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简介


王家增简历
 
1963年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92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3.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技法研修班
 
1992至2011年 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个展:
 
2014年12月  王家增绘画展                              中国金融博物馆/北京  
 
2014年8月 《工业印痕》                                高士画廊/台北
 
2014年4月《工业日记--王家增油画展》 济南美术馆/济南
 
2012年11月  王家增作品展                         爱慕美术馆/北京
 
2012年10月 王家增作品展                          和静园会馆/北京
 
2012年3月 《喧嚣中的静默》王家增作品展            悦美术馆/北京
 
2011年9月  王家增纸本作品展                         韵画廊/北京
 
2011年3月 《原色》王家增油画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0年5月 王家增版画作品展                 上海敦煌艺术中心/上海  
 
2009年3月  《存在》王家增油画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9年3月  王家增纸上作品展                          XYZ画廊/北京
 
2008年8月  《向生活致敬》 王家增油画展         800号美术馆/上海 
 
2008年7月  王家增版画展                              XYZ画廊/北京
 
2008年7月 《难以释怀的空间》王家增油画展      威诺里萨画廊/北京
 
2008年3月 《 盒子中的人》王家增油画作品展           高地画廊/北京
 
2002年3月     王家增作品展                      海上山艺展中心/上海 
 
联展:
 
2015年 Art Stage Singapore                                       新加坡
 
2014年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香港
 
2014年 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      成都
 
2014年《顾.望》当代艺术家联展         红子兰艺术中心/北京
 
2013年《庐山国际当代艺术名家油画展》庐山文化旅游活动中心/庐山
 
2013年《反相对话》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作品展/北京
 
2013年 《中国面孔》                  肯恩大学、密歇根大学/美国
 
2013年  《纸上河流--诗人与版画家的对话》    红门画廊  /北京
 
2013年 《媒介与方法》                         寺上美术馆/北京
 
2013年  韩国庆州双年展                                  韩国
 
2013年  《中韩当代七人展》                    798艺术区/北京
 
2013年 《野蛮与优美》                         红子兰画廊/北京
 
2013年 《单刀直入》观澜版画双年展邀请展       联合艺术空间/北京
 
观澜美术馆  /深圳
 
2012年  《锦绣中华》上海美术馆新馆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
 
2012年《聚焦.经典》中国版画精品展                      悦美术馆/北京
 
2012年  《缘自东北》四人版画展                    广州国彩艺术馆/广州
 
2012年 《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苏州巴赛美术馆/苏州
 
2012年 《反串--五人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2011年 《为人生的艺术》                                上海美术馆/上海
 
2011年《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2011年 《个性图式》版画文献展                       深圳大学美术馆/深圳
 
2011年 《中国版画进万家》捐赠作品展                     青岛美术馆/青岛
 
2011年 中国第十九届版画展                               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1年 《版画盛典》                       百雅轩798艺术中心/北京
 
2011年 《一种肯定》                                    联合艺术空间/北京
 
2011年 《吾土吾民》油画展                               辽宁美术馆/沈阳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1年 深圳大学美术馆开幕展                         深圳大学美术馆/深圳
 
2010年 《中国当代艺术新浪潮》               加州大学美术馆/旧金山 美国
 
2010年 《混合》中法交流展                            白盒子美术馆/北京
 
2010年 《零点时分》2010当代艺术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10年 《混合》中法交流展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2009年  当代中国艺术家油画展                   佛罗里达州立美术馆/美国
 
油画八人展                              WITHSPACE GALLERY/北京 
 
版画八人展                                         龙艺榜/北京 
 
紙上作品展                                     濟南美術館/济南 
 
《德中同行》德国灵感与创新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油画联展                                           LI空间/北京 
 
《向祖国汇报--中国美术60年》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  格丰艺术机构 油画联展                            格丰画廊/深圳 
 
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                            南京、北京、上海 
 
韩国光州双年展                                           韩国
 
《非常印象》油画展                                  你画廊/北京 
 
巴塞尔文献展                                       迈阿密 美国
 
2007年  观澜国际版画展                                观澜美术馆/深圳 
 
《分界融合》版画六人展                          半岛画廊/上海 
 
上海800号美术馆开幕展--油画联展           800号美术馆/上海 
 
《中外名家版画展》                                3+3画廊/北京 
 
2006年   学院版画邀请展                              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上海半岛版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中国版画回顾与前瞻1994-2006》
 
鲁迅美术学院教师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此岸彼岸》 油画五人展                       红星画廊/北京 
 
2005年  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                            贵州美术馆/贵阳 
 
2004年  走进当代青年版画家八人展                    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第十二届台湾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台北
 
全国第十届美展 
 
2003年  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                            炎黄艺术馆/北京 
 
