欣然呈现群展《屏幕纵深》(Screen Depth)。本次展览由王将担纲策展人,展期持续至2024年5月19日。

“屏幕纵深”,聚焦于成长在电子屏视觉经验里的一代艺术家。不同于对“屏幕一代”绘画作品的常规解读,本次展览强调出屏幕之纵深。屏幕并非一个平整的界面,对纵深的探讨沿着两条不同的线索展开。纵深,既说明任何艺术表达都有其历史,又显明了背后那个具体存在的主体。因此,展览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细致的分析将它们缝合进新兴绘画领域中数字革新的演进史。纵深,勾连起被主流叙事隐蔽起来的连续性。绘画中的屏幕美学不指向任何一种定论,每张画作都会延展出一条新的思维之线。11位令人瞩目的新兴艺术家携他们的“屏幕”迈入具有纵深的展厅空间。“屏幕”上所闪现的景象,仍将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绘画里的数字革新在继续,屏幕的纵深,亦始终在拓展。

屏幕纵深:绘画里的数字革新

文/王将

自上世纪末开始,屏幕逐渐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年轻的艺术家即成长在电子屏所带来的视觉经验里。这些视觉经验孕育出“屏幕一代”易于识别的整体特质。他们的作品里有类光谱的色彩配置、图层式的空间效果。技术的幻象浮现在屏幕上,那是另一重“现实”、另一种“自然”。然而,代际定位的术语无意服务于某种断代式的历史研究,亦不曾过度强调其社会学的意涵。屏幕一代,乃是探入屏幕纵深的观察镜头,它可以变焦:在微距端,它平等地在意每一宗个案;在广角端,它抽离出来去辨析那些或隐或显的线索、各式明认及误认。绘画里的数字革新便在远与近的往复间显明了它复杂却迷人的样貌。

屏幕纵深在历史之维度上延展。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屏幕一代,濡染于历史终结的话语、全球一体的构想中。他们对基于屏幕的视觉经验进行着数字考古。劳家辉自童年起便沉浸在数字化的世界里。由于计算机算力匮乏,早期渲染技术生成的图像暴露出各式荒谬的细节。纯色背景失掉了空间感、形状边缘生硬锐利、内在图像相对模糊......劳家辉提炼出失真的美学。他还拟制出一个虚拟艺术主体“劳大伦-LODTALAD”并以该身份创建“流派”团结起数字视觉的新生代。类似的拟制也可以在钟慰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的作品里见到。他以耦合(coupling)的逻辑使数据结缔为有力的肉身组织。画中的“信息生物”不再是像素化的,而是近似于人的存在。吴凌昊笔下的主角同样具有生命的灵气。但其肉身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却找不到已知的对应物。抻长的弧线、突兀的触角、撕扯的孔洞谱写出一首迷幻曲风的电子乐。再到爱尔兰籍华裔艺术家杜京泽这里,炫目的光色简约为克制的灰度。在绘画和数字技术之间是一片质地细腻的“灰域”。跨语际生存的杜京泽借由屏幕超越东西方的差异,获得世界公民专属的自由。技术加速干预着经典的图像,从仿真到逼真再到超真,屏幕之上的显像在升级。由感官至理智,再从心到手,屏幕一代的语法逐步建构起来。

