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云宫迅音——穿越轨道的残响”展览在浦东碧云美术馆揭幕。本次展览是艺术研究项目“寰宇弧光”的第一个章节,项目参与者利用在西北地区回收到的火箭残骸,进行个性化创作,展开科艺对话。
“我们曾追寻火箭残骸的落点,从而引发了更多好奇:火箭残骸是如何重新进入地球生态系统的?这些从天而降的物体,会与当地人产生怎么样的关系?”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的龙星如说。此后,她通过策划“寰宇弧光”项目,招募艺术家、设计师、科幻作家等,跨学科探讨其中的经济、文化、伦理和人文价值。
本次展览中,部分艺术家将火箭残骸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装置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还有的艺术家将寻找火箭残骸的过程,例如将环境的声音、沙漠里的体感、发现时的坐标等融入创作之中。
“展览名为‘云宫迅音’,就来自我们在西北回首残骸时,听到天上火箭整流罩分离,残骸掉落突破音障传出的声音。”龙星如表示,艺术家们还在展览中表达了对太空的想象、对愈发拥挤的轨道的忧虑、对太空可持续发展的“关切”等思考内容。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