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重构价值锚点,2025多份市场报告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来源:99艺术网 2025-08-01

2025年过半,多份关于市场与消费的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市场正处于哪一变革浪潮之中?

天花板下降,高端市场承压

7月中旬,佳士得披露上半年“成绩单”——21亿美元的总成交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全球成交价前十的拍品中,有七件是由佳士得售出。榜首是4756万美元成交的彼埃·蒙德里安1921年作品《构成:大红色平面、蓝灰色、黄色、黑色和蓝色》。天价拍品的“稀缺性”价值,是推动天价成交的隐形引擎,更是圈层的通行证。所以,当下永远是最好的入手时机。

超级藏家依然定期在艺术品上花钱,即便是在经济不确定时期。MoMA理事洛蒂·埃伯斯曾表示:“无论如何,许多最好的系列都是在疲软的市场中建立的。伟大的收藏是以身作则激励收藏家。”

彼埃‧蒙德里安《构成:大红色平面、蓝灰色、黄色、黑色和蓝色》,油彩 画布,54x53.3cm,1922
佳士得纽约

结合ArtTactic7月发布的上半年全球拍卖报告,​佳士得、苏富比和富艺斯三大行总成交额同比下降6.2%。​高端艺术市场尤其是战后与当代艺术领域,成交额为12.2亿美元,下跌19.3%,如估价7000万美元的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细长头像》流拍和估价3000万美元的安迪·沃霍尔《大电椅》撤拍。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细长头像》,1955

安迪·沃霍尔《大电椅》,1967-1968

4月出炉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指出,在充满争议的选举、地缘政治紧张、战争以及持续通货膨胀的的夹击下,2024年全球艺术销售额缩水12%,跌至575亿美元。高端市场“拖累”了整体表现——拍卖价格超过1000万美元的艺术品数量锐减39%。

2009-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柱状图
数据来源:Arts Economics
图源:2025巴塞尔艺术市场报告

2015-2024年价格超过1千万美元作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的成交额与成交量
数据&图源: ArtTactic

ArtTactic对中国艺术市场的追踪显示,2024年内地及香港当代艺术拍卖市场高价区间的交易显著减少——​单价超百万美元的艺术品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滑41%至105件​,成交额同比下降34%至3.67亿美元。

佳士得拍卖师王雨阁以1360万美元拍出
马琳·杜马斯的《一月小姐》

2025香港佳士得春拍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现场

多份报告中的数据证实了高端市场的谨慎购买和价格调整——这是拍卖行在过去一年中面对的常态,也是近期拍卖结果中得出的结论。

第三方担保的指数级增加

艺术市场总是有迹可循的。高端艺术市场承压的另一表现是拍卖行愈来愈倾向为重磅拍品安排第三方担保,进一步为成交额和成交率护航。

卡纳莱托《威尼斯,黄金礼船归港》
油彩 画布,86x138.1cm,约1731-32年
佳士得伦敦

在佳士得上半年的拍卖成交金额之中,约三分一来自获得担保的拍品​,如7月举槌的伦敦的古典大师夜场,在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18世纪威尼斯风景巨匠卡纳莱托的《威尼斯,黄金礼船归港》以3193.5万英镑成交,大幅度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最高价纪录。

2016-2025年第三方担保变化图
数据&图源:ArtTactic

ArtTactic数据显示,在纽约、伦敦和香港的晚间拍卖会上,第三方担保发挥重要作用,包括5月的纽约现当代艺术晚拍中,第三方担保覆盖率高达73%,尤其在单一藏家专场更是标配般的存在。不乏有人认为这是彰显市场信心的表现,不过这同样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

小额艺术市场逆风翻盘

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中,集中在5000美元以下的小额艺术市场虽然在交易额上同样略有下滑,但成交量不降反增,上涨3%,达到4050万件。《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作者、文化经济学家Clare McAndrew博士强调:这种增长趋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处于这个价位区间的买家更多是出于兴趣和欣赏而购买,而非投资,“市场中正在涌现一批新买家,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2024年按价格区间划分的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占比及总价值
数据来源:Arts Economics
图源:2025巴塞尔艺术市场报告