屏幕之纵深使绘画者对赛博自然进行写生、对“我”进行深剖。技术改变着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内观的图景。侯⼦超让自然和人造景观相对,使古老的绘画行为和新兴的电子图像对峙。借此,屏幕与自然、数字及模拟展开了一场追逐,总是有一方过度或欠缺,总是不均衡。在由算法演绎生成的赛博自然里,主体皆为数据对象,卷入并深陷技术的漩涡。不同于更早一代人直截了当的批判,屏幕一代以屏幕之幻释放私欲,从而解除欲望的辖制。侯佳男将过剩的物质转译为象征性的符码,讽刺着已经被异化为表演的社交。那些给人带来愉悦的事物却转瞬即逝,留下的却是无尽的虚空。不安感隐藏于华丽且光鲜景观内。那景观先由数字建模,再通过绘画技术使屏幕视象转至布面。康好贤观察的“镜头”同样对准名流的社交活动。他带我们深入欲望横流的洞穴,与滤镜下生存的人们相遇。充斥着肉欲的躯体,只是屏幕上的一系列符号,它们的灵魂早已枯竭。孙逸飞的“屏幕”是欲望生产、宣泄、投射的空间。其上的图像戏仿着网络上的“迷因”(memes)——带有幽默和嘲讽意味的图文影像组合。欲望穿过图像这条幽径,将主体投射于其上。屏幕变身为标记原始匮乏的欲望之镜。我们的经验、记忆乃至创伤在镜面的虚像里若隐若现。

屏幕纵深是对技术的深描,它为理解数字革新提供了一重语境。技术的运行不可脱离物质载体。拥有前卫技术的机器与具备绘图技艺的人类,创作主体并非二选一。屏幕担当了人与机器间的那个界面。技术恰是在屏幕的纵深中才显示出它的能力和限度。饶维懿从泛滥的图像之流里截取各类符号戏谑地揉捏出一团魔幻的虚构体。新创造并不令人感到陌生,但其低保真的质感却暗中默许了干扰的发生。屏幕上的模糊、抖动、色相偏离意味着系统的故障。它带来一个神秘的、聚焦于某个不可知原因的技术瞬间。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以及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冯志佳假设出一道非人主体的视线介入图像。原本经由视觉神经推演出的焦点不再存留,余光成为了新的视域。微观的序列单元拆解了平滑的线条和块面,参差的锯齿揭露出技术系统的偶然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些是故障的特征。邵丰田并未执着于抵抗技术,他另辟蹊径,寻找介于技术愿景和手动执行之间的张力。他将人工智能从神坛推下,也让自己走出主观意图的牢笼。对绘画的判断由此得以激活和更新。他让渡出掌控的权力,让技术的创造性和生成性迸发出“展演物质性”(performative materiality)。过剩的技术蛮力涌动在画面的感性结构内部。

屏幕纵深蕴藏着希望。如今,屏幕一代的视觉谱系已然趋于成熟,但仍保持着不断的版本更新。这场展览既是一次深度的回望,更是彼此间关乎未来的切磋和试炼。屏幕一代保持着清醒,他们抵御着数字形而上学和非物质拜物教的侵蚀。那拥有纵深的屏幕正清晰地映射出结构性变革和创生的奇点。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s

杜京泽 Du Jingze

杜京泽,华裔爱尔兰人,1995 年出生于中国烟台。2019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系硕士, 2017年毕业于爱尔兰国立艺术设计学院油画系本科,现主要从事绘画和摄影。他曾获得了国际有影响力的驻留项目以及奖项,如RHA Studio Programme 驻留项目(2020);NUI艺术与设计奖(2017);爱尔兰国家艺术与设计学院奖 NCAD Staff Prize 提名(2016);佳能年度年轻时尚摄影师决赛(2015)。他的个展包括:“灰域”,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23);“别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魔法王国”,Steve Turner,洛杉矶(2020);“两者之间”,Steve Turner,洛杉矶(2020);“天黑后的水晶之城”,Sol Art Gallery,都柏林(2019);“怀旧,波浪” Pallas Projects/Studios,都柏林(2016);“传染性”,NCAD项目空间,都柏林(2014)。部分群展包括:“我们的世界 2(线上)”,Steve Turner, 洛杉矶(2021);“ Enter Art Fair”,Steve Turner,哥本哈根(2020);“College”,House of Vans,伦敦(2019);“隐藏的维度”,康宁斯比画廊,伦敦(2019);“一切好事”,Bellwood and Wright Fine Art,兰开斯特(2019);“Art Central”,Maddox 画廊,香港(2019);“破坏者”,Highlanes 画廊,德拉吉达(2019);Affordable Art Fair 香港(2019);Sol Art Gallery,香港(2019);“缩图”,Hockney 画廊,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18);“W.I.P. Show”,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18);“NCAD毕业展览”,爱尔兰国家艺术与设计学院,都柏林(2017);“这个时间对吗?”Temple Bar 画廊+工作室,都柏林(2017);“第二十九次合作展览”,项目空间,爱尔兰国家艺术与设计学院,都柏林(2016);“内部”,A4 艺术项目空间,都柏林(2015)。