今日中国美术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第三届中国版画RIDGE邀请展                                日本
 
美国版画家与中国版画家联展                          纽约、北京
 
2002年  东北三省版画展                             黑龙江美术馆/哈尔滨 
 
中国第十六届版画展                             安徽美术馆/合肥          
 
2001年  中国青年版画家十人提名巡回展                 北京、深圳、上海
 
2001年  上海精文首届精品展                                       上海 
 
扩展与延伸版画展                                          上海 
 
两岸三地版画展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 
 
中日版画名家邀请展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 
 
2000年  第十五届版画展                                 广东美术馆/广州 
 
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                                        重庆
 
1999年  全国第九届美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鲁迅版画奖作品展                                青岛美术馆/青岛 
 
1998年  中国第十四届版画展                          四川神州美术馆/重庆 
 
1997年  西班牙小型版画展                                        西班牙
 
中韩版画展                                               韩国
 
1996年  中国第十三届版画展                             江苏美术馆/南京 
 
1995年  台湾第七届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台北
 
1992年   中国第五届三版展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 
 
中国首届铜版画展                                      上海 
 
获奖:
 
中国鲁迅版画奖
 
中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
 
中国第十五届版画展铜奖
 
中国第七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八届三版展银奖
 
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银奖
 
中国第十六届版画展优秀奖
 
中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展学院奖
 
中国第十九届版画展优秀奖
 
公共收藏:
 
40余件作品被杜塞尔多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安徽、四川、贵州、青岛、辽宁、黑龙江、济南等美术馆收藏。

自述
 
之前,刚听过收音机播放的许巍《时光漫步》。音乐让我感动,心中很温暖,就像冬日的阳光,有点灰调,却让人舒服。于是对于旧时光的怀想,就不免定下了过于抒情的调子。
 
回忆就像一部蒙尘的老片子。失真的声音、扭曲的影象,其间夹杂着断片时闪烁的光斑。一堆支离破碎的片段、点滴,串连起来,似乎又真的印证着什么。回忆不意味着真实,但能使人理解生活。
 
小时侯,我家住在铁西区的工人聚集区。一幢幢依地形而建的平房形成一个个天然的院落,其间又有交错的土路连接,形似巨大的迷宫。各家鸡犬之声相闻,似乎不存在隐私;孩子们可以随意游走于各户,呼朋引伴,无知、单纯、没心没肺的快乐。我温和而寡言的父亲和热情、爽快的母亲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上了。对他们而言,我没闯祸、没惹老师告状,一天就可以安安生生度过了。我就像一株野草,自由、蓬勃地生长。自由、自由,真正自由地活着,本能般,无须指引。我的足迹踏遍这迷宫的每个角落、附近的污水河以及上游工厂的大墙外。我记得巨大的红褐色的烟囱吐出的灰黑的浓烟飘荡在我的头顶,记得下班铃响过后大门口轰然涌出的喧闹的深兰色的人群。
 
在那匮乏的年代,我没有书,没有所谓的间接经验或理性认识。我全身心地投入对生活的"实践活动",对生活的"纯个人体验"。用我的眼睛、我的脚。
 
我没有音乐。我听到的都是生活最原生态的音响。大自然的虫鸣鸟啼、孩子们的哭喊嬉笑、大人们的长吁短叹。单调、真实。
 
我没有好的食物。我的伙伴们也如此。在北方,有着漫长冬季的北方,我们无法奢望餐桌上的奇迹。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工人区的生活困顿却相对平静。人们白天在厂子里文攻武卫之后,晚上又回归家长里短。大家一样的贫穷、简单,于是一切都相安无事了。
 
日复一日的生活,变化还是有的。街上的大孩子越来越少了,他们被用卡车、火车运到更广阔的天地了。可我的生活之路也似乎出现了神秘的契机,至少现在看来。一次,我家破天荒"打"了件大衣柜,记不得它的模样了,但我的确作了一件大事。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我在柜门上画了一幅人像。住在附近的二姨恰巧来串门。我真要感谢好心的二姨呀!她热忱地夸"真像,真像!",让我第一次有了被人重视的感觉,那一定就是甜蜜的幸福感。再后来,我的确把画画当成件事儿了。随手的涂鸦出现在我能触及的地方。我费尽心机、几经辗转,终于借到我人生最早的一本画册--《工农兵画选》。真喜欢呀!可它不属于我。我只好在废纸本上,一遍遍临摹。我的生活轨迹由户外转移到室内。人也安静多了。有时我还会招一批孩子来看我画,请他们吃被我妈高高吊在房梁上的干粮。
 
