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眼中的她/她们

开幕时间:2025-03-08 15:30-18:00

开展时间:2025-03-08

结束时间:2025-06-15

展览地点:阆风艺术

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青西路777号前滩31二层02-01

策展人:张翀

参展艺术家:高郁韬、李安琪、龙盼、刘世超、刘毅、倪学敏、松郎、孙馨迪、谢文蒂、杨迪、张祎、赵玉、张紫陌、张子仪

主办单位:阆风艺术

展览介绍


1971年,琳达·诺奇林(Linda Nochlin)在《女性,艺术与权利》中写道:“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诺奇林写作的年代,詹森(H. W. Janson,1913—1982)那本权威的艺术通史著作《艺术史》(History of Art)中还没有包括任何一位女性艺术家,而在当时甚至没有人对此有任何异议,好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19世纪之前,女性一直以来都只是作为男性创作的角色,是被凝视和塑造的对象;继1848年第一次女性平权宣言《情感宣言》《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之后,随着1960年代末期“女性运动浪潮”的再兴起与女性主义研究的大幅扩张,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开始打破一直以来男性主导的艺术话语权束缚,寻求突破与自我表达。这种历史的对话,不仅存在于视觉上的对比,它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历史上艺术如何参与了性别的构建,以及现当代艺术如何作为反思与解构的工具,挑战传统性别的框架。这种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碰撞,仅仅是对过去的反思还是一种历史承续与文化符号的革新?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在她的小说《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中描述了对女性来说较常会遇到的矛盾状态。一个是传统的家庭世界,一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外部世界。即使是所谓的“自由女性”,却也总是被夹在这两个世界之间,不知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所要面临的困境相比起男性往往具有更多生理与社会结构上的差异。最首要的影响会优先来源于身体。从生理期的不适到生育时的巨大风险,还有产后身心的艰难调适;从职业发展中因性别偏见遭遇的阻碍到在家庭中需兼顾多重角色的复杂权衡,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与勇气。

展览通过不同性别艺术家的视角,从女性一生的各阶段入手,去呈现女性在成长过程、家庭身份与社会职能等领域所面临的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与状态,包括性别角色和成长中的自我认同、家庭与社会的期望以及对个人身份与话语权的争取与捍卫。

可以说,社会的性别期望不断地塑造和规训着女性的一生。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女性成长历程的艺术表达,更是一场关于性别、自由、女性权力和社会职能的深刻对话。

策展人| Curator

张翀 Zhang Chong

张翀, 独立策展人,艺术家。2019年从德国阿兰努斯艺术学院(Alanus University)毕业归国后,除了作为艺术家自由创作,同时开始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为各个艺术机构做展览策划,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已经策划过多个展览。现就职于阆风艺术担任艺术总监,工作生活于上海。

在德国留学期间,深受华德福教育体系的影响。创作涉及不同材料的组合,除了探索常见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会结合历史,诗歌或文献资料来传递基于当下现代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态相关的议题。其作品曾于中国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Treasure Hill of Taipei,2019),杜塞尔多夫艺术皇宫美术馆(Museum Kunstpalast,2018),C.A.R.埃森新媒体艺术博览会(The Art Fair Contemporary Art Ruhr,2017)以及上海,德国,荷兰多地的艺术空间展出。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