冯志佳 Feng Zhijia

冯志佳,1990年出生于河北唐山,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现生活工作于北京。近期个展包括 :“序列诞生”,昊美术馆,上海,中国(2023);“迷迭”,EGG画廊,北京,中国(2023);“余光”,EGG画廊,北京,中国(2020)。近期群展:“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MART美术馆,意大利(2023);“捕捉”,站台中国,北京,中国(2023);“非遗未来”,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2022);“钥匙”,山东省现代艺术研究院,山东,中国(2021);“事苗”,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20)。

侯佳男 Hou Jianan

侯佳男,1992年生于吉林延边,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201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现生活工作于重庆。侯佳男擅长提出概念,把绘画当作服务于概念的工具,而非目的。因此,他不会强求于手感、肌理、明暗、形体这些绘画的细节。他会用建模软件得到一些想要的素材,用叠加的丙烯化解数码色彩的单调,把最日常的场景变得平滑而失真,体现出膨胀感和欲望感。艺术家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以此为基调去构建画面。侯佳男亦擅长以虚构故事为主要脉络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波普的形式,表现出快餐性、消费性、娱乐性的冲撞感,来自于艺术家敏锐的直觉“这种具有拉伸感的画面,就像如今不断扩大的欲望。”他敏感地捕捉了网络虚拟的饕餮盛宴带给年轻一代的视觉过剩体验,虚拟性的时代特征成为艺术家刻画的重要主题。在虚构的画面环境中,充斥了膨胀的华丽的虚拟视觉场景,在特定的时空传达网络图示看似华丽却脆弱的体验感,呈现了年轻一代对现代社会及大众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他重要的个展包括:《野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不要温顺地走进那片森林》(ArtDepot 艺术仓库,北京)、《发条幻象》(ArtDepot 艺术仓库,北京)、《麦当劳计划——权利涂鸦剧》(ArtDepot艺术仓库,北京)等;参加重要群展包括:Express Vol.2(长亭画廊,东京)、《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适度甜蜜》(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我与我的赋格曲》(ArtDepot艺术仓库,重庆)、《潮极玩家》(时代美术馆,北京)等。侯佳男的作品也曾参加洛杉矶Felix Art Fair、上海Art021、T Art-Con、香港FINEART ASIA、艺术深圳等多家大型艺博会。

侯子超 Hou Zichao

侯子超,1988年出生于山西,2012年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侯子超的实践涉及绘画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下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他利用图像语言强调人造景观与真实自然的距离,以及徘徊于安稳花园与欲望荒野之间的理想环境。在电子图像观看习惯与艺术家绘画行为的对峙中,隐藏着古代占卜与数据算法间复杂且个人化的表达——通过图层的堆叠与信息提取,从而实现“混乱”画面与抽象意向间的微妙平衡。近期个展及个人项目包括:“弗洛塞芬”,Tara Downs,纽约(2023);“练地”,罐空间,台北(2023);“厄尔塔”,马刺画廊,北京(2022);“食物:侯子超与希拉里·佩西斯”(双个展),马刺画廊,ART021,上海(2021);“天长地久”,Downs&Ross,纽约(2021)。参与的群展包括:“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金鹰美术馆,南京(2023);“跨界:可能与回响”,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3);“Crossing Frontiers”,Nassima Landau,特拉维夫(2023);“时间的海”,重美术馆,北京(2023);“断裂的一代: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松美术馆,北京(2022);“The Glass Bead Game”,MAMOTH,伦敦(2021);“CLEAN”,马刺画廊,北京(2020);“爱的艺术:亲密”,今日美术馆,北京(2018);“青衿计划”,正观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北京、深圳(2016)等。

