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王家增:物的竞赛游戏

开展时间:2025-11-07

结束时间:2025-12-27

展览地点:白盒子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797路B07

参展艺术家:王家增

主办单位:白盒子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汪民安

展览介绍


白盒子艺术中心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11月7日至12月27日期间,推出艺术家王家增在白盒子艺术中心的个展「物的竞赛游戏:王家增个展」,本次展览由汪民安担任学术主持,展出艺术家近期的创作实践。

油墨在铝板上流动,生成,浸染和覆盖,随着铝板表层的细微起伏而变化,就此铺开了深浅不一的黑白世界。这个质朴的黑白世界没有故事的夸张引诱,但却有一种凝重和神秘的时间考古。它抽象的图案并不意味深长,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里试图寻找某些象征或者隐喻意义是徒劳的,它的重心甚至不是类似于波洛克式的行动绘画:与其将它说成是接近抽象表现主义的任意滴洒,不如说它是油墨,电动工具,砂纸,铝板这些物质材料之间的竞赛嬉戏。

或许我们应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王家增的这组作品:这是一个多元物的关系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物没有它根本的单一意义,或者说,物没有自己的绝对本体。铝板是什么?铝板的本质是什么?甚至可以问,铝这一矿物质本身又是什么?每一次他异之物的关联性闯入就会挖掘出铝或者铝板的不同意义。从铝这种矿物质本身到铝板的整个过程就是和他异之物的关联被他异之物改造的结果。现在,王家增同样将不同的物质和铝板发生关联来探讨作为物的铝板的另类意义和可能性。事实上,铝板和角磨机和砂纸和电钻和油墨几乎没有现实的关联,但是,它们一旦被强行和粗暴地关联起来,铝板总是会打开它从未敞开过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有多少物的关联就有多少物的意义。物总是在和物的关系中来一步步地激发和创造它的偶然意义。就如同铝板在漫长的制造过程中总是在不同的阶段闪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意义一样,王家增的这组作品同样也包含着这样多层次的意义闪现。当铝板和砂纸关联,和电钻关联,和油墨关联的时候,它的意义就在不同地闪现和更迭。在这个意义上,物的存在总是临时性的,它的意义总是临时性的,总是有条件的,而且总是无法穷尽的。物和另一个物的遭遇打开了某种意义,但同时也关闭了和其他物遭遇的意义——因此,并没有物的封闭性的绝对真理:只有物的彼此激发的短暂真理。在这里,油墨和铝板彼此激发,铝板和砂纸彼此激发,电钻和铝板彼此激发,角磨机和砂纸和铝板彼此激发,所有这些不同的物质和身体的彼此激发——这一切,都被王家增的这些带有时间痕迹的作品所临时地但又是永恒地记载。

文/汪民安

艺术家 王家增
Artist Wang Jiazeng

1963年5月出生于中国沈阳,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重要个展:

2024“时光之尘”,渊美术馆,杭州;2020 “铁的事件”,今日美术馆,北京;2018 “物的褶皱”,白盒子艺术馆,北京;2018 “无名之地”,筑中美术馆,北京;2014 “工业印痕”,高士画廊,台北;2014 “工业日记”,济南美术馆,济南;2011 “原色”,今日美术馆,北京;2009 “存在”,今日美术馆,北京

主要群展:

2025“后印刷第四届CCA版画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25“观念的演化”,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2025“亚洲之光:当代艺术展”,福冈美术馆,日本福冈;2024 “观念的演化”,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宁波;2023 “时间引力:成都双年展”,成都美术馆,成都,中国;2023 “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双年展”,南池子美术馆,北京,中国;2023 “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北;2023 “共生世界: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美术馆,济南,中国;2022 “节奏与迭奏”,松美术馆,北京,中国;2022 “史鉴未来”,科纳艺术中心(KCCA),深圳,中国;2022 “后印刷 ——第三届CAA国际版画三年展“,浙江展览馆,杭州,中国;2021 “迎春画展”,站台中国,北京,中国

所获奖项与荣誉:

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银奖

中国第八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七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十五届版画展铜奖

公共收藏:

60余件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安徽、四川、贵州、青岛、辽宁、黑龙江等美术馆、松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筑中美术馆、爱慕美术馆、虚苑美术馆收藏

出版专著及发表文章:

《物的褶皱-王家增作品》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今日中国艺术家-王家增》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家增作品集》、《王家增铜版画集》

学术主持 汪民安
Academic Chair Wang Min'an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判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论家用电器》、《论爱欲》、《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