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进行时——马树青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4-11-01 15:00:00

开展时间:2014-09-23

结束时间:2014-11-01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西园112号

策展人:马树青

参展艺术家:马树青

展览介绍


与其说马树青是一个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现代隐士,而且是那种大隐于市的人。
他几乎是最早一批把工作室搬进798艺术区这个十余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最热现场的艺术家,但圈里的人知道的也并不多,除了极个别特别要好的艺术家朋友的展览你也很少会看到他在798院子里的各种展览的开幕式上串场子。当初选择这里也是因为远离闹市,以前那个破败萧索空旷的前兵工厂令他感到轻松而自在。谁也想不到几年后这里一下子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多年来他像一个不起眼的过客天天穿过热闹的798去他位于一个角落中的画室工作,然后就一整天地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他算798的元老却一直拒绝798随时可以带给他的很多机会。
他常说他不太敢让自己去看别人的作品,他怕被那些强悍的作品冲击而令他多年来在内心小小翼翼搭建的疏离与平静瞬间坍塌。他知道那一点点纯粹和安宁是多么来之不易,要抗拒多少外部的诱惑和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保有。他无比珍视这样一种从胶着的现实泥潭中挣扎出来的独立的个人状态。早年在欧洲游学与生活的经历,让他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更加切身的理解和体会,这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艺术家从农耕时代的艺术样式一知半解半推半就懵懵懂懂地进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状态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他艺术必须是也只能是个人的、不同的、不断否定和创造的。
虽然马树青的艺术历程是从绘画出发的,但如今他似乎已经离开了绘画并且可能越走越远,
与其说他是在画画,不如说他是在清理绘画,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图像和文字的世界,图像和文字占据了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绝大多数也不能幸免于对于图像和意义的妥协,而直觉和通感常常被忽略和被边缘化。马树青也始终认为一直以来绘画被附加了太多额外的东西,他一直不断想去做减法,甚至一直在寻找继续减下去的可能性,希望直至减无可减。他一直想做的是让绘画回到视觉本身,或者说不仅仅是绘画而是让艺术回到视觉本身。马树青从开始选择抽象的形式就已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画面本身需要承载的意义和指向,但这似乎仍不能令他满意,他甚至连色彩可能带来的想象与隐喻都企图剔除,在他的作品中他希望把色彩还原为颜料,因此他尝试着不去画色彩而是去堆砌颜料,他想让颜料堆积的体积感和叠加状态在视觉上变得重要而不让观者循着原有的习惯去分辨色彩从而产生联想。他的作品是拒绝阅读的,他的作品让你回到观看,回到本能,回到知识之前的直觉和通感,这有点像禅宗提倡的回到“初心”,回到用直觉和超验与世界交互而避免知识和经验的误导和歪曲。
我几乎无法将马树青的那些看起来像绘画的作品继续称之为抽象绘画,他很早就意识到画框对于二维绘画的禁锢,边界的存在让整个画面变得重要并被在视觉上不断强调,而且顺理成章地出现了画面的中心。这让他开始警惕,因此他刻意在一些作品的画面中央无所作为,而让不同的颜料在画框边缘不断溢出并层层堆积,这些画框边缘的精彩与微妙令观者注目,从而使整个画面卸掉某种负载回归视觉的直接表达因而得到某种自由与随意。这好比是一种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的谋略,迫使观者放弃阅读、放弃寻找画面中心和寻求意义,直接去感受艺术家在创作中通过对剔除了色彩概念的颜料的持续堆积在作品上形成的空间叠加和时间过程的客观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树青实验出了一种介乎抽象绘画和装置之间的模糊艺术样式,他不打算负责告诉你什么,他只是做了然后随便谁去放在哪里随便谁去看而已。他不是期望观者从作品中理解某种意义和结果,而是让你看到艺术家构建的一种空间与时间交互作用的存在本身。
为马树青做展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你无法只是把他的作品当成一个结果而展现,你需要把整个空间交给他,让他把准备展示的整个空间当做继续完成作品的材料,把整个展览做成一件未完成的作品,甚至最终也不能够去完成,展览呈现的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表达的是一种存在而非某种意义,为此我把寸土寸金的美术馆展厅拿出来给他用一个月来布置,与其说是布置不如说是让他继续创作,并且让整个过程对外敞开而且欢迎普通人来参与互动,为此我们只能把展期的最后一天作为展览的开幕式,其实我想是不是叫开幕式也不重要了,因为我相信那一天他的创作也仍会未能完成或者干脆就从未打算完成,我们只是把那一天作为他一个阶段工作状态和过程的定格,一个空间、时间和视觉的交汇点而已。
欢迎大家那一天一起来到现场,来观看而非阅读,来感受而非探究,来见证而非获取,这也正是马树青艺术创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践的——不忘初心,不求始终。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