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绘画介质的温度与纵横
开展时间:2025-11-08
结束时间:2025-12-07
展览地点:宝龙美术馆8号厅
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近新镇路)
参展艺术家:罗斯·怀利、王劼音、余友涵、理查德·朗、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克莱尔·莫罗、安尼施卡普尔、丁乙、张恩利、罗荃木、赵洋、阿洛拉&卡尔萨迪亚、盛天泓、马塞尔扎马、李继开、王亚强、吴俊勇
主办单位:上海宝龙美术馆
当世界被像素吞噬,我们选择回到纸的在场。这是一场关于表面与深度的交锋,展览将纸本视为一个战场——在这里,线条不再是轮廓,而是时间的断层;留白不再是虚空,而是物质的喘息,是沉默的载体。纸并非一个被动等待被艺术家书写、绘画或塑造的空白容器。它拥有其强烈的“物性”:其纤维的肌理、吸墨的特性、厚度、色泽、气味、空白等等,都是纸自身存在的宣言。于是,被绘制的图像内容则在保罗·克利的“用一根线去散步”的理念中完美运行,笔触的流动与媒介的深度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在卷轴画的传统中,展开即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在素描簿里,翻页则构成记忆的考古。展览将这种时空性推向极致:观看不再是被动的凝视,而成为一次穿越纸面的跋涉。那些看似偶然的污渍、无意识的折痕都被赋予与精心描绘的图像同等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足的系统,不被简化为风格或主题的注脚。媒介的现实存在呈现了这样一个真理:艺术总是诞生于控制与失控的边界。这种对完美主义的放弃,反倒是对绘画本源的回归,是纸作为合作者而非奴隶的证据。展览试图恢复这种珍贵的平等对话:让纸的物质特性参与创作决策,让时间的痕迹成为作品的共谋。在数码时代捍卫纸本,不是保守主义的负隅顽抗,而是对另一种物质时间性的坚持。当屏幕在以特定的帧数刷新,纸却固执地记录每一刻的犹豫、修正与突破。这种“慢”是对抗那种将一切经验压缩为即时满足的简化暴力。
在日益虚拟化的世界里,我们为何还需要纸?答案或许就藏在纸的物质性中——它的脆弱正是它的力量。每一次折叠都是记忆,每一处污渍都是历史,每一道裂痕都是故事。纸本坦然接受自己的有限——会发黄、会脆化、会消失、会毁坏,但这种物质的短暂与实在性,反而成就了它独一无二的真实与温度。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不仅是在创作图像,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存在本身的实践与商谈。展览也邀观众走进这个纸的世界,发现与聆听那些独一无二的对话。在这里,表面之下潜藏着另一个特征,深度之上漂浮着另一种意义。而那些看似平凡的纸张,其实从未平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