康好贤 Kang Haoxian

康好贤,1989生于山东,2013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第二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康好贤擅长在作品中挪用大众文化符号和流行元素,将高雅与低俗并置。他巧妙地将派对与神话融合,描绘出聚会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近来,其作品中所展现的时髦穿着和派对场景引起了时尚圈与潮流领导者的关注。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自身周遭,配以出色的喷笔技巧,其作品被营造出一种介于生活却又疏离于世俗的质感。2018年和2019年艺术家两度于洛杉矶游历,这段迥异于以往的生活经验,让他开始将创作的注意力从古老的神秘领域转向了叙事性的现实主义创作。在他的画面中的人物通常杂糅了人种身份,以此讨论世界范围内普遍的文化霸权与现代社交文化下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他的个展包括:“离宫别馆”,星空间,北京,中国(2023);“情以致幽”,康好贤个展,VETA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22);“美杜莎之眼”,VETA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22);“游泳池与鸽子蛋”,We Space,上海,中国(2021);“顺义没有比弗利”,星空间,北京,中国(2021)“愚人之旅”,星空间,北京,中国(2018);“金者预言”,hiart space,上海,中国(2017)。他的群展包括:“垂直起飞”,星汇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2021);“人肉造像机——油罐玩家艺术节2021”,油罐艺术中心,上海,中国(2021);“在艺术中复苏”,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2020);“第50个展览——七棵树的五年”,星空间,北京,中国(2018);“我叫版画,广州大剧院艺术中心”,广州,中国(2017);“绽放”,Hiart space,上海,中国(2017);“international artists Christmas Exhibition 2015/2016 — global impression”,柏林斯达克文化基金会柏林狮子行宫,柏林,德国(2015);“在文森特身边——三玄社回顾展, 三玄国际文化中心”,广州,中国(2015);“1998—2015”,洋红画廊,北京,中国(2015);“艺术无界·未来展”,悦美术馆,北京,中国(2014);“晏之艺Ⅴ:“最强学院派”之中央美术学院,中森会&墙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4);“后沙峪时代看不见的影像”,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2014);“2013 ‘SURGE Art 艺起’北京艺术节”,三里屯太古里南区橙色大厅,北京,中国(2013);“华人新面孔”,Rich Gallery,纽约,美国(2012);“北京电影学院第十届学院奖”,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中国(2012)。

劳大伦 LODTALAD

“劳大伦(LODTALAD)”是现实人类所塑造的非现实身份,他在充满了偶然性的创世造物假定场景下,依靠自身逻辑开垦了一片想象的疆域,显像于绘画媒介,剥离出事物的基本要素,构建了他所面临的未知世界。劳大伦创造了一系列可在此基础上演进的绘画元要素,形成了新的视觉造型意识。它们作为元语言,构建了一系列元图像,处理并关切着复杂的审美问题。劳家辉生于中国广东广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广州。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未来媒体“国家艺术基金游戏人才培养项目”。他策划的展览包括:“洛德世界2:敌友大会”(野松画廊,2022),“洛德世界:起航”(海涵艺术空间,2021)。他的个展包括:“Birth——劳大伦”(站台中国,2022),“肖像1洛德塔拉德” (fakeproject 2022),“劳大伦 LTLLL”(站台中国-dRoom,2021),“有个叫劳家辉的人开了个虚拟博物馆” (5art space,2019),“玩家的未来“ (C龙口空间,2018)。他的群展包括: “拟像”(湖州美术馆,2023),“捕捉”(站台中国,2023),“绘画,你想成为什么?”(21艺术空间美术馆,2023),“变态者绘画指南”(拟像艺术,2022),“手感超链接”(大得画廊,2022),“繁花六人展” (雅昌艺术中心,2021),“2021 迎春画展”(站台中国,2021) ,“屏幕间100位艺术家礼物” (nextlab,2021),“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798艺术中心,2020),“亚洲当代艺术文献展” (坪山美术馆,2020),“视觉编码” (Kommnalen美术馆,柏林,2019),“后登场”(33当代艺术中心,2019), “在网络的标志下-拼接与梗” (CLC Gallery Venture,2019),“在路上”(关山月美术馆,2018) , “柳林风声”(C龙口空间,2018),劳家辉的自助庙宇”(扉美术馆,2018)“纽约艺术书展”(MoMA PS1 纽约,2018),“青衿计划” (北京正观美术馆,2018) “去碑营Ⅱ自我作古” (应空间 ,2018),“日落将至”(泰康空间,2017),“门闩肖像画的隐晦目的”(C龙口空间,2017),“Hello summer三人联展”(八大画廊,2016), “常青藤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天津美术馆,2016),“中国素描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2016)。

