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原名丁荣,1962年生于中国上海,并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至今。丁乙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他也是第一个为世界顶级品牌爱玛仕设计丝巾的中国设计师。他的作品在各个展览和机构中广泛展出,例如:威尼斯双年展(1993),横滨三年展(2001),和广州双年展(2002)。 更多

第四届“艺术长沙”将于2013年10月在长沙举行,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广电总台和湖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本届“艺术长沙”参展艺术家有四位,分别是周春芽、郭伟、丁乙和向京。其中,丁乙的抽象作品无论从符号还是色彩上都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变迁和突破性。

  • 99艺术网:您现在的作品大部分是十字符号,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 丁乙:88年这个符号有象征意义,这个象征意义就是让绘画没有内容。今天当然绘画有没有内容已经无关紧要了,但这在八十年代很重要,八十年代所有的绘画必然有内容,即使高谈抽象艺术也是意象艺术,并不是纯粹的抽象,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边没有关于这个符号的明确注解,所以用这样的符号来构建我自己的艺术语言。实际上发展到今天,这个符号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你要强调它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抽象艺术并不需要一个特指的社会现实。在今天也许这个十字仅仅是绘画的笔触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内容,真正的内容还是画面所呈现的主体的绘画语言、绘画本身。所以从三十年前或者是二十多年前到今天,整个社会的变迁使得当代艺术内容的注解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更多

现场
现场
  • 99艺术网: 您作品的色彩可以说是丰富到了极致,您对色彩的选择有自己的准则吗?
  • 丁乙: 我喜欢限制,差不多三四年都采用粉笔,但是选用的一般是写黑板的粉笔,而不是绘画的粉笔,这就有某种限制,这个限制就是这种彩色粉笔只有六七种颜色,但是你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始终用六七种颜色来构建自己的色彩,实际上,这是一种限制和突破。后来用荧光颜色也是这种态度,最亮的荧光颜色差不多四五种,荧光红、梅红、荧光桃红,还有荧光黄,荧光绿,还有一个是我很少用的荧光蓝,蓝不是很荧光,所以我很少用,还有橘红或者橘黄,在十二年荧光色彩的创作时间段里,我一直用主体的颜色来改变绘画的表达过程,所以有限制,但又打破这种限制来拓展自己绘画的宽度,这实际上也是艺术家的一种使命。 更多

  • 99艺术网: 创作过程中的手工性是不是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丁乙: 实际上我觉得无论手工还是使用工具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在今天,可能绘画最重要的是感人,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面对着观者的观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看在不断地验证你这个作品的魅力。作品所散发的气息,一种语言魅力或者某种技巧,使这种魅力存在,这由整体和细节构成。 更多

现场
现场
  • 99艺术网: 您和时尚界的合作很成功,您如何看待艺术和时尚的关系?
  • 丁乙: 如果从大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近二十年整个国际艺术正在转型,这种转型使原有的艺术系统发生变化。
      今天很多政府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钱来资助艺术,品牌就出现了,当国家的资金不够的时候,企业的资金可以承担这个业务,然后它跟艺术走得更近。这不是一个好和坏的问题,它是一个现象,已经出现,我们必须去正视这个现实,包括艺术家和品牌的合作同样如此。 更多

现代主义的色彩,特别是色彩理论的建立取决于两位伟大艺术家的实践,一位是塞尚,一位是马蒂斯,整个现代主义色彩理论是基于对他们的归纳和总结,就是色彩的和谐和对比。我当时要反对这种理论或者实践的稳固系统,所以无端地来选择颜色,没有理由地选择颜色,我把它称为“自动主义的取色原理”,用这个来破坏现代主义的传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