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忠亮个展《荒原/Lost In Translation》
开幕时间:2016-06-08 19:30:00
开展时间:2016-06-08
结束时间:2016-06-14
策展人:倪昆
参展艺术家:艾忠亮
展览前言
倪昆
艾忠亮的首次个展被令名为“ 荒原 /Lost in Translation”,羊群,荒土地,白织灯,不锈钢日常生活用品,一派只可能出现在梦境里的超现实场景。说到超现实,就其起源而言,是关于次序和理性的反判,是以“无意识”来超越和描绘理性崩塌之后世界的一种方式,其精神实质,是关于被放逐的描绘,是关于失乐园的讲述。超现实的出现离不开20世纪初期的世界战争,有趣的一点也正在于,100年后的当下,我们依然会如此着迷于被放逐的讨论,从这一点上看,当现代社会伴随着工业文明,战争,科技等而不停歇发展时,人的失乐园状态将成为永恒的宿命,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我们会遭遇不同的迷茫,不同的文化现场,我们会相遇到不同的境遇。
“ 荒原 /Lost in Translation”,分别来自两部伟大的作品,托马斯·艾略特作于1922年的长诗《荒原》,以及索菲亚·科波拉2003年导演的电影《迷失东京》,艾略特的长诗“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土地龟裂,石块发红,树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虽然不乏动物式的性爱。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荒原在此成为了一种意向,关于迷失,关于沉沦,关于救赎。索菲亚的《迷失东京》则讲述了当代人身份感丧失时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微妙脆弱敏感的关系,故事锁定在几位相遇与东京的美国人,同样的异乡状况,同样的期待被慰籍的心灵。《迷失东京》的英文名字为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在转译里。非常本雅明的一句话,永远的在别处及放逐状态。
艾忠亮所呈现的作品就是关于这些境遇的直接反应,中国当下伴随着资本主义所演进的城市体验,异国居住所触发的身份迷失,羊的意向,荒原意向,灯的意向和启示,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一切只是此时彼地,沉沦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