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与生活同坐——记璞素汇沙龙马晓峰个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3-12-11

景晦色方深  纸本水墨

这是一个文化开放与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艺术日常的生活时代。没有一个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艺术品把玩如此平常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没有一个时代,艺术与生活如此紧密地融合。艺术的潮流激荡,当各种“艺术”不断在日常生活形态中出现或消失,最后留下的还是作品呈现的艺术形态。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以久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内在的本质及对生命和自然精神的感悟。20世纪以来,现代生活的发展使得传统水墨艺术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在急进的西方化创作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已然忘记了趣味这一滋养中国绘画千余年的心性。马晓峰的新水墨不成于一家之言,不追求过度阐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并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他沉醉于传统文人的精神境界,凭借对水墨性体验的敏感,并吸取传统水墨性话语的精致完美,让艺术回到自然天真的游戏状态,创造出样式情趣迥异与传统的新水墨画。

方雨散还轻  纸本水墨

他的新形态水墨创作,从生命体验的文化出发,解构了传统水墨创作的程式狭隘,传递了生命即审美的过程。他的作品除去江南笔墨趣味外,更着意于类似于“自我精神肖像”的刻画。他试图对经典样式进行新的理解与诠释,笔墨的经营,形象的创造,轻松细腻的表达,体现着一种“安然自得”或“孤芳自赏”式的文化趣味。2013年 11月9日至12月9日于上海璞素艺术空间的展览《目遇成色——马晓峰个展》,借东坡《前赤壁赋》中“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的襟怀,传达“艺术最终是对灵魂的大慰藉,于大牢笼中得大自在”,表现了由绚烂之极回归于一种忘我的笔墨精神和平淡静穆之境。艺术家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让人与山水花鸟等自然之物目遇成色,感受对自然生命的体会和感动。

可堪孤馆闭春寒   纸本水墨

中国水墨画和琴棋书乃至吟诗品茗,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经邦济世之余,聊寄胸中逸气而成为生活品位的标志。对于现代消费社会而言,也许只有艺术上的“享乐美感”,才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新的治疗剂。璞素汇沙龙通过艺术界与设计圈的沟通及艺术作品与设计作品在空间中的对话呈现,展现多方位原创思维的交互之美。正如策展人朱敬一所言,沙龙打破了美术革命所形成的展览模式,将当代艺术重新以雅集的把玩融入生活,重新诠释当代中国文人的生活美学,创造富有当代人文气息的生活景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