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期间,由法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欢迎中国艺术家赴欧洲学习"欢迎餐会暨中法艺术家交流会在巴黎举行。法国艺术界人士与来自中国的14位艺术家参加了欢迎餐会,与中国艺术家进行了交流与联谊。
旅法画家、客座导师叶星千教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魏军,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梁成喜,欧洲时报副总编刘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高立昂,巴黎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教授让·维德梅尔,法国国家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西蒙·科兰,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色彩、光线及舞台布景教授伊夫·萨赫内,法国"AREA"著名美术杂志的主编、美术批评理论家、艺术策划人阿兰·阿维拉博士,旅法画家张珺等中法友好人士参加了欢迎餐会。
中央美术学院王征桦教授,郭弟强副教授,张伟时教授,刘向久教授、高峰教授、苏兆伟教授,张晓东董事长,画家冯刚、陈艳玲、王岩刚、牛婷婷、龙红梅、李素、张娓娓14位师生,与法国艺术界人士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座谈。双方都认为,中法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往来,在文化方面的合作机会也在增加,文化经济应该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同时还能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领域的话语权。
此次为首届中国美术家赴法国美术馆油画高研班,全体学员深度参观考察了法国的奥赛美术馆、卢浮宫、橘园美术馆、德拉克洛瓦美术馆、荣军院、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奥尔良美术馆、图尔美术馆,荷兰的国立美术馆、梵高美术馆、海牙梅斯达全景画美术馆,比利时的皇家美术馆、莫里茨美术馆等13所场馆;参观了法国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波古堡、布洛瓦小镇、索农舍城堡、达芬奇故居、奥尔良的圣十字主教堂、图尔的图尔主教堂,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厅,荷兰的水坝广场、荷兰王宫等10余处古代建筑及考古遗址。
作为世界艺术名城,巴黎的名胜古迹更是比比皆是,美丽浪漫的塞纳河两岸,古建筑、教堂、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非常入画且适合写生。学员在进行美术馆馆内考察的同时,沿大师写生路线实地写生,体会艺术之都的风土人情。
油画发源于欧洲,是西方绘画的主体绘画形式,现存世的最精彩的油画名作绝大部分收藏于欧洲的美术馆,其中以法国的各大美术馆收藏量居首。法国的油画大师们影响了整个欧洲油画的发展历程,从古典到近代,从近代到当代.油画杰作和大师群星璀璨,是世界艺术殿堂的瑰宝。此次考察让学员们了解了欧洲油画的精髓,零距离地接触欧洲油画名作,感受欧洲油画的人文思想和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体会油画艺术的观念;了解各流派的形成过程,不同时期及流派的绘画技巧,材料使用方法;更直接领悟世界名作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亲临名作的风采,感受大师的情怀,感受到名作和大师其实离我们不远,体会油画真实的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绘画应该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我们深信,只要您与我们同行我们会还您一双大师的眼睛。
在今天中国的美术学院缺乏系统地对西方美术馆、博物馆进行考察的教学体系,对西方艺术的接受主要是通过印刷物认识掌握的。尽管国内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艺术史教材,但我们对西方艺术史的学习仍缺乏直观的现场体验。这既包括对艺术品的直接感受,也包括对产生西方艺术的文化环境的深入了解。同时,在大多数时候,传统的西方美术史讲授都习惯将雕塑、绘画、建筑分为相对独立的艺术领域,并不太注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实际的情况是,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这三者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为了让我们能对西方艺术史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直观的了解,这次欧洲的艺术、文化考察将重点集中在美术馆、博物馆和古代建筑上。当然,由于考察的时间十分有限,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时间,能让学员们看到更多的美术馆、博物馆,高研班导师刘晓光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路线策划上仔细地斟酌、考虑、比较,最终确定了从巴黎--阿姆斯特丹--海牙--布鲁塞尔--奥尔良--图尔--巴黎这条线路。之所以确定这条考察线路,除了可以让学员看到13个美术馆、博物馆外,沿途会历经10余个欧洲中世纪的古堡、小镇,以及多处文化遗址。刘晓光老师的考虑是,既能让大家看到著名美术馆收藏的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实现此次考察目的,又能让学员体会诞生艺术大师与经典作品的人文环境,使学员们经历了一次欧洲艺术与文化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