中国内地及香港现当代艺术拍卖保持了趋势的一致性,低价区间的销售持续活跃——单价5万美元以下的作品成交量同比仅小幅下跌4%至2091件,保持近十年的次高水平,成交额为2.72亿美元,为历史第三高。

2015-2024年单位超过100万美元与低于100万美元的艺术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成交额
数据&图源: ArtTactic

相比动辄百万美元级别的交易,小额艺术市场凭借“门槛低”、“参与度高”等特性,显然更戳中当下藏家的实际需求。这股“向下扎根”的风潮,与贝恩咨询的最新研究不谋而合: 中国消费市场的“消费平替”趋势正持续深化,高端产品普遍感受到压力山大。这既是消费回归理性的自然选择,也清晰释放出市场从“符号消费”向“价值消费”转型的关键信号。

区域冷热不均,新兴市场上位

区域市场冷热不均格局凸显。​美国仍以43亿美元的规模占据主导地位​,既是天价艺术品的诞生地,也是面向国际买家的核心销售中心。然而,中国市场呈现收缩态势,英国也录得近十年来最低的销售总额。​在此全球艺术市场格局重塑之际,中东地区正加速崛起​。得益于财富阶层扩张与艺术机构布局提速,该地区正成为增长放缓周期中的“替代性增长点”。

全球公开拍卖销售额按区域占比
数据来源:Arts Economics
图源:2025巴塞尔艺术市场报告

2014-2024年间美国、英国、中国及其他地区销售额占比图
数据来源:Arts Economics
图源:2025巴塞尔艺术市场报告

佳士得报告的数据印证了这一全球格局:在买家构成方面,美洲买家占比45%,保持最大市场份额。欧洲、中东与非洲紧随其后,占34%;亚太地区则稳定在21%。

2025年2月苏富比在沙特举行的首场拍卖
图源:值点网

巴塞尔艺术展卡塔尔展会将于2026年全新登场,M7创作中心为展会举办地之一
图源:巴塞尔艺术展

新一代藏家成为市场驱动

艺术世界将更多的目光锁定在新一代身上——千禧世代 (出生于1981–1996)和Z世代(出生于1997-2012年)的崛起,正在以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加“自我”的方式影响着当下,他们总被标榜为“购买力惊人的一代”和“品味转变的一代”,穿梭于各大画廊、艺博会和拍卖场,活跃于线上艺术品交易,向艺术收藏的核心圈层不断迈进。

《2025艺术收藏者报告》藏家年龄段饼图
图源:Avant Arte

国际艺术平台Avant Arte发布的《2025艺术收藏者报告》描绘了“Z世代”藏家的鲜明特征:他们普遍年轻,40岁以下者占比过半,75%年龄在55岁以下;地域分布高度全球化,覆盖115个国家与地区,尤以北美、西欧和东亚地区为甚。其购买力不容小觑,超过40%的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东亚地区(如韩国)的在高端市场投入表现突出,近三分之二的藏家年均艺术品消费超过1万欧元。

《Artnet艺术市场情报》指出年轻买家正日益引领市场需求。奢侈品、流行文化与数字互动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收藏行为,促使行业重新审视排他性概念,并适应其新兴的价值观。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中国年轻一代藏家得益于更优越的教育资源与信息渠道,眼界更为开阔,因而身份认同也较前辈更为多元。他们在收藏中往往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仅着眼于艺术品的资产属性。

瑞银的报告同样印证了新买家群体的增长趋势。有经销商表示,2024年其客户数据库中有44%为新晋买家。同时,在所有买家中,首次购入艺术品的“新手”占比约38%,较2023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

龙家升,《Excited Plastic》,2021
图源:Courtesy of the artist

买家的年轻化是当下拍卖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25春拍数据中多次得到验证:20%新买家首次参与中国嘉德拍卖会,年轻买家人数同比增长21%。佳士得春拍30%买家为千禧新世代或更年轻群体,较2024年春季增长20%。与此同时,网上竞投份额增长至36%,网上竞投人数较2024年春季增长27%。

市场的波动与调整是全球艺术市场迈向成熟的必经阶段。艺术及其市场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一时的成交数字。展望2025年下半年,理性洞察与精准把握稀缺价值有望击破市场焦虑,而未来机遇则蕴藏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年轻藏家等核心力之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