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4香港巴塞尔不容错过的17件“大身材”作品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4-05-16

艺聚空间”由东京都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长谷川佑子(Yuko Hasegawa)策展,这也是长谷川佑子第二次担当香港巴塞尔艺聚空间策展人。今年17艺术家参与其中,分别是宫永爱子、Rebecca BaumannMarta Chilindron、谷文达、李文、林明弘、Tobias Rehberger、沈少民、菅木志雄、孙逊、Atelier Van Lieshout汪建伟、黄荣法、徐渠、杨心广Yeesookyung、余政达(排序不分先后)。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艺聚空间策展人长谷川佑子

参与艺聚空间展区的画廊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奥地利、德国、香港、日本、中国大陆、荷兰、纽西兰、新加坡、韩国、瑞士、台湾、泰国及美国,其中11间画廊是今年首度参展艺聚空间展区。展出作品类型广泛,如大型雕塑、装置艺术及表演艺术。展品既有9米多高的作品,也有占地超过60平方米的艺术品。艺聚空间展区设于两个展览楼层分别四条16米宽的大道上,与主展区画廊荟萃互相呼应。

 

E1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及北京)展出中国艺术家徐渠(*1978)在2013年的作品《征服》。这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高9米,宽8米。艺术家利用绳索和锁链,绑起了8块印有海洋景致的屏风,组合成这件作品。

2014香港巴塞尔 

E2长征空间(北京)展出中国艺术家汪建伟(*1958)在2013年的作品《1+1=2&1》,采用大量形状不一的汽车排气管,经过别出心裁的接驳连接,组合成大型的雕塑装置艺术品。

【相关阅读】

【观察】顶级画廊云集 现场直击香港巴塞尔(多图)

【快讯】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光映现场首映获好评

 

E3 由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和香格纳画廊联合展出中国艺术家孙逊(*1980)的全新装置及表演艺术作品。名为《鲸邦》(2014)的作品营造出一个移民局办公室的环境,展会期间孙逊的时效性国家“鲸邦”还将招募一百位公民,让观赏者可以暂时逃离自己的家乡,选择成为鲸邦的正式公民或旅客。“鲸邦”是足够鲜活和生动的国家,她不存在政治上的正确与否,她是真正自由的国度!她更是一个非排他性的,具有最大包容性的形而上的国家。孙逊的时效性国家正在征召一百位公民。

 2014香港巴塞尔

E4 麦勒画廊(北京及卢森)与neugerriemschneider(柏林)共同展出09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最佳艺术家的得主,德国艺术家Tobias Rehberger*19662013年作品《Homeaway》。这个作品的灵感源自于一位画廊主半开玩笑式的调侃,他建议艺术家带着自己最爱光顾的当地酒吧到处旅行,于是就有了Tobias Rehberger风格的HOMEAWAY。作品以法兰克福酒吧Bar Oppenheimer为题材,采用素烧开孔骨瓷来重新呈现了这所备受艺术家爱戴的酒吧,包括墙壁、酒架、吧台、灯光、传统中式矮凳等,细节一丝不苟。

 2014香港巴塞尔

E5 三潴画廊(东京)将展出日本艺术家宫永爱子(*19742014年的全新装置作品《Letter (Hong Kong)》,雕塑由透明树脂包裹着樟脑制作而成。她的作品从开始展出的那天就开始变化,展览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将“物”呈现,而是把“现象”作为她最重要的诠释。宫永爱子的作品如珍宝洁白绚丽,却又如时间烟花一般转瞬即逝。这朝生暮死的艺术却将无法磨灭的思想留宿在所有人的记忆里。

 

E6 Cecilia de Torres(纽约)展出阿根廷艺术家Marta Chilindron*19512014年的作品《Cube 48 Orange》。作品占地共60平方米,整件雕塑作品呈立方体状,层叠有致,有如叠合起来的手风琴一样。观赏者可随意打开立方体,将作品由原来固定的几何形状,转化为迷宫般的错杂空间。