饶维懿 Rao Weiyi

饶维懿,1993年生于湖南,2016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2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重庆。饶维懿一直力图在图像泛滥的后网络时代,重建一条经典绘画与不断自我意义解构的消费性图像之间“和谐共处”的方法通道,以解决多元文化、多重叙事对绘画造成的表达不适和意义缺失。作品曾在西岸艺术中心、宝龙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PAC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曾获得保时捷研究奖学金(2020年)、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银奖(2020年)、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礼物”提名奖(2020年)、第十届新星星艺术奖 TOP100(2019年)、罗中立奖学金入围奖(2016年)。 他的个展:“我们不在一起漫游”,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2)。近期群展包括:“后浪拼图”,玉兰堂,北京(2023);“浮潜”,BLANKgallery,上海(2023);“捕捉”,站台中国,北京(2023);“形而下的图像迷宫:饶维懿&王俊”,798艺术中心,北京(2023);“闲人出差II”,GalleryVacancy,上海(2022);“洛德的世界II敌友大会”,野松画廊,深圳(2022);“白日有梦”,千真画廊,宁波(2021);“新界面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邀请展”,PAC艺术中心,天津(2021);“弹出——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艺术家终期汇报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2021);“洛德的世界”,海涵艺术空间,深圳(2021);“自定义的方式”,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0);“Art and Design: FutureLab教博会”,西岸艺术中心,上海(2020);“‘美丽家园’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获奖作品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20);“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礼物’提名展”,雕塑系展厅,重庆(2020)。在2020年饶维懿获得保时捷研究奖学金、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银奖、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礼物”提名奖;2019年第十届新星星艺术奖 TOP100;2016年入围罗中立奖学金。

邵丰田 Shao Fengtian

邵丰田,199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现工作生活于南京。邵丰田将自己视为一名风景画家,他通过与数字图像软件、制图人工智能的对练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下的“自然”,并通过漫游其中来激活自己对绘画本身的判断。他的近期个展及个人项目包括:“漂洋过海@你”,千虎瑠 ART SPACE,西安,2021;“其实也挺好”,PLATESPACE盘子空间,北京,2021;“玄武湖没有神婆”,陶谷公园,南京,2019;“六件衣服”,PLATESPACE盘子空间,北京,2018;“创与受”,热迷画廊,宁波,2018;群展包括:“意外之歌”,没顶画廊,上海,2024;“iArt青年艺术计划”,原美术馆,重庆,2020;“请你也跳下去吧”,可以画廊,合肥,2020;“落枕”—邵丰田、方政双个展,晨画廊,北京,2019;“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8;罗中立奖学金2018年度获奖作品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2018;“异卵共生”,平遥国际影展,平遥,2018;“万营畅想——青年艺术发现”,万营艺术空间,石家庄,2018。

