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形色无垠 」中日韩艺术家群展

开展时间:2024-12-21

结束时间:2025-02-28

展览地点:白石画廊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东街

参展艺术家:鹫见康夫 Yasuo Sumi 鲍蓓 Bao Pei 于立 Yu Li 李伟&刘知音 Li Wei & Liu Zhiyin 姜淼 Jiang Miao李采 Lee Chae

主办单位:白石画廊北京

展览介绍


白石画廊北京欣然宣布将于2024年12月21日–2025年2月8日期间,呈现中日韩艺术家群展——《形色无垠》。本次展览汇聚了六位杰出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分别包括:鹫见康夫(日本)、鲍蓓、于立、李伟&刘知音、姜淼和李采(韩国)。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手法,探索“形”与“色”的无尽延展和可能性,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展现其多样性。

在本次展览中,具体派艺术家鹫见康夫将数学逻辑与艺术创作的即兴表达巧妙融合,挑战了形式的边界;鲍蓓通过版画与油画的结合呈现,将个人记忆与情感转化为繁复而深刻的画面语言;于立以“炁”墨为媒介,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构建充满哲思与自然韵律的独特绘画语言;李伟&刘知音从形态入手,再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东方传统意象后,探索出当代的雕塑语境和意义;姜淼运用刀刻技法揭示了层次叠加的时空意境,而李采则以蓝色为核心,以冥想般的创作传递宁静与治愈,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深邃意境。

“形”与“色”不仅是视觉表现的核心元素,更是艺术家们探索文化、自然与个体经验的媒介。《形色无垠》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东方美学的共鸣。从即兴的抽象表达到对传统哲思的现代转译,从细腻的情感刻画到深邃的自然意境,本次展览邀请观者跨越“形”与“色”的边界,在无垠的艺术视野中感受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延展。

关于 艺术家

鹫见康夫 Yasuo Sumi (b.1925 - 2015)

鹫见康夫出生于大阪。曾是具体美术协会的成员,尔后加入由嶋本昭三代表的艺术家联盟团体(当时称为Art Unidentified,简称 AU)。鹫见以使用非传统的绘画工具创作而闻名,例如算盘和纸签伞。有时,他会将布料黏贴在铁丝网上,然后使用振动器进行绘画。对鹫见而言,作品越混乱,越接近无意识的创作本质。因此,鹫见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律动的张力,宛如混沌的宇宙或是原始的风景。

鹫见康夫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展出,包括伊丹市立美术馆的《迷人的混乱:1950年代的鹫见康夫》(2015年);纽约古根汉美术馆(2013年);卢加诺卡顿艺术博物馆(2010年);巴黎德云斯国家美术馆(1999年);以及第1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通往东方》的群展(1993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杰作已被大阪国立美术馆、兵库县立美术馆、宫城县立美术馆、芦屋市美术历史博物馆和美国达拉斯的拉乔夫斯基之家等知名美术馆和机构收藏。

鲍蓓 Bao Pei (b. 1960)

鲍蓓出生于安徽,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7年,移居美国纽约,2003年回国定居至今,现居住和工作于北京。

鲍蓓的艺术风格是她生命经历的沉淀。在十年的油画经验之后,某日,一张有质感的手工纸、一小瓶坦培拉色粉、木版油墨的香味唤醒似乎早已被遗忘的记忆——木刻版画。基于在央美版画系木刻专业的经验,再重新用刀代笔在木板上凿刻时,此时的创作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经验中的木刻版画,它是集凿刻、手绘,使用油墨与坦培拉色粉反复覆盖与破坏,直至作品最佳状态的出现。创作集结了版画与油画各自的特质后重新构建了新的语言,经历了近十年在风格与材料间不断地推演与实验,形成了现在的纸上综合材料绘画及灯光装置作品。

于立 Yu Li(b.1967)

于立,196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曾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视觉传达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特聘导师。于立的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感悟与领会,是把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形式要素嫁接到“炁”墨里,以绘画辨析汉字含义,从“墨”的材料性能到中国文化内涵,逐渐理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借助中国书法结构的启示,顺着汉字趋于自然概念所指,在意指的相形文字符号中觅得灵感。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展览上展出,如驭墨:比利时布鲁塞尔水墨周,2019;驭墨:威尼斯水墨周,2018等,其作品曾被威尼斯美术学院收藏。

李伟&刘知音 Li Wei & Liu Zhiyin (b. 1980)

李伟和刘知音是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雕塑艺术伙伴。两人都出生于1980年,并同于2010年毕业于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李伟的专业是雕塑,而刘知音则是服装设计。2016年,李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访问学者,进一步磨练了他的技艺。

他们的作品散发着东方和西方的迷人魅力,抓住了两个世界的精髓,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引人注目的艺术语言。他们共同编织了错综复杂的故事,展示了雕塑的美丽和壮丽。刘知音提供「形」,李伟提供「体」。形赋予体精、气、神,而体为形之所依附,两者必须为相生共生的关系,他们这样微妙的将依存命运表达的淋漓尽致毫无间隙。他们汲取了广泛的当代雕塑经验,以造像的视觉形式来实现超验的精神观照。时尚的色彩系统以及那些能够通过视觉到心灵的触感痕迹,最为直观的被表达。他们将其造型语言所散发的气质纳入了东方传统艺术的精神且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融入其中。作品中洋溢的诗性反映了当代人对理想的追求,让观众和作品产生很多共鸣。作品曾被上海龙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众多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姜淼 Jiang Miao (b. 1981)

姜淼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取得硕士学位。具备学院派扎实的功力,从写实、木刻技法再到目前的创作,历经多年创作方向取舍,以利用木刻雕刻刀雕绘的独特技法,建构出色彩斑斓且层次繁复的压克力画,建立起她的个人风格。姜淼的每件作品表面底下蕴含着二十层以上的画作,每一层皆由艺术家采集当下的阳光、风、空气和温度,纪录下自身感知,层层迭加汇聚能量与色彩,由艺术家本人封存累积的时光宝盒,又在她的雕刻刀起落之间,一层层地逐渐被开启,昔日光影色调乍现,作品由平面转为立体,时空也彷佛被立体化地保存并展现。

突破平面画作的二维空间概念,姜淼的作品彷若流动的生命体,延伸出深不可测的神秘三维时空。学习东方哲学思想,透过如修行般的创作过程,不断地反思与自我启蒙,试图在天地宇宙间寻找自我安定的力量、追求内心的山水世界以及生命轮回的体悟。姜淼的作品是画又非画,山水又非山水,在她耗日费时所描绘的宇宙世界中,层层迭迭的色彩蕴藏着无限的时空与气场,经过刻刀下的表面语汇或符号,平静地释放出生命能量。

李采 Lee Chae (b. 1989)

李采出生于韩国,他本科毕业于嘉泉大学大学艺术学院的绘画(东方绘画)专业,随后在弘益大学取得了纯艺硕士学位。李采在画布上使用油彩作画,通常在平和的构图中加入他特有的深蓝色。虽然蓝色通常被认为是 “寒冷 ”的颜色,但他却将这种色调诠释为冬日的宁静,等待着新春的到来。他的画中描绘了各种尺寸的自然元素,如花瓣、枝杈、树木和森林,富有动态和抽象性。通过李采的精确度和他仔细涂抹每一道颜料的方式,他投射出 “冥想 ”和 “重复动作 ”的想法。李采通常安静专注地创作。他极其小心地在画布上抹上一层薄薄的颜料,然后慢慢地涂抹开来,不留下任何多余的痕迹。通过这种冥想式的过程,李采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向观者传递 “和平 ”和 “治愈 ”的信息。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