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和书写的边界:刘彦湖 卢俊舟双个展
开展时间:2025-08-29
结束时间:2025-11-02
展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壹美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中关村壹号D4
参展艺术家:刘彦湖 卢俊舟
主办单位: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仲量联行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阿城
承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壹美美术馆
壹美美术馆荣幸地宣布,“词语和书写的边界:刘彦湖卢俊舟双个展”将于2025年8月29日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由著名作家、编剧阿城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将集中呈现两位当代艺术家在书法艺术领域前沿地带所进行的新探索。展览展期为2025年8月29日至2025年11月2日,开幕式将择日举办。
刘彦湖和卢俊舟两位艺术家在实践的路径上和书法的风格上虽各具特色,但其作品也都鲜明地展现了在当下重新审视回望传统、努力开拓书法艺术未来的共同特点。如果说刘彦湖是试图从传统的内部开掘出现代性,那么卢俊舟则是用现代形式构成理念重新演绎和抉发诸如“良渚夏玉”(黄宾虹语)等上古刻画的悠远古意。如果说刘彦湖强调词语、语音、语意,强调文字与语言的内在关联,是试图突破日本现代书法的局限性所做出的努力,那么卢俊舟近期的创作则表现出一种蠲除执念的自由趋向,把几十年书法训练养成的笔性技巧内化为一种具有现代美学的节奏,空灵跳掷,自由自在。
阿城先生专为本次展览撰写《书法与文脉》一文。文章以高远的历史视野梳理和阐述了书法与中华文脉的内在关联,既为展览提供了必要的学术背景,也可视为对每一位仍在和即将使用毛笔书写汉字之人的叮咛,寄意殷殷。
丨书法与文脉丨
写在“刘彦湖 卢俊舟双个展”筹备之时
阿 城
从材料来看,甲骨文是我们最早的构字成文。唯它是纵向的,给神或祖先看,它们看到象形的字即可了解,不必逻辑(语法)构成完全才会明白。
到了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还是这个纵向功能,沟通天地。铭文启始,多有一个“唯”字,它是一个象形的鸟,即首先召唤灵鸟,恳请它将铭文的内容带到神或祖先那里去。
我们初始文字的这个纵向功能,是在文脉的初始,用以沟通天地,具有神性。我小的时候,还有敬惜字纸的习俗,写过字的纸,是不可随便丢弃的,有人专门来收,集中在一个地方,祷神之后,才烧掉。
那么文字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了横向传播的功能呢?我们知道《尚书》里有“诰”,它应该是在贵族阶层传播;孔子有“韦编三绝”,可见横向到士;战国,百家争鸣,没有文字的横向传播是不可能的,但这个横向还是贵族性的。
秦的一统,有个“书同文”,字形归一,我们以为只是小篆,其实还有秦隶。秦迁六国贵族于咸阳,改行郡县制,向全国派出官吏治理,开始以吏为师,大量的横向传播文字是隶书,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告诉我们这一点。
汉代是隶书横向传播的成熟期,成熟到它不必再有改进,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没有障碍。
但事情是有变化的,汉末三国时期,钟繇将隶书笔法向后世所称的楷书转化,好像稍稍搬了一下舵,河还是原来的河,但船头方向有了变化。
三国时期,究竟哪一方有资格承继汉?蜀当然说是它自己,但蜀与吴,都没有传世的书法,独北方的曹操,鼓励钟繇不断上表,钟繇在表中不断称“先帝”,即汉朝最后的汉献帝,以示曹魏的合法性。
曹魏之后的西晋,受气候的影响,西北方的草原资源减损,游牧民族南移,史称五胡乱华,导致西晋衣冠南渡淮河,成为东晋。元代的《法书考》称曾是宰相的王导“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表衣带过江,后右军得之”,右军即王羲之。陈寅恪评价王导说“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
王羲之得到钟繇的《宣示表》字迹后,临摹之,使之成为钟、王一体的罕见之宝。临摹之后的原件,宋徽宗将它刻石。这个刻石今藏首都博物馆,建议学习书法者去礼拜之。
汉代晚期,游牧民族的南进,造成汉民族王朝的一大改变,唯不见史书记载,就是西方昆仑玉材输入的截断。玉器一直是祭祀时祭祀者的标配,以表示祭祀者的资质尊卑与合法性,极端重要。当玉材来源被阻断而不能制造玉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文化继承者的焦虑与恐慌。明乎此,当可体会曹魏以至南北朝,书法被奉至极其重要地位的或显或隐的原因了。这种尊崇,到东晋达至顶峰,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被奉为书圣,成为了书法即文脉的标志。其既可以成为南北朝时代南朝对北朝的重要区别,又可以抒发南朝对继承文脉的内视顾盼与外视自雄的慨然之气。
事情远未止此。
经过南北朝的长期动乱和短暂的隋,到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广搜王羲之真迹,还令僧人怀仁集王羲之的字,拼接他自己撰写的《圣教序》;又亲自撰写《晋书》中的《王羲之传》,标榜王羲之书法;又特别自撰并依王羲之笔法自写《晋祠铭》《温泉铭》等等。
为什么要如此大动作?
