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风景-曹正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10-10 16:00:00
开展时间:2016-10-10
结束时间:2016-11-10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一号地艺术区
策展人:罗锦华
参展艺术家:曹正
主办单位:第三纪文化传播公司
前 言
文/罗锦华(策展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风景,对于世界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以及知识的结构,无不改变着自我心中世界的形象,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心中和眼中的风景都是由已有的知识和素养决定的,而这些几乎都是来自社会的教育,因此,无论是专业人士或爱好者,很多人看见的都是别人的风景,这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意识体现。是文明也是束缚。
没有进入美术学院接收完整和体系的教育,让曹正保持了原初对于美的质朴感知和敏锐度,保持了一双干净的眼睛,保持了一只没有被束缚的画笔,更保持了对于描绘的原始冲动。因为这种感觉不是生存,只是完全的感动和抒发。
我们常说寄情山水,但对于曹正,山水和风景不存在于自然中,而在他自己心里,也就无以寄情,而是直抒胸臆,他的描绘不拘于语言,技法,派别,不是文人画的考究、不是印象派的写生,不是表现派的激进,不是后现代的破坏,在有意或无意避开了世间诸多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限制的曹正,通过画面展现的是完全独立的自我心中的风景,他不会也不必描绘别人的风景,这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是上天的一份意外的礼物。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见油画颜料渗透出国画的意境,惬意、清新的视觉感受,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国家公务员之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绘画是曹正释放自己灵魂的方寸空间,是他自己游走的空间,只是描绘,让笔触随意行走,让色彩肆意跳跃,细微而灵动,着眼小处,但点点滴滴透出一种恬淡的情趣,耐人寻味,这就是曹正自己的风景。
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人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艺术的执着,让曹正作品的数量已经达到五六百张,一花一木,一山一水,曹正从眼睛看见的事物开始,逐渐描绘出心中那份平静和轻松,不管走到哪里,面对怎样的风景,他描绘的都是自己的风景,这是他作品的个性特征和魅力所在,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体会,花鸟虫鱼,举重若轻,品味没有被污染的自我空间,无论是心灵还是环境,当然他也希望这样的空间更多的存在于现实,而不只是在他的画面里。
诸因俱备谓之缘—曹正绘画说略
文/王林(评论家、策展人)
我和绵阳似乎很有缘分。这座城市坐落川北,在秦岭南麓。原以为全是大山,殊不知三江聚汇,暖湿润泽,其地灵人杰之形胜非比一般。绵阳是中国两弹一星的策源地,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曾因在此打造科技展览馆和科学家公园,结识了不少绵阳艺术家和外地艺术家。
但认识曹正先生却绕了一个大圈,先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工作室的庄红艺,然后是北京黑桥艺术区的罗叔,接下来才是曹正先生在一号地汉方美术馆举办的这个画展。
一看曹正简历,便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作为公安交警,习武之人,本来跟绘画没什么关系。但细读曹正,发现他真的非常投入且研习用心。先说写生,这本来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事儿,扎堆聚会再加艺术旅游,何乐而不为?但曹正不同,逮住一处房屋,反复捉摸,有时一画十几幅。我注意到他2014年画作中的一处街景,就有意做了浓色重彩与轻描淡写、肌理刻画与构造简洁的比较。所以,他笔下的乡镇老屋,虽斑驳破旧,但不失丰富饱满,在冷暖色的强烈对比中表达出珍视与挽惜、无奈与流连。
曹正的风景越画越表现,本来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强化、凸现、特征化,以形成个人风格,但他似乎不愿停留在绘画样式之中,以至毅然转向,开始创作抽象作品。说来也是缘分。其实他在描绘树丛、花圃、荷塘的作品中,就致力形色平面构成而弱化空间深度层次,那些有着光晕画境的场景和人物,也倾向于虚化实体营造氛围,更不用说形态繁复、点线迷幻的装饰性绘画,其基本色彩构成本身就有藏传佛教艺术的特点。
曹正的抽象作品笔触粗犷,块面参差,点线扰动,色彩强烈,或来自连天接地的旗幡,或源于神奇鬼魅的傩面,或与藏族服饰多少相关,由此成为古老而又当下的文化象征,既神秘厚重,又冲动不安。和一般宗教绘画的庄严与静穆不同,这里有着画家对当下社会心理的独特体验。
曹正画作不拘一格,这很难得。人言性格决定命运,我想其气质所致,并不在美的表现。也许不拒繁复与厚重,更能得心应手,扬长避短。艺术创作始终是一种相互发生的过程,对象与技法、材料与画面、心性与行为,讲的都是一刹那万千生灭。然兴之所至,自有缘分与智慧。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者,修为之缘;偶得者,发生之慧。艺术无捷径,唯缘与慧而已。
几年前在绵阳富乐山下芙蓉溪畔,说起中华科技城最应该做当代科技与当代艺术相互发生的国际双年展。今值曹正北京画展忽然想起此议,得无千里有缘而彼此慧通乎?
是为序。
2016年9月13日
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