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黄立言×李随唐:在语言的荒原

开幕时间:2025-07-13 16:00

开展时间:2025-07-13

结束时间:2025-09-14

展览地点:极少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成都市金牛区振兴路99号兴普中心二号楼一楼

策展人:田萌

参展艺术家:黄立言、李随唐

主办单位:极少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在语言的荒原

田萌

黄立言和李随唐的绘画虽然是具象的,但是我们又难以把握画面中形象的确切意义。不确切性带来了语言暂时的中断。如何理解他们绘画的这一特征,我们或许可以在艺术史上找到诸多的先例与方法,不过,仅此是不够的。艺术家不只是艺术史的回音,更是他们对身处现实的回应。

1916年,一群青年艺术家、诗人与电影人从不同国家来到苏黎世,并在当时的伏尔泰酒吧以幽默、疯狂以及极具破坏性的艺术行为,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理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欧洲陷入到一场精神的危机。1933年瓦尔特·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说经历这场战争的一代人,经验贬值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39年,斯蒂芬·茨威格作为“理性遭到最可怕的失败和野蛮在时代编年史上取得最大胜利的见证人”决心写作《昨日的世界》。这一切都如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中所呈现的死亡与衰败的意象。

冷战结束之后,人们从内心就已经向充满苦难、贫穷与战争的二十世纪告别了。人们渴望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世纪。这便是人们迈入二十一世纪时的乐观主义。贸易与互联网让人们相信地球是平的,地球是人类共同居住的村落。的确,新世纪与上世纪的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同。日渐丰裕的物质、快速迭代的技术以及多元的自我表达与娱乐方式,这一切都在标示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足,且将更加富足的社会。

然而,问题来的总是始料未及。近几年来,诸多的迹象都在提示着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现实悖论中:一种新的贫乏正从富足的生活的底层开始升腾,并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弥漫。追溯这一现实悖论的原因,必然是复杂的。当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战火再次燃起。人们通过电视或手机的屏幕实时地目击战争与死亡。一个世纪过后,世界会更好吗?答案是迟疑,而不再是笃定。

迟疑是因为我们正在失去整体性的经验,是因为我们贫乏的语言已经无法在整体上把握这个世界。于是,碎片化、非语言与非逻辑成了今天生活经验的一种表达方式。黄立言与李随唐的绘画便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黄立言总是有意制造一种非现实的场景,甚至,人物与其他画面中的形象之间没有一种可见的直接关联:没有空间的连接,没有现实的呼应。然而,在看似支离破碎的画面中,黄立言营造了一种荒诞感。这种荒诞感类似于卡夫卡式的小说,虽然荒诞不经却又让人隐约地感觉到其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黄立言说:“绘画于我,是一场与现实的错位对话。”

李随唐在绘画中同样强调了现实的荒诞感。与黄立言不同的是,他将破碎的与荒谬的现实经验虚构为一个场景,或者虚构为一个剧场。人物的行为、动作与表情都在这一虚构的场景中显现出其荒诞、脆弱与无力感。还有一些作品,他通过对诸如维纳斯、大卫这样形象的戏剧化处理,制造了出了一种幽默感与荒诞感。李随唐说:“这种荒谬的现实剧场,正是我绘画语言的起点,也是我对时代情绪最直接的回应。”

虽然与一个世纪前的情形不同,但我们也在遭遇无处不在的荒诞。黄立言和李随唐用绘画表现着他们的荒诞经验,也揭示了语言在荒诞世界的中断。某种意义上,这是现实的复杂与语言的贫乏的表征。或许,黄立言、李随唐以及更多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语言的荒原开始的。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黄立言
HUANG LIYAN

黄立言,1976年生于广东,2007年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和北京。

黄立言的绘画创作以现实为锚点,关心个人在现实境遇下的精神困境。他通过绘画感知与平衡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对生存境遇的不断反思中树立了一种独特而切己的表现主义风格。他强调创作的感受力,聚焦于生活中隐秘而动人的时刻,以一种远离尘嚣的旁观视角通过摘取、剪辑与重构组成常带有怪异与幽微意味的场景和画面,让作品在纪实与虚构间获得魔幻现实主义与寓言色彩。他的创作在时间与空间、人物与动物、自我与非我的混杂与冲突间建构出神秘与曲折的语境。

李随唐
LI SUITANG

1993年出生于重庆南岸区。201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李随唐的作品以观念为导向,架上绘画、装置、雕塑与摄影等多种媒介为手段。视角聚焦于日常生活的偏移,公共空间的创新型使用、当地居民的生活切片,艺术家以一种新奇的、旁观的视角打开现实。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