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我们自己的房间

开幕时间:2025-07-19 16:00-18:00

开展时间:2025-07-19

结束时间:2025-09-06

展览地点:大田秀则画廊

展览地址:上海市虎丘路78号二楼,洛克·外滩源

参展艺术家:西瓜姐妹[余政达+黄汉明]、黄汉明、志韦、布布·哆·拉·玛德莲娜

主办单位:大田秀则画廊

展览介绍


“我们自己的房间”不仅指向物理空间或场所,更意在探讨艺术家抵抗同质化的创作策略。围绕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这些艺术家打破施加于创造力与审美品位的束缚。他们通过夸张、角色扮演和戏仿的手法,揭露刻板印象的“人为性”,抵制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凭借独特的巧思,他们在嬉戏间开辟出包容万象的专属空间——在这里,所有人被接纳,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被其美学魅力与内在力量所吸引。

西瓜姐妹是由余政达(生于1983年,中国台湾)与黄汉明(生于1971年,新加坡)于2017年组成的双人表演组合。他们是一对仙女姐妹,肩负着向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因界限和分类而挣扎的人们传播爱的使命。《六本木影像日记》(2025)记录了西瓜姐妹在2024年东京六本木艺术之夜中的表演。两人身着明艳和服、手持和伞,以夸张的日式妆容游走于六本木街头,并表演了一首复古的日本流行歌曲。

角色扮演贯穿黄汉明的摄影系列《苏珊·黄塔格柏林日记》(2025)中。虚构人物“苏珊·黄塔格”的人物形象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文化理论家兼电影制作人苏珊·桑塔格。在图书馆场景中,错落书架、咖啡杯盏和黑白画面唤起观者对桑塔格经典形象的集体记忆。黄汉明——这位与桑塔格在文化背景、性别身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艺术家——化身智性而深邃的桑塔格。二者气质中共同流淌着坚韧力量与不渝的执着。桑塔格毕生不畏惧批判,勇于为另类思想与多元阐释开辟崭新的“房间”与空间。

志韦(生于1997年,中国北京)在作品《亲笔签名》(2025)和《用餐愉快》(2025)中,以细腻而大胆的美学塑造了兰花螳螂的意象。两幅作品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对比——一明一暗。在《亲笔签名》中,一只兰花螳螂通过进化生物学的“拟态”现象——即生物体对其他实体形态的趋同——幻化为兰花的模样。演化后的螳螂女士闭目憩息于层层薄纱、蕾丝、格纹与提花布料之间。画面下半部分,“麦当娜”的亲笔签名以水钻样式的纽扣镶嵌呈现。这位迷人的螳螂女士俨然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星。而在《用餐愉快》中,格纹布料上静置着一只光亮的餐盘。两只螳螂的身影交织,恰巧勾勒出一颗心形。半透明的蕾丝与薄纱之下,隐隐透露出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所见实则是一幕交配后的残局,雌螳螂在交尾后立即吞噬了雄螳螂,徒留空盘。作品以纯粹的单色调呈现既致敬黑白默片的风格,刻意对称的构图亦隐晦呼应艺术装饰风格。

在布布·哆·拉·玛德莲娜(生于1961年,日本大阪)构建的奇幻世界中,美人鱼被重构为“性别漫游者”,其尾鳍类似植物结构,释放花粉般的生殖细胞,当不同个体的细胞相遇时,“生命之种”便孕育而生。在展厅中,代表美人鱼尾鳍的织物雕塑面对面,作品之间漂浮着用棉花、彩布和白色纱布制作的象征花粉和种子的球状物体。布布的绘画也体现了相同的世界观,她通过剥离美人鱼的性别符号,削弱性别角色的重要性、鼓励观者重新审视生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

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诚邀大家步入四位(组)艺术家构筑的“房间”。通过模仿与解构、表演与现实的辩证互动,他们以这般“无畏”的创作方式持续撼动着我们的认知边界。


关于艺术家

西瓜姐妹双人表演组合诞生于2017年,由艺术家余政达(1983年生于中国台湾)和黄汉明(1971年生于新加坡)组成。他们从60年代的京剧电影和导演蔡明亮的电影作品中汲取灵感,装扮成性别流动的姐妹形象,通过艺术、音乐和舞蹈,创作了众多表演和影像作品。他们参与了“2024年六本木之夜”,六本木,东京,日本(2024);“2022爱知三年展 – STILL ALIVE”,爱知县,日本(2022);“西瓜缘在巴黎Go Camping”,法国国家舞蹈中心,庞坦,法国(2019)等。