自秦断了周代的血亲贵族封建制,改行郡县制之后,汉朝及汉以后,文脉基本掌握在门阀豪族手中,历代朝廷高级官吏,自豪门出,例如前面说的王导、王羲之,都是琅琊世族之人。到了隋唐时,虽然行科举,但仍然有豪门与寒门之别。贞观年间修《氏族志》,豪门仍排在前面,于是唐太宗下令再修,终于将李姓改到第一。面对豪门世族的文脉势力,又有几百年南人对北人的文化成见,出身关陇军事集团并武取天下的李世民,必须面对这种或显或隐之患,于是毫不犹豫地推高文脉代表王羲之,以示文治天下,尊崇文脉,达成后世盛赞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文、物积累,直接导致了盛唐之世。
唐之后,经五代十国纷乱,终由武家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为宋,他亲自定制不许杀文士。紧接着的宋太宗则刻《淳化阁帖》,广赐皇族及大臣,学唐太宗的榜样,以示文治天下。宋徽宗时又有官刻《大观帖》。
不过宋代发生一种重大转折。宋之前,一直是跪坐书写方式,而宋时因为桌、椅的形制成熟,书写方式改为伏案书写方式。跪坐书写时,左右手是两个变量,伏案写则只剩下执笔的右手是变量,放在桌案上的纸张成为定量。跪坐写与伏案写,臀、腰、肩、臂、指的发力与肌肉群组的控制是有不同的,以伏案写的方式临写跪坐写时代的帖时,不可不察。
宋之后的元、明、清,元与清的第一等文字,不是汉字,元是蒙文,清是满文,构字基础来自梵文。现在的汉字书家,对这样的文字权力结构变化,基本无察。
元代废除科举,自不必说。明清虽恢复科举,但随之无个性的馆阁体成为一般读书人必备技术。所以自宋以后,书法的慨然之气,下了不止一等,时代使然。
不禁呜呼,已学书法及欲学书法者,所欲为何?
2025年8月
学术主持
阿 城
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
1984年,开始发表文字,以小说《棋王》著名。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作家;1992年,获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同年5月,意大利威尼斯驻市作家;1995年,香港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2000年,台北驻市作家;2014年6月,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获选中国书业年度图书。
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评委;2006年,为《刘小东新作:多米诺》制作图片记录和纪录片;2008年5月,获邀为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大师课程教授者;2008年9月,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ARTISTS
艺术家
刘彦湖
1960年生于黑龙江省鸡东县,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1978年入吉林大学物理系,
198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其间攻读了首届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班课程。
1988年起任教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1995年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攻读埃及学博士学位,
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8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院)。
刘彦湖的工作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他在传统与当代两个向度上的决心与抱负。以完整的书法史观去审视书法传统,以语言文字书写的内在关联去审视“现代书法”的局限性。
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澳门艺术馆、吉林省博物馆、济南博物馆、银座美术馆、站台中国画廊等地举办《文字江山》《印证:刘彦湖陶印作品展》《春游》《望岳》《璇玑》《行动的意义》《疆理》《九宫格与金字塔》《九宫格》等个展。出版有《中国书法简史》(与人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文字江山—刘彦湖书法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璇玑》(澳门书法篆刻协会)、《安敞庐印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刘彦湖2022 》、《疆理》(站台中国画廊)等多部著作和作品集。
卢俊舟
别署芦庐、吾自斋等。1974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曾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独立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平行---卢俊舟个展(2018,苏州博物馆)
书写良渚---卢俊舟艺术展(2021,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无所在---卢俊舟个展(2024,北京曲廊院)
联展:
三笑记--陈忠康、卢俊舟、杨文涛作品展(2024,北京势象空间)
参展:
威斯巴登国际书写艺术大展(2011,德国)
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作品展(2012,山东)
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作品展(2013,台北)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百名书画名家邀请展(2013,山东)
渊源与流变—秦汉篆隶研究展(2013,徐州)
润物细无声—艺术与遗产的新解构艺术作品展(2021,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