 2014香港巴塞尔

E7诚品画廊(台北)将展出台湾艺术家林明弘(*1964)的雕塑作品《点》(2014)。层层重叠的环形长凳上,装设了旋转不绝的照明标示。观赏者可在展品上环视四周,亦可驻足停留欣赏作品。作品从私密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形成公私领域空间混淆,透过美学空间的改变,进而转变人们的欣赏行为习惯,让空间产生不同的氛围,这件雕塑作品成为了展场社交互动的平台及催化剂。

 2014香港巴塞尔

E8 《乒乓成圆》iPreciation(新加坡)展出新加坡艺术家李文(*1957)的作品《乒乓成圆》(1998)。有别于传统的乒乓球桌,李文特别精心打造出甜圈饼形状的球桌,让它成为一场圆桌对话,改变了双方的对立局面,也为我们从全新的视角解决看似水火不同的矛盾提供了可能。

 2014香港巴塞尔

E9 汉雅轩(香港)选择展出中国艺术家谷文达(*1955)在2000年的作品《联合国:人间》。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收集人类毛发,制作成一百八十八面国旗的装置艺术与地景艺术,组合成这个持续的世界性艺术项目。作品尝试产生历史和文化心理的悖论,令观者面对用自己的头发来制作的纪念碑之时,一方面体会民族自豪感,同时又感觉到自身以及其文化被一个陌生者入侵和占领。

 2014香港巴塞尔

E10 Kukje Gallery / Tina Kim Gallery(首尔及纽约)展出韩国艺术家Yeesookyung*1963)的作品《Thousand》(2014)。辽阔的白色平台上放满了1,000件陶器雕塑,全部来自艺术家的《Translated Vase》作品系列。她从韩国的陶器大师们取得破烂的陶瓷碎片,并重新组装、创作成崭新的有机抽像艺术作品。

 2014香港巴塞尔

E11 《我摸到了上帝的声音》奥沙画廊(香港)展出中国艺术家沈少民(*1956)在2012年的作品《我摸到了上帝的声音》。它由四大块中国宇宙飞船油箱的碎片组合而成,碎片上镶崁着用盲人点字写成的启示录经文,预告了那个未知的末日世界。

 2014香港巴塞尔

E12 Chi-Wen Gallery(台北)则邀请了台湾艺术家余政达(*1983)带来名为《信(表演录像)》的现场演出。展会来宾在演出期间读出一封电子邮件——别高兴太早,这是不法分子以慈善或人道援助的名义编织的诈骗信,企图侵害收件人的银行户口。也在警示观众,不要随便给人回邮件!

 2014香港巴塞尔

E13 安全口画廊(香港)将展出中国艺术家杨心广(*1980)在2013年创作的一系列雕塑作品《蓝色》。合共13件的雕塑作品全部由镀铝锌的蓝铁片倒模或扭压而成,呈现出堆积着铁块与亮丽车壳的后工业货场面貌,讨论一种自然之上、形而上的自然,更是关于自然的观念的意识。

 2014香港巴塞尔

E14 Starkwhite(奥克兰)展出澳洲艺术家Rebecca Baumann*1983)在2014年的作品《Automated Colour Field (Variation V) 》。整件作品由132块跳字钟的钟面组装而成,并以色卡取代数字卡,营造出一大片多彩色块。 

 2014香港巴塞尔

E15 Galerie Krinzinger (维也纳)与Grimm(阿姆斯特丹)携手展出荷兰艺术家小组Atelier Van Lieshout*19952013年的玻璃纤维作品《The Burghers》。创作灵感源自罗丹名作Les Bourgeois de Calais

 2014香港巴塞尔

E16 Tomio Koyama Gallery(京都、东京及新加坡)展出日本艺术家菅木志雄(*1944)的作品《Emerging Space Amidst Branches》(1978)。菅木志雄采用彩色的镀锌铁片及木棒,营造出大自然与人造世界之间的流动空间。 

 2014香港巴塞尔

E17 艺术门(上海、香港及新加坡)将展出香港艺术家黄荣法(*1984)的作品《The Remnant of My Volition (Force Majeure)》(2014)。装置艺术延续艺术家一直以来长时间重覆表演的实践,以探讨时间的具体化,于看似白色墙壁上撕下超过8,000张贴纸。

更多艺博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9艺术网。

【编辑:李保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