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代洲:自然剧场

开幕时间:2022-02-26 15:00

开展时间:2022-02-26

结束时间:2022-04-03

展览地点:站台中国-dRoom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参展艺术家:代洲

主办单位:站台中国-dRoom

展览介绍


站台中国-dRoom空间将于2月26日推出开年首场展览——《自然剧场》,这也是艺术家代洲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展览将呈现他于不同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展题则取自其系列近作。

“夜“与“城市“是代洲笔下反复出现的主题,也体现着他在绘画语言层面的探索。平面色块的堆叠构造出纵深的、可感知的心理空间,浓郁的情愫收敛于含蓄的笔触与深暗调的色彩,刻画主体隐没在形的婉转节奏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模糊的故事感。“夜晚最能将我的情绪扩大,并集中宣泄在画面里,我在夜晚里找到属于我的珍贵颜色。”

代洲于1991年出生于沈阳,2014年从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来到德国柏林等地游学,2017年回国后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旅居异乡的孤独感使代洲的创作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传统相暗合,将切身游历的城市空间抽象成崎岖起伏的线条与涌动不停的色彩。他从描绘自然的表象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一种独立于自然外观、低沉却强烈的绘画语言。代洲对自然中光影色彩的敏锐捕捉,融合了城市空间中个人化的情绪体验——亦是艺术家的心灵剧场。

I 与代洲的访谈

■ 雨萌 - Y
■ 代洲 - D

Y:你在大学毕业后前往德国,在他乡生活与创作是怎样的体验?

D:因为考学的原因,在德国基本上有美术学院的城市都去过,其余时间主要待在柏林。刚到德国时,一切对我来说都十分新鲜,博物馆、美术馆基本都逛了个遍。前人大师们的画作给我带来的时代距离感,与美术馆诺大的空间直观上给人的压抑,让在异国他乡的我陷入孤独中。再加上对地铁线路的不熟悉,每每坐错或坐过站的晚上,我都是徒步一两个小时回到住处,在黑暗中寻找回家的路。幸好路上有各形各色的人与建筑,还有走到哪跟我到哪的月亮陪伴。回到6平米的房间,除了床、桌子,只有一扇小窗户,里面都是夜晚的深蓝色。

孤独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深蓝。清冷的夜晚能将我的情绪放大,并集中宣泄在画里。月亮、羊群、牧羊人、河边沉默的男女、风吹起湖面的波纹、树丛和影子、起火的房子和平静的倒影,灯光下的楼梯、在天空中纠缠又分不清的蓝色,这些都是我当时的所见所闻,它们也陪伴了我整个深蓝时期。当时我正对宗教绘画感兴趣,一是蓝色在宗教画中弥足珍贵,一旦出现便是视觉的聚焦点。二是宗教画中的构图相当平衡与稳定,让内容饱满,但让画面克制。在极力克制下表达丰富的情绪,这大大影响了我之后的创作。

Y:你怎样看待艺术史资源与你工作之间的关系?

对于绘画史我是相对保守和传统的,“要向先贤学习,要热爱自然”,这是我觉得越来越重要的起点。前辈大师的作品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线索和灵感,像是一把钥匙;而自然像一把锁,这里有无限的神秘。当两者结合时,会让你更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爱蒙克,蒙克是我的偶像,在德国蒙克“无处不在”,让我在美术馆里驻足最久的都是蒙克的画。我家里有很多本他的画册和传记,每次翻阅,都还有很多作品我没有印象,这让我十分懊恼,也让我知道此时此刻的局限。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我想去挪威。

Y:再聊一聊回国后的创作吧,有没有什么阶段性的变化?

D:2018-21年我的工作室在杭州。夏天的时候,整个杭州处于光影强烈、色彩交替的时季。“有颜色的空间”是我在这个时期的一些探索,它可以理解为用颜色填满空间,也可以理解为用颜色分隔出空间。色彩是我一直研究的对象,而在这一时期,南方独有的色彩占据了我的眼球。在我眼里南方的颜色饱和度都极高,有着非常多的层次。在画布上呈现时,一笔是不够体现的,需要一定的厚度,需要反复涂抹。

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碰撞,形成了空间。这一系列的空间,不是素描意义上的空间,而是单纯用颜色去创造出的空间。颜色能成线,能成面,能成空间。两种颜色之间没有边缘线时,空间会有种模糊感,而有边缘线时,整个空间会变得更加确定。我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且稳定的空间秩序。

Y:“自然剧场”是你的近作系列,它延伸自对于颜色与空间的视觉经验吗?

