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临时代码
开幕时间:2025-01-10 16:00
开展时间:2025-01-10
结束时间:2025-02-09
展览地点:第零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红石广场B01
策展人:李裕君
参展艺术家:曾浩
主办单位:第零空间、丛来艺术
协办单位:罡美术馆(成都)、素色堂文化(成都)
学术主持:张海涛
临时代码:曾浩“未来世”作品的哲思与艺术新境解读
文/李裕君
20世纪初,“未来主义”诞生,以科技、速度与力量为美,打破传统艺术束缚,以全新视角构建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在元宇宙、AR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未来主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以及AI强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边界,促使艺术家在新的语境中积极探索自我表达与未来展望。
在AR智能时代,科技对艺术的全方位影响在曾浩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巧妙地将科技元素融入创作,以独特的“未来世”绘画语言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作品宛如一座横跨现实与未来、连接人性与科技的桥梁。“代码”作为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算法和构成逻辑,决定着AR科技的多种形态,犹如艺术家手中的颜料作为一种“色彩代码”建构着一个个的缤纷世界。代码是锚,是根基,它们构成了艺术家曾浩近期创作的基本要素。通过数码符号、机器人、几何图形和“泡影”元素等独特的图像代码,曾浩在画面中构建起了一个充满未来感与哲学思辨的艺术世界,深刻揭示了科技对艺术的深远影响,以及人性与科技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其《幻像与虚构》、《幻像之相》等系列作品中,人性与科技的关系成为核心主题。他既展现了科技发展为人类文明带来的新奇体验和无限可能,又对科技可能对人性产生的威胁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如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异化和精神世界的空虚,警示着人类在科技统治下可能面临的自我迷失。
科技不仅为曾浩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借助数字技术,他创造出以往难以企及的视觉效果,将虚拟元素融入现实空间,使观众获得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这种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时空限制,开启了新的审美维度。然而,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性与科技关系的深刻问题在曾浩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一方面,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可能性,其作品中的未来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活力;另一方面,科技的过度发展也可能导致人性的异化,画中一些人物形象呈现出冷漠、机械的特质,暗示着在科技统治下人类可能失去情感、个性和自由,这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呼应,即科技本应是人类实现自我的工具,却可能反过来成为统治人类的力量。
具体而言,在曾浩的作品中,数码图像是理解其艺术观念的关键。在“未来世”系列的《幻像与虚构》作品中,数字图形、矩阵和光带象征着科技与未来,寓意着新的力量对传统的冲击与重塑,使画面呈现出似真似幻的场景。他将熟悉的现实场景与奇异的虚拟元素并置,模糊了真实与想象的边界,如同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这种图像构建挑战了传统的现实认知,呼应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单一、确定性现实的批判,暗示了未来世界的多元性与可塑性。同时,机器人、机械手、科技代码与几何元素在曾浩的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解读其作品的关键。代码作为数字时代的语言,象征着科技的力量与秩序,它们以各种形式融入画面,或构成空间的结构,或成为生物的脉络,仿佛在诉说着科技对世界的重塑。从哲学层面看,科技代码的存在引发了对“本质”的思考,如同柏拉图的理念论,代码如同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理念,决定着事物的形态与发展,暗示着在未来世界,科技将成为塑造一切的底层逻辑,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思想乃至存在方式。
在“泡影”系列的《幻像之相》作品中,曾浩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图像语言。画面中,人物的身体逐渐被“泡影”吞噬、虚化,融入由科技代码和流光组成的背景中,部分人物面部表情模糊或眼神空洞,仿佛陷入对未知的沉思。几何图形在此处不再仅仅是科技的象征,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侵蚀和改变着人类的存在形态,这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即人类如同被囚禁在洞穴中的囚徒,只能看到事物的影子而非本质。在这幅作品中,现实世界的人物形象在虚拟代码的影响下变得虚幻,暗示着在未来科技的影响下,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和存在方式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在《异型》系列综合装置作品中,曾浩运用木板、亚克力、喷绘等材质和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与触觉体验。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如扭曲的生物,有的似破碎的机械,木板的质朴、亚克力的透明与喷绘的绚丽色彩相互碰撞,营造出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氛围,表达了人类在科技浪潮中寻求平衡与融合的努力。
