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张培力个展

开展时间:2024-10-29

结束时间:2025-03-02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顺白路马泉营西路路口西100米路北

策展人:张尕

参展艺术家:张培力

主办单位:红砖美术馆

展览介绍


红砖美术馆将于10月29日推出艺术家张培力同名个展“张培力”。本次展览由张尕策划,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人物张培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从大型作品到单体物件的机械、录像与互动装置作品。

在张培力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便是“重复”,通常带有一种仪式般的精确以及特有的模糊。这种重复在操作上准确无误,但其蕴意则不一而足,而冗余和递归的概念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在这重复、冗余和递归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个被激活的格子系统——有时表现为单一的网状结构,有时则展现为矩阵网络,或者通过建筑、声音、身体的形式变异,打破对格子的常规理解。

张培力的格子——正如他在“85新潮”运动高潮时期作为中国前卫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的崛起一样,是根植于现代主义传统中反表象诉求的内在需要,正如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所言,它由历史先锋艺术内部逻辑中的基础——隐含的格子系统所凸显。张培力作品中的格子既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去图像化装置,又是一种对心理冲动和反应性框架的表达。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煤气瓶在旋转和垂直力的强大推动下被猛烈抛掷,暗示着一种高度紧张的时间格子在不断重复。在另一件作品中,成排的煤气瓶以有节奏的冗余方式旋转,通过两侧镜面中的反射,化为无限的涟漪。一组庞大的嵌套格栅激发了递归的缠绕与升级,而一张巨大的发声床垫在观众的持续互动中被激活,通过暗置于床垫下的执行器的格子发出共鸣。巨幅人脸投影以间歇性的炫目光芒脉动,同时为那些被截断的字符所困惑。

格子由交错的横线与纵线累积构成,形成事件的系列起伏,构建出一个组织、分割并定义空间与时间及其精神回响的框架。格子体现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其中每个交叉之处都代表了潜在的互动或冲突的焦点,是在原本无差异的连续体中,决策凝聚的瞬间。

张培力的系统因此毫不意外地成为这种庞大结构纠葛中的一部分,既是一个设立秩序的格子系统,也是有着精神情感的抛物状格子——一个偏离直线,因速度而扭曲的拓扑线框。通过重复它被强化,通过冗余它会演变,通过递归它得以重构。格子既束缚了他,也解放了他的创造灵感,激发起观众的身体反应与心理共鸣。

艺术家

张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后任该校教授,并曾任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

张培力于1985、1986年组织并参与了“85新空间”展览及艺术家团体“池社”。他的《30×30》(1988)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作品。2003年,他在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新媒体系,开启了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教育。

张培力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和釜山双年展等国际展事,并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比利时根特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他的作品被众多重要机构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协会、新加坡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香港M+、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德国戴姆勒艺术收藏、法国DSL艺术收藏、香港K11艺术基金会、杭州天目里美术馆等。

策展人

张尕于2000 年代初期共同组织并策划了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2004-2006),将国际媒体艺术的最新实践与理论介绍到中国大陆。他曾担任三届国际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国美术馆,2008-2014)的策展人,其他主要的展览还包括“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 35 年”(天目里美术馆, 2023)、“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2023)、第六届 广州三年展(联合策展人,2018)、“机器不孤单”(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 “‘非真实’——算法之当下”(联合策展人,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2017)、“术问:真 实的回归”(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17)、“包裹时间”(联合策展人,白南准艺 术中心,2016)。2024 年,他分别策划了韩国艺术家金允哲以及中国艺术家王郁洋个展。他编辑过多本书籍并撰写了大量展览目录文章。张尕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以及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艺术指导。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