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绚烂之极-李玉双2019-2024作品展

开幕时间:2025-03-01 15:00

开展时间:2025-03-01

结束时间:2025-03-16

展览地点:Hanmo S Gallery(北京798艺术区3818库)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3818库·东西002

策展人:夏可君

参展艺术家:李玉双

主办单位:Hanmo S Gallery、玉双艺术

展览介绍


“光是一种密码。二维的光密码对人类和自然界是保密的。但要想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形态,就要想办法看到二维编码。尽可能接近原有编码并模仿,使之接近自然。”

——李玉双

策展前言

李玉双绘画的光波振荡:重获一双正确的眼睛

文 / 夏可君

“光编码”的绘画融合了视觉的科学与绘画的现象学,李玉双先生在不同时段都画过视网膜的成像原理,直到把三维视觉图像转换为二维平面的“元语言”:直接呈现光线本身的照射与闪耀,让光自身来律动,让光线成为波动的笔触!接续现代性之初修拉“点彩画”的谱系,使之弥散为笔触的“光波动”,作为元语言的“光编码”,是艺术家去除了自我观察的目光,不再以对象化的观物方式,而是以光来观照,以光线来描绘世界,最终让整个画面被一种光波的震荡所主宰,顺从光自身的律动,让光波不止息的振荡成为画面色彩-形式的整体传达。

本次798艺术区Hanmo S Gallery玉双老人的周年纪念展《绚烂之极》,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画家最后的作品,其色彩之绚烂,笔触之强烈,实属罕见,正应验了苏轼所言的:老年之平淡, 实乃绚烂之极也!似乎这是光自行来到了画布上,是自然之光的生命书写,是自然本体之自由的华美激荡,仿佛进入了量子的叠加态,绚烂之极,永不坍塌。

看着那几十本从未展现的写生画本,一个还在“到来”的李玉双,有待于我们从未来与之相遇,如同那些他画过的风景,从海边到都市,从新西兰到横滨,从三亚到北京,不同的自然景色都被一双玉手留记下来,无数美妙的瞬间都已化为灿烂的笔痕,所有人都将会被这一本本打开的册页所感动,那明媚的紫色与耀眼的蓝色,那绿色与黑色横竖所交织的如歌线条,那红色玫瑰在光彩绽放时却带有空透的晶体感,那波浪与阳光所融合的柔软睡床,就是光自身的梦床,光获得了最美的呼吸。

本次798艺术区Hanmo S Gallery的纪念展,让我想到诗人里尔克1907年参观塞尚去世后的周年纪念展所得到的感悟:“塞尚让我从此获得了一双正确的眼睛!”也请观众们来到玉双老人的作品前面吧:你会接受到光的洗涤与祝福,你会获得一双充满光晕的眼睛。

“近看乱七八糟,远看就什么都有了”

——李可染

关于策展人

夏可君

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可君激活中国的虚与余、让予与无用等核心概念,并使之与西方哲学充分对话后,回应当代经验与问题,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已出版个人哲学与艺术著作20多部,策划艺术展览300场次,尝试为东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艺术重新立论,曾荣获“2023欧洲诗歌暨文艺荷马奖章 ”。近期代表著作有:《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烟影与面纱》,《余让与诡异:世界哲学的重新开端》。

关于艺术家

李玉双(1935-2024)

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苏娥为沪上戏曲名家苏少卿长女,少年在家学熏陶下开始了创作之路。

五十年代,李玉双与当时新中国艺术界群体,包括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等人的交往,奠定了其艺术思想基石的形成。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同年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工作之余李玉双持续进行艺术创作,受父亲李可染写生绘画改革及巴比松画派影响,这一时期以水彩写生为主,多为描绘学校及周边村庄的景色,创作了大量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和速写作品。1968年调至河南鲁山,开始鲁山、平顶山等地的写生。

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彼时,父亲李可染也开始恢复创作,开始新的创作阶段,在艺术探索之路上,父子二人保持着密切交流,互相见证与促进了彼此的艺术突破。1986年,李玉双返回北京,逐渐开始探索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的运用,探索中国材料对色彩的表现力,并坚持写生创作从未间断。

2024年逝世于北京。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