总体而言,曾浩的作品以独特的图像、材质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了未来世界的种种可能性以及人性与科技的复杂关系。从宏观的哲学视角审视,曾浩的作品引发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诸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他的“未来世”“泡影”系列作品和《异型》系列综合装置,不仅是卓越的艺术创作成果,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严肃思考。这些作品提醒我们,未来并非既定不变,而是充满变数和挑战。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科技对人性的侵蚀,努力在科技与人性之间寻求平衡,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年1月1日于北京
出品人
王海英
第零空间创始人、798大库艺术总经理
文韵时光咖啡厅创始人、海河美术馆创始人
中国现当代艺术档案馆副馆长
于1996年入驻798,是最早入驻798的艺术工作者之一
学术主持
张海涛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档案网主编,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导)、中央美术学院城院研究生部客聘导师、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硕导)、湖北美院高级讲学专家,数字艺术与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实验与科技艺委会委员,曾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元典美术馆副馆长,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2012年出版《未来艺术档案》,已策划“机器人艺术时代”“未来艺术学”“我的元宇宙”等百余场学术展览。
策展人
李裕君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写作者。200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8-2019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专题高级研修班;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计划;2024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理论研究人才培训”项目。自2006年起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策展、评论、艺术机构运营及媒体策划等相关工作,担任海河美术馆执行馆长,798第零空间主理人,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外聘导师,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与策展青年联盟委员,中国文化促进会国潮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艺术家
曾浩
1967 生于四川泸州
1985 毕业于四川宜宾师范艺体校美术专业
199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获学士学位
1996 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0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展览&收藏经历
个展
2025 临时代码,798第零空间,北京,中国
2024 返观,纽约法拉盛市政厅,纽约,美国
2023 NYRCA2023年度个展项目《艺术之外.故事会》第15回,纽约
2023 异型-五件作品,北艺塘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2 飞越太空,海美术馆,威海,中国
2022 未来世,肇庆美术馆, 肇庆,中国
2021 幻像之相,祥山艺术馆,深圳,中国
2017 烟波微茫呈幻象,雅博艺廊,纽约,美国
2015 “静月所指”曾浩作品2008-2013,
喜玛拉雅美术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5 持续幻想,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泡影,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守护神,威廉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
1994 曾浩油画作品展,端州图书馆,肇庆,中国
联展
2024 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艺术节,迈阿密,美国
2024 共生2024-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海)特别展,上海伊洛斋,中国
2024 艺术厦门,厦门,中国
2024 相向而行-中国.新西兰艺术家联展,宋庄,中国
2024 空间的维度,红梅发酵艺术中心,沈阳,中国
2024 感知与错觉-视错觉科学艺术展,圩.美术馆,合肥,中国
2024 万千气象,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中国
2023 折叠时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非线叙事,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北京,中国
2023 “绘画交换形象”抽象艺术展,成都双年展平行展,罡美术馆,
成都,中国`
2023 跬步,元典美术馆(收藏)三年展,天津,中国
2022 语言与言语:一个基于语言结构系统的展览实践,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北京
2022 转向-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线上),艺次元,中国
2022 觉醒时代-第二界中国青年艺术展(线上),艺次元,中国
2021 接力(第二辑),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0 未来历史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南京,中国
2020 “丰和其境”当代艺术邀请展,其境研学艺术馆,河北
2020 时间重启•第3回,云躲山居,成都,中国
收藏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元典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贵阳天海美术馆/北京德山艺术中心/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
香港当代美术馆/深圳祥山艺术馆/广东肇庆美术馆/山东威海 海.美术馆/罡.美术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