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后的“香港当代美术馆”
2011年7月16日(99艺术网 冯明明)下午三时,由朱其策展的“水墨新生”群展在香港当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有张羽、刘远山、朱叶青、赵红尘、方荣根和魏广君。本次展览亦作为香港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展。展览现场,嘉宾云集,观展者络绎不绝。
赵红尘:香港当代美术馆将力推中国当代新水墨
香港美术馆更名为香港当代美术馆,馆长赵红尘表示,香港美术馆在798艺术中心探索发展的两年中,在弯路中迷失,也在弯路中成长。而今的更名不过是在定位经营上更加成熟化的表现:香港当代美术馆立足于当代艺术,服务于全中国,侧重当代水墨,以成为中国当代水墨的第一品牌为目标。
香港当代美术馆包含两个部分,美术馆作为非盈利机构,为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提供展示推广的平台。另一部分是储世纪画廊,画廊主要负责中国当代水墨的经营。一致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做贡献。
香港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除了签约艺术家,还有合作展览,并向社会开放。以实现推广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的目标。
【相关资讯】
展览开幕现场 馆长赵红尘、策展人朱其、艺术家张羽以及到场嘉宾列位而坐
朱其:中国水墨的两种实践路径
中国画的现代改造距今已有一百年,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水墨画从材料到观念都被进行了充分的多元实践。总体上概括为从新传统主义到抽象水墨的变化。这个跨度包含了当代艺术语境下水墨艺术的两个极端,即注重传统形制内“渐变”的水墨画与在现代艺术范畴内走向抽象的新水墨。
本次展览以“水墨新生”为主题,旨在将中国画这两个实践方向放在一起,基于传统笔墨训练的新传统主义仍然具有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在现代艺术影响下,新水墨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形成中国画的新语言模式。这两个方向需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进行新的理论表述。
参加展览的张羽、朱叶青、魏广君、赵红尘、刘远山、方荣根等六位艺术家,他们都是经过中国画传统训练的,但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不同方向的实践。张羽的指印属于走得最远的消除笔墨的新水墨,朱叶青是在黄宾虹的路线上走向一种晕染抽象,赵红尘则是一种表现风格的花鸟画,魏广君、刘远山、方荣根属于新传统主义,魏广君在青绿山水的形制内使流云部分产生抽象变化,刘远山、方荣根则试图复兴一种新宋元风格的山水和花鸟画。
无论是新传统主义或新水墨,传统的转换都不只是中国画的形式问题,而是应将其看作在哲学、美学和语言上一体化的体系资源,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形式或形制的转换,而是一个有关这一形式语言背后的哲学及美学观念的转换,这一观念的核心是“自然的现代性”以及“内心的终极”。二十世纪后,中国艺术的核心不再是“内心的平静”,那么“内心将最终如何”呢?这是一个中国画走向世界性的开始。
赵红尘也表示“水墨新生”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香港当代美术馆试图通过自己搭建的平台,为在水墨领域探索的艺术家提供新服务。此外,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困境,以油画、装置和雕塑为主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立足,但当代水墨却还是处在一种探索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水墨新生”同时也表达出中国水墨绘画在香港当代美术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发展的美好愿望。
本次活动将持续到2011年8月27日。
香港当代美术馆馆长赵红尘和主持人潘维
赵红尘接受99艺术网记者专访
1968年生于中国广东。
199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
1986年8月开始写诗,被誉为“中国新诗百年罕见的少数几个杰出诗人之一” 。
2007年10月,为庆祝中文中国网广州站成立,与胡山、杨克、欧亚及网站员工庆生,在胡山画室看其八年巨作《五百罗汉》,激发画意,醉意微呈中在胡山画室画出《内因外果》与《苍茫入诗》两幅处女画作。胡山在中文中国网上撰文记述全程。
2008年从诗的角度探索绘画新的可能,自创“绣色画法”,提出“画诗”的绘画方向。接连创作《梅雪情深》、《桃花开放》、《情感色彩》、《荷塘月色》、《醉荷》、《峭壁》等系列画作,形成强烈的赵氏“画诗风格”。
2009年,香港亚太艺术中心在第五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首次展示赵红尘作品,诗性的构图与瑰丽的色彩吸引众多观众,赵红尘的《雾中桃林》在深圳文化博览会上以7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同年8月,参加第12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其奔放的点线面、瑰丽的情感色彩、独有的思想境界构成其强烈的画诗风格,引起藏家关注。后北京798艺术区香港美术馆新馆开馆展隆重推出“赵红尘特展:命运绘”。集中展示赵红尘38件彩墨、油彩、书法及数件雕塑、装置。其作品《愤青》、《柳燕之约》、《醉荷》等系列被法国、美国、香港、东南亚、内地等藏家收藏。
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家代表张羽发表讲话
策划人朱其发表讲话
赵红尘和到场嘉宾攀谈
朱其和友人交流
展览现场 人头攒动
展览现场 参观者络绎不绝
展览主题
参展作品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