我的朋友圈子也由此扩大了。借着"以画会友",彼此切磋、交流,还真觉着画技见长。
 
那时,凡来我家串门的人都有点发憷。因为我有点走火入魔,见谁画谁。人家坐累了,还不让动、不让走。我画着,觉得真开心,忘记时间、忘记周围的一切。就这么盲目、凭着热情,自己摸索着、懵懵懂懂往前走。
 
是上天的眷顾吧,我的人生似乎要拐上一条神秘之路了。我的心蠢蠢欲动。"由于不受羁绊,没有固定的目标,不必瞻前顾后,因而可以特立独行。"
 
17岁之前,我为自己活着,为"此刻"活着。自由、贫乏。
 
17岁的某天。妈妈告诉我,她提前退休了。我可以捧上她的铁饭碗了。我的未来交到自己手上了。我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家。我的成长期突然窒息般结束了。我刚萌发的青春的芽儿即时枯萎。我快速长大了,甚至预知了未来。尽管我营养不良,有着一米六几的瘦弱身板,可周围的人仍然认为我有了正正经经的好归宿。我知道,这一天到来的必然性不亚于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
 
工厂,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它是我成长的背景,渗透了我生命的每个瞬间。它养活了我,它也糟蹋了我的生活。
 
当我第一次走进铸造厂,就被极度震撼了--它的庞大、它的气势、它的肮脏、它的声浪、它的灰暗,空气粘稠、灼热,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强大的压迫感瞬间压扁了我。
 
干过水暖工、钳工……,可我始终无法很好进入角色。最后我被分配到一线的压板车间。由铸造车间浇铸成的粗板由我们负责压薄,然后裁成型材。高达千度、黑红的板子由两人拖着在碾压机下反复压薄,这种简单、重复的动作却不容你有丝毫的分神。旁边巨大的裁板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听说过、也看到过,有人在它的重压下失去手臂。而头顶,吊车正在空中作业。钩爪向废料箱投下永远没完没了的废料。废料箱的造型,重复出现在我近期的作品中。
 
我想同老工人一样坦然而知足,接受命运的安排。看着他们油腻腻的脸上淌着黑色的汗水,眼神暗淡而平静,我却总是忍不住颤抖。肮脏的天窗透进灰蒙蒙的光线,可我却感到了比黑夜更黑的黑。年轻的我不能平静。 17岁的心灵无法感知和理解大工业背景下人的渺小和伟大,充溢内心的只有无边的恐惧和逃离的强烈欲望。
 
为了生存,人们别无选择。"灵魂被压扁了,人们都不敢有希望了。"也许现实是最好的存在。让生命有可依附的对象,未来便有了可预期的保证。当年的我无法用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
 
逃离的过程是漫长的,就像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灰仆仆的、暗淡而沉重。
 
经过频繁的调换工种,我又成了锅炉工。夜晚。我把一车车的煤添进炉膛。红色的火焰在耳边呼呼作响。我担心它随时会爆炸。在炉子旁边,在属于我的位置上,伴着噩梦,我守它到天明。
 
白天。我有时间与老画友在一起了,又可以捡起画纸和笔了。当时,在沈阳,有一大批业余画家,不定期聚在一起。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北陵公园。几个人定好日子,然后口口相传。于是大批人马便会呼啸而至。从沈阳东南西北的各个角落,甚至远到郊区,都有人赶来。彼时的北陵,古树参天、荆棘丛生,有着天然的野趣。写生、高谈阔论、互相指点,撇开身份,稍微放纵一下,开心、痛快。然后,大家又各走各路,散了,回归自己的轨道。
 
20岁了。我又为自己做了一个大决定--报考美院。虚声四起。亲友担心。工友不屑。最难的一关就是到厂办开考学介绍信。那真是考验心理承受指数。
 
第一次的高考一定是铩羽而归了。可我觉得还成,有希望了。接下来,我开始张罗拜师,系统学习素描、色彩。野路子不成。当时,考学辅导班不象如今这样遍地开花。寥寥几个画班,挤满了人。可学费还是难住了我。那阵子,我已经变成工厂的守夜人了。有时间看书、画画了,可工资越来越低。还要买纸、笔、颜料。已经结婚的姐姐,时时接济我,可以让我多上几堂课。我游走在几个画班,精神亢奋。我清晰看到前面的目标了。
 
我现在的几个铁哥们儿就是那时交下的。我们一起到车站画速写,一起背文、史、地。晚上,就钻进某家的空屋子,在同一张床上睡一宿。有一次,背了大半宿书的我,刚迷糊一会儿,就被一家伙摇醒,说该晨读了。我钻出被窝,夹着书就来到街边的路灯下。冷啊。困啊。后来,一下夜班的工人告诉我现在是凌晨二点。回去。我揣开门的瞬间,屋里发出抑制已久的大笑。
 
