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郭晓静:一重山水一重屏

开展时间:2025-09-02

结束时间:2025-09-30

展览地点:chiK11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策展人:邓婷

参展艺术家:郭晓静

主办单位:chiK11美术馆

学术主持:冀枞

展览介绍


前言 Preface

山水为什么是东方永恒的命题?

在东方文化绵延千年的脉络中,山水从来不仅是风景的写,更是一种哲学感知和审美秩序,也是一种心灵原乡的建构。正因其在“形”与“意”、“实”与“虚之间,容纳了人与自然之间最为细腻而复杂的情感联结。

在郭晓静的个展《一重山水一重屏》中,我们所面对的,已不再是笔墨纸砚下的传统山水,而是一种变幻于物理与虚拟之间、既可触亦可感的“新山水”。艺术家自幼浸润于中国水墨的文脉之中,后接受了西方绘画体系的系统训练。波普艺术中的张扬视觉与日常图像为她开启了色彩的另一种可能一一使她的色彩语言由内敛转向外放,绚烂而不失克制。这种新的尝试打破了“高雅艺术”与“日常图像”之间的壁垒,是一种在全球语境中对东方视觉经验的再感知。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描绘对象,更成为图像构筑的母体。不仅回应着西方现代主义以来关于图像本体、平面构成、观看机制的持续探索一一从塞尚的形式构建到到大卫·霍克尼的数字风景,同时,郭晓静作为女性艺术家,其创作中也渗透出独特的温度与感知层次。她所建构的“新山水”世界,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又不乏柔性的心理细节一一那是属于身体、记忆、语言与沉默的交错之地。

在她的作品中,屏风不再只是隔断空间的器物,而被召唤为一种象征一一它既是古人“重重山水、层层屏障”的视觉语法,也是巫鸿笔下“图像一观看一再图像”之间的流转。正如巫鸿在《重屏:中国绘画中的观看与展示》中指出,屏风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不仅是观看图像的媒介,更是组织视线、建构意义的结构。郭晓静将古老的“屏风”转化为今日语境下多重图像与空间隐喻:传统的屏风与电子的屏幕,在这里如同两个时代的山水镜像,相互照映、彼此生成。每一重山水之后,皆有一重“屏”之界面,它可能是古人的漆木屏风,也可能是今天的电子屏幕,亦或是某种不可见的意识边界。观众的移动本身,即是一场“卧游”与“穿屏”的行为隐喻。

展览空间仿若一卷现代文人手卷徐徐展开,观者步入其间,如古人“卧游”。如果说古人绘山,是在表达一种“可居、可游、可观”的理想,那么郭晓静的“屏中山水”,则是对当代人如何“观看、穿越与生成现实"的一次回应。山水不再只是东方的绘画母题,更成为一个跨媒介的空间装置,以及一次对人一自然一科技"关系的探问。在这个艺术家构筑的“无有乡”中,既承载着东方文化对“天人合一”的永恒追问,也映射出赛博空间中主体与景观、现实与想象之间不断变幻的关系。

文/邓婷 (策展人)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