黄汉明​(生于1971年,新加坡),曾分别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修读中国艺术和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修读媒体艺术。现工作生活于柏林。他的个展包括:“世界上的窗户(第二部份)”,大田秀则画廊,7 Chome,东京,日本(2024)、“太空大戏台”,大田秀则画廊,上海,中国(2024)、“宇宙剧场”,大田秀则画廊,东京,日本(2023)、“来自太空大戏台的图片”,大田秀则画廊,新加坡(2023)、“黄色狂想曲”,柏林艺术节(2023)、“Fake Daughter's Secret Room of Shame”,东京浅草,日本(2019)、“明年”,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5)、“我中我”,资生堂画廊,东京,日本(2013)、“黄汉明:再造唐人街”,REDCAT画廊,洛杉矶,美国(2012)、“一世模仿”,原美术馆,日本,东京 / CAST画廊,北荷巴特,塔斯马尼亚州,澳大利亚 / 弗赖伊艺术博物馆,西雅图,华盛顿,美国(2011) / 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10) / 新加坡馆,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2009);群展包括:“无界”,国立国际美术馆,大阪,日本(2025);“在其间:5(,)年”,Comma Space,新加坡(2024);“第二十四届悉尼双年展:Ten Thousand Suns”,白湾发电厂,悉尼,澳大利亚(2024)、“信号:视频如何改变世界”,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2023)、“皮尔·保罗·帕索里尼:一切皆为神圣”,政治的身体,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2022)、“Global(e) Resistance”,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2020)、“全球都市#1.5:延展智慧”,成都,中国(2018)、“Sunshower 1980年代至今的东南亚当代艺术”,台湾,中国(2019)/ 森美术馆,东京,日本(2017)和众多在上海、新加坡、首尔、釜山、光州、悉尼、布里斯班、爱知、台中、夏威夷、里昂、利物浦、达喀尔、雅加达举办的双年展和三年展。他的作品被新加坡美术馆、香港 M+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柏林汉堡车站美术馆、台湾桃园美术馆、陈江和基金会和Cc基金会收藏。

志韦​(生于1997年,北京,中国)现工作、生活于上海。Ta于201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拉斯金艺术学院纯艺术系,创作涵盖绘画、雕塑和装置。志韦着迷于艺术家精心组合的异质元素中发酵的偶然意义,从生活片段、流行喜剧、寓言、历史和科学琐事中汲取灵感。通过数字图像和非传统材料,以个体经验和脱离脉络的参照为基础,探讨图像制作、绘画行为和表层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触及物体与图像、藏匿与暴露、物质与幻象之间的界限,在形式和情感层面上探讨了表面性/肤浅性与真诚之间的张力。Ta的近期个展包括:“Hands-on”Balice Hertling画廊于2025香港巴塞尔,中国香港(2025);“小小谎言”,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23)。Ta参加的群展有:“另一个,同一个”,经纬艺术中心,上海,中国(2024);“跨级社区”,油罐艺术中心,上海,中国(2024);“玩具部”,Hangar Y,巴黎,法国(2024);“槟城巴莱”,Homestead,槟城,马来西亚(2024);“Palai项目”,Palazzo Tamborino Cezzi,莱切,意大利(2023);“白洞”,798 CUBE,北京,中国(2023);“Exposition N°120 (maybe)”,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22);“故事中的故事”,金鹰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西海美术馆,青岛,中国(2022);“边界行走指南”,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22);“隔岸观火”,Linseed Projects,上海,中国(2021);一双·新亚裔艺术家群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1)。

布布·哆·拉·玛德莲娜​(生于1961年,大阪,日本)现居住于奈良市。她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的概念与媒体策划系完成了学士学位。1994-1996年期间,Bubu加入了一个艺术家团体“Dumb Type”,并参加了他们广受赞誉的表演“S/N”。在“S/N”之后,她开始作为独立艺术家和合作者工作,制作行为艺术、动态影像和写作。与此同时,她还致力于为少数群体以及更广泛的健康和人权进行宣传。她的主要个展有:“POLLEN AND SEEDS”,大田秀则画廊,7 Chome,东京,日本(2024);“美人鱼的领地——旗帜和内脏”,大田秀则画廊,东京,日本(2022);“美人鱼的领地”,大田秀则画廊,东京,日本(2004)。她参加的群展包括:“收藏2:撤销、重做”,国立国际美术馆,大阪,日本(2025);“收藏2:身体——身体”,国立国际美术馆,大阪,日本(2024);“狂热的心”,Para Site,中国香港(2022);“表达的生态学: 重塑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前桥美术馆,前桥,日本 (2019-20)和“JAPAN UNLIMITED”,frei_raum Q21展厅,维也纳博物馆区,维也纳,奥地利 (2019)。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