D: 在德国所得到的经验和我现在生活的环境促成了最近这个系列的作品。我痴迷夜晚中的自然,这里没有特别明确的边缘线,是弥漫或者模糊的,在我脑海里形成的是不同暗色色彩的叠加,我将这种感受放在了“自然剧场”系列作品里。

最早是从简单的视觉经验开始的。我的工作室所在的小区绿化很好,推开窗户时会被眼前无数的绿色所填满。望出去时,只能隐约看见对面邻居家的屋顶,其余从上到下都是不同的植物和绿色。这里的树特别吸引我,树种繁多,形态不一,不是那种人工修理后的景观,是放肆的、野蛮的、充满生命力的,甚至有自己思想的植物。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着自然呈现在我眼前的浓郁色彩,来自自然深处的静谧也让我在画时收敛着的情绪,想要创作出一种沉默的剧场感。对于我来说,眼前的一切特别像一场慢放了的舞台戏剧,只是剧场里的主角从人变成了植物。

Y:在你提到的暗色色彩中,哪些格外具有情绪的表现力呢?

D: 紫色很有意思。我居住的小区对面有一家酒店,每天一到晚上就会对着天空照射紫色的霓虹灯。每当我吃完晚饭在小区里散步,天空就是紫色的。绿色则是自然直观给予我的颜色,是一种视觉被填满后,闭上眼睛也抹不掉的颜色。紫色和绿色都是补色,橙色我也喜欢。这三种颜色很适合我。

Y:“掉落的盘子”似乎独立于其他作品,在这个系列中你试图处理具象与抽象间的关系吗?

D: 《掉落的盘子》是我在柏林一次喝大了的经历。我端着盘子从客厅走到厨房,然后和盘子一起掉落在地上,盘子和我的视线一起慢慢坠落,这个过程大概有一分钟。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盘子从上到下的翻转,缓慢而且清晰。这是我在2015年的经历,在2020年我才把这些记忆放到我的画里,记忆组成了我和我的作品。

Y:“存在在哪里”系列共有四幅,均指向某些特定内容,它们同样来源于记忆吗?

D: 这个系列是我在柏林时所作,它同样基于记忆里对于视觉经验的模糊印象。在《16:55》、《白色汽车》、《去德累斯顿的路上》、《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这四张画中,我分别在试图描述“精神”,“物质”,“过程”和“结果”。

Y:《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这个作品名结合画面来看十分有思维力,文辞上同样进入了具有哲思的抽象领域。你一般如何为作品命名?

D;观者也是作品组成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给作品命名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对于我来说过于具体的名字会把观者锁住,好像只设置了一个入口一般。也有特殊情况,例如看了某些书,觉得和刚画完的画特别契合,就会引用那本书的名字,如“乌合之众”,“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Y:你最新创作了几件布面素描作品,比如这次展出的《沉没之前》。为什么选择在布面上用铅笔作画?

D:素描作为一种基础造型手段似乎不适用于正式创作。特别是油画画多了,就不自觉把素描抛弃掉了。后来看了一些大卫·霍克尼的书,里面有在提醒我不能放弃素描,我就重新捡起来画。只不过,我想画的素描是正式创作的,不是作为纸上的草稿。在画布上画和在纸上画完全不同,可以理解为单色的油画,需要反复工作。甚至画到一定遍数后,会形成类似油画的另一种质感。这种画法还要继续尝试,也许会形成新的东西。

Y:自己为作品裱框选颜色,也是构成画面的一个步骤吗?

D:给画配上满意的颜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纸本作品。合适的颜色可以让画框成为画面内容的延伸。

关于 艺术家
About Artist
代洲(b.1991),出生于沈阳,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主要个展有:“自然剧场”,站台中国-dRoom空间(北京,2022)。主要群展有:“具象再造”,EGG画廊(北京,2021); “空间的维度”、恒艺画廊(杭州,2019)、 “洪流之后”,ART33艺术空间(杭州,2019)、“10”,沈阳大学美术馆(沈阳,2014)。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