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蝴蝶时间”
开展时间:2025-03-22
结束时间:2025-04-22
展览地点:又生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北京798艺术区七星东街
策展人:马家茹
参展艺术家:吕岩、马兆琳、杨俐、许嘉维、陈大元、尹言、黄运长
出品方:又生空间
开放时间:周二-周四:10:00-18:00 周五-周日:10:00-18:30
生活在“蝴蝶”时间
墨西哥帝王蝶保护区内的土著族群雅诺托和纳努一直生活在“蝴蝶”时间里,他们将不同蝴蝶的驻留作为确认时间的方法。时间被他们视为一种循环的馈赠网络。在这里,女巫的仪式、蝴蝶的迁移、雨季的降临构成了一张动态的时间网,每一种生命与非生命都是时间的缔造者。此次展览吕岩留白载寓禅思、马兆琳写意对抗交融、杨俐质朴弥散心流、许嘉维锋墨热烈审视、陈大元描绘宏大里的附近、尹言符号化瞬间形态、黄云长将线条意化三维。七位艺术家试图用艺术表现多物种的时间性,重现“深时对话”。抛弃将时间线性切割,转而强调存在-本质-理念的螺线循环,挑战关于时间和人类的主流认识论的假设。
本次展览实际并非对浪漫化原住民生态的复述,确是关于“时间暴政”的反思与和解的实验。帝王蝶的年迁徒跨域北美大陆时,它的翅膀也煽动着两个问题:“谁有权定义时间”“人类又该生活在何种时间里”。古老训喻:时间从来不属于我们,但我们永远属于更大的时间网路。
本次七位艺术家以不同物种和空间为载体,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叙事,探讨了关于对抗“时间暴政”可能性。吕岩以动物马的时间为载体,将西方写实与东方写意交融,他继承油画对色彩与造型的严谨性,同时吸收水墨画的“留白”哲学,通过背景的虚化凸显主体意象的张力,赋予画面“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禅意。在画面中构建出充满哲思与诗意的“自留地”。其作品既非对物象的单纯摹写,亦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物象的隐喻性表达,探索个体与时代、自然与文明的深层对话,通过对动物的异化表达,将人的情感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语言,形成独特的“自画像”式表达。对比起吕岩肖像的肃静,马兆琳的画面斑马与猎豹厮磨对抗。马兆琳的作品既保留水墨的写意性,又融入现代构成意识。通过几何化造型赋予画面抽象张力,凝固的死亡意象与背景留白形成强烈反差,揭示“生存与毁灭”的永恒命题。这种对暴力美学化的冲突处理,暗含对现代文明异化的批判。
吕岩,温榆十八鳞,布面综合材料,200x150 cm,2009
马兆琳,游春图I,纸本设色,96x96cm,2025
杨俐画面的斑鸠和小怪物是她的“老朋友”,她不想通过斑鸠隐喻什么,在我和她交谈里确认她羡慕斑鸠,想要生活在斑鸠的时间里。她以斑鸠的方式面对痛苦面对恐惧,也以斑鸠的方式在春天满怀希望,她的画面是无畏的质朴的心流的。对比起杨俐的质朴,许嘉维的水墨让人觉得锋利,被屠宰的猪肉悬挂在轮盘上是肉的时间也是人类的游戏,多文化的生活环境也充分体现在她的画面上,探索如何结合中国⽔墨的特殊语⾔和技法还原图像后的深层意义。钢筋与肉的结合,披着铠甲的华丽战马,如同她对水性材料的运用一样,矛盾且吸引,并通过这些动物的图像,作为线索去引导集体的记忆。重新审视当代语境下的物质性。
杨俐,老朋友的随想II,纸本综合,42x28cm,2024
许嘉维,轮盘游戏,纸本设色、湿裱法裱于木板,120x90cm,2025
陈大元创造的“实在界大荒漠”抛弃符号性的语言、叙事和意义。通过画面探索“语言”到来之前的山川的原始物质性,明确的笔触和未经现代化调教的色彩描述了语言无法触及的荒漠。在他的构建的叙事下“时刻”以最原始的方式赤裸的展露出来,让观者忘却时间的流逝回归本我,描绘的既是宏大的也是附近的。陈大元的“荒漠”是不羁的,是有挑战的,也是让人着迷的。尹言专注于猫的探索,他的画面粗粝和怪诞,确描绘的是瞬间,非常具体地看待任意一只猫的特性总是让人感到陌生与惊奇。尹言想保留这种陌生感,虽然过了最初的那一瞬后,会逐渐变得常态化,从各个角度都无法再还原那一刻了。再去描绘那一刻,就像是无限接近却又无法触及。而在这一行为中所产生的结果只不过是指向陌生对象的无限次生成。黄运长的作品以“青铜”材质塑造了马匹圣兽“意象化表达”为核心,既继承了传统雕塑的造型语言,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抽象与形式感。他擅长将国画中的线条美感转化为三维雕塑的流动感,以圆润的青铜线条模拟国画的流线型笔触,赋予马匹动态的诗意张力。通过铸造工艺的细腻处理,赋予作品古朴厚重的质感。又通过抽象化、线条化的形体展现材料的现代性。
陈大元,欢迎来到实在界的大荒漠203,布面油画,60x70cm,2025
尹言,乌鸦,布面油画,90x75cm,2024
黄运长,衡,青铜,8版,68x22x108cm,2024
艺术家简介
吕岩
1981年生于河北唐山,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吕岩的绘画气质更多去除了传统在无形中带来的“雅”和“腻”,他画面里野蛮断裂处所显露的痕迹,笔触与擦痕始终带来一种痛感,就像一个病人无法自拔地沉浸在疼痛里,享受着只属于自身的快意痛楚,在这里画家把自己抛给了无解的绝望。画面里的断线无时无刻的在提示着观者肉身性在他的作品里无法被替代。
个展:
部分群展:
⻢兆琳
1979年生于山东烟台 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
个展:
部分群展:
杨俐
出生在湖南常德,现生活于北京。她的绘画最初是对眼前幻象的记录,是那些自动出现在牛皮纸信封上“怪兽”的肉身通道;在近年的纸本色粉画中,她以斑鸠鸟为核心,一点一滴地消化着当下的信息洪流,构筑着一个常驻人间的鸟人异世界。
许嘉维
1999年出生于香港,202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学位 ,2024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人物画研究工作室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香港和杭州。绘画创作通过整理和重组找寻象征界的物质性,多采用水墨材料创作,宣纸湿裱于木板。
群展:
陈大元
2002年出生于海南海口,202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士学位 ,2024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尹言
1994年生于云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9年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纯艺术硕士。
个展:
部分群展:
黄运长
1993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2017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部分群展:
机构简介
又生空间Cycle Space,位于北京798 艺术区。“Cycle”,即周期 ,“又生”取自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迭轮转,生生不息。
整合一二级市场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艺术咨询和配置服务,旨在构建跨、逆周期之上可调节的收藏体系。其中“中国新绘画”领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