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
开展时间:2025-08-12
结束时间:2025-10-08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南山路218号)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杭州南山路218号
策展人:唐晓林、张婷
参展艺术家:高世强、陈璇、范献鑫、黄佳怡、蒋奔、林祚雄、吕艺杰、孙晓宇、万梦圆、汪嘉欣、王晨、吴穹、张诚林、张立、张抒言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合美术馆
学术主持:余旭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山水的境域
许 江
2017年,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莱茵宫,高世强团队的《山水宣言》第一次以磅礴的气势面世。那多屏的影像,拔地而起,栉比叠立。无声的亚细亚大陆的莽山让这座旧日的皇宫陷落在山水的影像之中。这山水迥然于欧罗巴大陆的山脉,以直上直下的碑状的气势,牵动着云雾,缠绵着烟雨,掩映着松柏,摇曳着草木,又诱引着千百年来东方诗人们的情往兴答。这山水以大自然本有的升势与平势,宣示着某种古远而幽茫的东方谱系的观看,述说着“吟啸且徐行”的诗性的世界观。这山水的“宣言”,一方面回应着一百多年前这里展示的中国首次古典与现代绘画展览,以传统的竖状画面的复数方式,向着中西艺术交流的先驱致敬;另一方面又借此表达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山水经验,及其在新的媒介语言中发扬光大着的独特的世界观诗学。
八年过去,宣言鸣响,山水始终在行动。这个展览正是这“山水行动”的集阅。
山水是什么?山水不唯是关于山与水的风景。当“世界”被前所未有地图像化之时,“风景”这一人类观看与再现世界的最古老的范式之一,既呈现为一种似是而非的空泛,又遽然变化为一个亟待审视的问题。山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关于造化的谛视。此种谛视,让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生命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世界观照之中,形成的“心与物游”的整全的存在。于是,这种静穆的、多屏的方式,成为人与山、与水游目玄览、相望相答的基本的方法。
正是在这个方式之中,我们遭遇山水风景作为众多“问题场域”的追问。首先,我们由此进入登临之境。登高涉远,在山水中穿梭,在吟叹中相会,那攀援的艰辛,那风雨的临对,那生命的悲欢,那云气的苍凉,俱在此时聚拢,断石、深崖、虬木、孤院凝在一起,供我辈临远眺望,并始终合为一体,蔽藏在山水幽茫的深处。同时我们又进入怀远之境。“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当年羊祜携诸子登岘山时发怀古之咏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登高即怀远,在这个所谓的地形学的历史追怀中,我们总与古人在精神上契合。复登临,不仅是奇观的阅览,更是“曾日月之几何,江山不可复识”的政治意义上的往复与慨叹。
于是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批判与自省的境遇,一个悲慨之境。自然本无情,宇宙了无时间伤害的痕迹。中国的诗人们总怀一种共通的时间感受的模式,将天地恒常与人世无常铿然对照。于是,在远山的迷宫中,风情总带着萧然,流光便是空寂,即目之所,处处泛起悲歌。在这个訇然而启的批判性转向之中,我们常怀御风陶然的兴味。我们超越了“地方摄影”“景观摄影”“奇观迷恋”等等流向,铺展开了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的反思,世界观的反思。在今天的时代,直面山水,正是直面我们自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们开始通过山水来弥合艺术与我们时代最根本的问题之间的重要链接。山水的行动让我们以观看的诗化,来浸润在充满中国意蕴的、在信仰与现实之间跋涉的“山水化”的沉思与无尽藏。
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山水凝视的奠基时刻,我们用登临之境、怀远之境、悲慨之境、陶然之境的追叙,借以抒发所有的山水谛视者的心语,并向这个葳蕤而磅礴的山水阅场,表达深深的敬意。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