有时回想那时的劲头,我真想为年轻的自己脱帽致敬。我在跟地球的引力叫劲。现实,我无法妥协的现实。它强大的压力让我不敢回头,也不能回头。绘画,只是另一种生活的引子,开启另一扇门的通道。它让我有勇气对抗现实。绘画成为我的救赎。我自愿匍匐在它的脚下。
 
84年--87年,四次高考。24岁,我曾经孜孜一求的梦变成现实。走在鲁美的校园,满眼依然是灰灰的楼房,可我的摆脱了重负的心,简直轻盈欲飞。我的周围是同样神采飞扬的年轻的脸。我突然觉得七年前被中断的青春又回来了,热情、轻狂、浅薄、理想主义、肆无忌惮。在被各种新思潮搅和得风起云涌、激情泛滥的80年代末的校园,我时时被激动得血脉贲张。崔健的音乐,唤醒了心里最彻底的放肆,让暗淡的生命拥有了短暂的、明亮的闪耀 。
 
鲁美有优良的基础教学传统。五年的本科学习,头三年,主要是基本技法训练,安排大量素描、速写、色彩构成的课程。四年级时,会有各专业的选修。记得在我读大四的那个秋天,班里同学都跑到本溪的一个山里玩儿去了。空旷的画室安静得让人寂寞。恰巧系里下发了一个日本大学生国际展的通知。我当时正选修木刻,于是就用了三天的时间刻了我平生第一张木刻作品。一切都很顺利,没有过多的思考,很快一幅车间午休的场景在板子上呈现。送交作品后,这事也就淡忘了,没有任何期待。不知多久,获奖证书寄到了。挺高兴的,获得肯定了。
 
07年,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出版50年。书评说:他们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重读这本书,也让我重温了当年和同学们共同体验的"考察生活"。无限的憧憬,陌生的地方。在最北端的漠河刨冰取水,在鄂伦春人的撮罗子度过不眠的夜,惊叹黄土高原上红衣女子的美,为藏区的小饭馆画大海,换来路费和饭钱。一路走,一路看,漫游在陌生的风景和人们之间,只是做个旁观者,作自觉的精神洗礼。回校后,激动的感觉还在,可出来的作品却苍白。
 
我自己真正喜欢的一批铜版作品完成于大五的毕业创作。这是有我个人印记,发端于内心的作品。当时的状态很疯狂。我感到自己很强大,有能力控制我的笔。我的成长经历让我总是想起那些灰色的大厂房和里面的人们。我听凭直觉的支配,专心致志地沉浸在我的想象中。当时的我抱着强烈的憎恶情绪、以批评的姿态、自以为是地完成了对旧工业的否定
 
大学教书的生活平静、快乐,校园里年轻的面孔总是悦目的。可他们的脚步更匆忙了。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了,可相信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工作室里的身影少了,大家都忙着找工作了。
 
铁西区还在,可工厂消失了,里面的人,你在哪里?我的父辈、我的工友、我的后来者。这阶段,我的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同来自下层,在起伏的潮汐中,失去了过去的依仗、过去的价值观,为了寻找一块栖息地而挣扎。画面颜色明亮了许多,像现实般新鲜。我有着无能为力的同情,我用绘画来祈祷。
 
十年间,就这样走着、看着、想着、画着。
 
画风的转变是缓慢、自然的,而非刻意和锐利。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则是虚假、短暂的,过于喧嚣的形式下往往是苍白的无语。
 
04年以来,我的油画作品都诞生在我鲁美新画室中。在时代巨变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会经历变化带来的不适。变化让人们受到威胁。失去归宿感的人们恐慌、观望、迷失、寻找。我的画中,人人依附于一个箱子,而飘渺的远处则存在着不可知的威胁。一方面,箱子是过去的余留,另一方面,它也是人们身体与精神的栖息之所,它象征着安全。其实,人们的生活莫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无论飘摇、动荡或是稳定、坚守,终归都是在找寻并拥有永恒的家园。同样,制服也不过是个符号,昭示普通人的身份或有一点点怀旧的成分。画面的工业形式只是引子,营造我喜欢的画面效果,传达我的城市印象。颜色很少。灰调印证了我的成长经历,是我对工业城市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我固执地喜欢。希望我的画可以传达一些我对现实的观感,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期翼。我不想用作品来否定什么,我想看到希望。"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此刻我也许正在为观者与我的画之间修一条虚妄的路,我的行为徒劳而可笑。绘画是视觉艺术,有意识、有觉悟的心灵是与神秘感结合的。字面的探讨也许只是潜流之上的一圈圈涟漪。

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