孙逸飞 Sun Yifei

孙逸飞,1995年生于四川,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8年学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202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近期的实践,受到拉康与齐泽克所做工作的启发,并开始将兴趣转移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或者选择性回避的,曾经被认为是流行的、官方的、不纯粹的、走入死胡同的、非绘画的图像以及实践方法。以视野的偏移,重新看待那些曾经被抛弃的剩余部分;重新看待那些被压抑的,未曾进入“真理”之视野的“幽灵”。他的作品曾被X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基金会、星美术馆、木木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他的个展包括:艺术家谱系研究之十三「孙逸飞:十日谈」, 星美术馆,(上海,2022);“满足”,可以画廊,(合肥,2021),主要群展包括:"13+1" 艺术家谱系研究回顾展,星美术馆,(上海,202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画廊,(北京,2023);“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69 Art Campus,(北京,2022);“无论盛开还是不盛开,花都是花”,可以画廊,(合肥,2022);“迎春画展”,站台中国 ,(北京,2021);“夹山改梁 II”花家地小区,( 北京,2019) 等。

吴凌昊 Wu Linghao

吴凌昊,1997年出生于福州,2020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生活于上海、福州。艺术家在图像,语言及符号的基础之上,将“屏幕视觉”和“界面经验”应用于绘画,以企业化的“配置”为手段,试图消解传统绘画的主客体二元性,由此发展出一套基于图像演绎的「自我情感」技术。自2022年开始,艺术家从以往经验中提取出“电子化”、“控制”、“操作”等概念,着手将其视觉化。风格转变为富有浓烈超现实主义倾向的构建式作品,体现出对身体及其变形的强烈兴趣。在宇宙政治的感召下,以“狂喜”般的融合去消弭主客体、非人与物之间的界限。

钟慰 Zhong Wei

钟慰 (1987 年生于中国北京)的作品是当代文化最主要的技术成就 : 网路的窗口。钟慰从网路上找到的大量迷因、图片及影片中获取图像,解构数位文化的纹理,再将碎片重新激活为想像之中的风景、人物及实体,并将该艺术实践称之为「耦合」(coupling)。他的作品探索社群媒体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体验的各类方式,例如浏览 Instagram 及微信如何形成意想之外的图像组合等。对许多人来说,网路世界不可预测的本质充当了逃离单调的现实生活的出口。随着兔子洞随着每一次点击而加深,网路变成了一个平行于物理现实的整个替代世界- 在这个无限维度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不受现实生活锁链的束缚。钟慰的作品曾于亚洲和欧洲展出,近期的展览包括:「权重漂移」,德萨画廊,香港,中国 (2023) ;「invalid Order SignatureJ, Jack Bell Gallery, 伦敦,英国(2023);「压力反应」,Jack Bell Gallery, 伦敦,英国(2022);「省电模式·phone died」,德萨画廊,香港,中国(2020);「循在变数」,盘子空间,北京,中国 (2020);「八仙下海」,盘子空间 x postpost, 北京,中国 (2020);「幻象颗粒」,没顶画廊,上海,中国 (2020);「炫耀当代」,德萨画廊,香港,中国(2020);以及「易变、耦态°:NEXTLeveL」,德萨画廊,香港,中国 (2019)。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王将 Wang Jiang

王将,是一位活跃于北京、上海的独立策展人与艺评人,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从2016年至2024年,他已策划8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的缘起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理论兴趣围绕在艺术社会学、神话学与视觉文化,近期策展触及当代绘画中的女性主义、少数民族的身份与美学、数字时代的流行趣味等命题。从2016年至2018年,他创办陌上实验空间,从2019年至2021年,他担任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特邀策展人。2023年他创办“寸止”(策展与设计事务所)。他被Hi艺术杂志评选为2020、2023年度策展人,担任2021《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特邀编委。他是Artnet的特邀作者,其研究与写作方向涉及“中国新绘画”所呈现的诸多可能性,其评论和访谈文章亦散见于ARTnews、ArtBaba、hi艺术等媒体。他近期撰写的个案评论涉及:袁运生、马可鲁、王玉平、王音、毛焰、马轲、黄宇兴、秦琦、夏禹、张业兴、吕松、刘海辰等;研究性文本包括:《世界感的多维面孔:意志之辩/变》《Kong-Fu:中国新绘画里的“她者”目光》《屏幕一代:绘画中的数字考古、写生与革新》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