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幽默:抽象现实语法
开展时间:2025-07-12
结束时间:2025-08-03
展览地点:蔡锦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园区七星东路311楼502室
参展艺术家:东四 葛宇路 李汉威 林科 钱文达 张永基
主办单位:蔡锦空间
抽象,更抽象的。
我们更为普遍日常的现实状况已然成为一种抽象现实。
“抽象”这一概念在前些年就已经大火特活了。刚开始是由一些短视频博主借助直播平台不断做出一些搞怪、看不懂的迷之行为吸引一大堆年轻人的注意,这些博主虽然以提升流量为诉求,但在无形中,这一行为已然演变为一种时代风潮和思想表征。
抽象文化代表着这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许比任何其他一代人都坚定,只不过他们更愿意坚定自己和这个时代的迷茫。不想去思考宏大的未来,只愿留恋低成本的当下狂欢。
幽默和调侃成为他们借助互联网来解构现实的一个方法。因为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现实中的努力和期待并不可靠。他们无法再更为直接的现实中接触到更为理想的判断和经验。
因此,这一抽象文化牵引出来的是青年一代在社会现实中所大部分展现的“无欲无求,不悲不喜,看淡一切”的“佛系”“躺平”心理状况。当然这种“佛系”“躺平”很多情况并不一定立足于绝对的实践,但在心理上全然诉诸于“佛系”“躺平”的姿态,便于年轻一代在社会现实的阻断遭遇中释放郁结。所以这里的抽象文化很像是一种新时期的语法宗教,在经验的共识中,年轻人寻求犬儒式的精神慰藉活动,抽象的行为视频和文字对话有助于纾解个人的困苦和无力,即那些现实世界中所无法达成的世俗愿景。这一愿景恰恰是有明确的时代性指向的,并且这一代年轻人承受着上一代人的期待和束缚(一代要比一代强)。
所以,这一代年轻人很可能跨入到了类似曾经美国二战后时期的嬉皮一代。不过,我们并不以毒品和社会现实运动为指南,网络短视频是我们的活动阵地。用肉身反抗现实被替换为用话语重构并再造现实。这是新一代网络嬉皮的战斗檄文。
所以,抽象一代的现实拼凑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看待社会现实的视角——这个世界在直观层面被标记为了幽默,这幽默又包含这热情的虚无,乐观的消耗以及一种穷途般的理想气质。短视频或者文字上的幽默成为了面对现实的一种游击战术。
这次项目“世纪幽默”便是我基于此现实状况所进行的一次思考。
钱文达
2025/6/22
艺术家介绍
东四
赵峥,字非凡,号东四。独立艺术家、写作者、策展人,仓库CangkuArt主理人。摄影MFA,硕士毕业于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CAD。现居北京。
做观念艺术,作品涉及多种媒介,文字、摄影、版画、装置、行为、影像、新媒体等均有涉猎。研究方向为视觉表征对自我身份建构的影响及其能真实表征的可能性,专注传统工艺之于当代艺术的意义。
葛宇路
1990年生于武汉,住在北京的六环内,近期喜好外地流窜。
两次胃出血昏倒住院,所以目前拒绝酒精。吃饱了撑着时就会做所谓的“艺术”和创作。参加过国内外各种展览,也试着策划和写作。最近几个月在筹备一个从未有过的活动叫哲学节。
李汉威
艺术家与策划人,1994年生于江苏徐州,2018年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上海。他的创作以技术为核心媒介,致力于探索技术如何介入甚至主导人类的感知、交流与身份建构,以此引发对技术实用主义社会中个体自主性及文化多样性的深度反思。
林科
自2010年起,林科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投身于计算时代的行为艺术。他的创作发生在界面、屏幕、数据流动的环境中。他绕开系统的默认逻辑,以非标准化方式介入,使图像、声音、文本与计算过程发生意料之外的偏差。
他的“幽灵技术”(ghostivity)是一种幽默的反叛,也是一种对计算世界的干涉——算法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被误用、被扰动、被介入的空间。他的实践挑战工具与操作者之间的既定关系,在被认为封闭的系统中制造裂缝,寻找新的语言和体验。
林科的创作涵盖装置、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及计算绘画,曾获 2014 年 OCAT-皮埃尔·于⻉尔奖、 2015 年 AAC 艺术中国年度⻘年艺术家大奖。其作品曾展出于 OCAT 当代艺术中心、ZKM 媒体艺术中心、 Folkwang 博物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生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曼切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伯明翰 Ikon Gallery 等艺术机构,并被洛杉矶县艺术馆 (LACMA)、卡帝斯特(KADIST)、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M+ 美术馆、 K11 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林科同时也是艺术团体“双⻜艺术中心”的成员。
钱文达
艺术家、策展人、写作者,他的实践对象聚焦于现实与非现实的文本边界,以及对于既定概念的多视角解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张永基
张永基的创作围绕数字图像展开,跨越影像、装置、雕塑等媒介,致⼒于在视觉⽂化的层级差异中建⽴新的观看⽅式。他关注图像如何在“粗糙复制”与“精致输出”之间⽣成独特的语⾔,思考视觉审美背后的阶级结构与技术机制。近期关注屏幕、身体与⾃然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的纠缠构成了当下⼈类经验的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