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画廊是如何发掘与培育下一代艺术明星的?
当一位年轻艺术家的名字与国际蓝筹画廊并置时,艺术界便知,一颗新星正被纳入顶级轨道。这不仅意味着市场价值的跃迁,更是一场关乎其职业生涯与艺术史定位的漫长合作的开启。然而,在这层光环之下,是一套远比外界想象更为审慎、理性和复杂的决策系统。
本文通过对Thaddaeus Ropac亚洲总监朱端丽与白立方中国区代表赵婷婷的深度访谈,我们得以一窥这套系统的核心运作逻辑。它并非追逐市场热点的投机游戏,而是一场基于学术判断、价值共鸣和长期承诺的“耐心赌局”。
1
甄选的标尺——严谨流程下的三重考验
圈层认可:机构与策展人的双重背书
在画廊的雷达捕捉到一位艺术家之前,他/她通常已在更广泛的专业圈层中获得了认可。这是顶级画廊启动评估程序的首要前提。白立方中国区代表赵婷婷强调:
“作为一家全球顶尖的画廊,白立方在挖掘和支持新兴艺术家方面一直秉承以学术深度和长期价值作为核心标准。我们拥有关注、发掘全球艺术家的专业策展团队,团队成员均具备在全球顶尖美术馆和机构担任资深策展人/专家的经验,因此由他们甄选出的艺术家都代表着当代艺术最具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方向,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持续推动着艺术语言和观念的革新。
在白立方成立三十多年的历史中,我们与全球顶尖的艺术家合作,包括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翠西·艾敏(Tracey Emin),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等等,其中不乏自艺术家青年时期便开始合作的艺术家,例如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一路互相支持走过三十年,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一直秉承的长期视野。
伊兰娜·萨维迪(Ilana Savdie, b. 1986)
Spinal Sheds of a Desperate Glory
2024,Oil, acrylic and beeswax on canvas stretched on panel, 218.4 × 203.2 cm
© the artist. Photo © White Cube (Lance Brewer)
白立方代理艺术家
画廊的核心标准建立在学术深度之上,其专业的策展团队本身就拥有在全球顶尖美术馆和机构的资深经验。这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始终与最具研究意义的方向保持一致。
Thaddaeus Ropac亚洲总监朱端丽对此给出了更具体的流程描述,清晰地揭示了“圈层认可”的重要性:
“我们发掘与甄选年轻艺术家的核心标准,是寻找那些在创作上展现出独特性与新颖性,并已获得我们内部资深艺术家及重要机构策展人认可的新锐力量,这是我们考量的首要原则。
在具体执行层面,我们拥有一套严谨的内部流程。首先,画廊的各位总监乃至创始人,都会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偏好,持续关注不同的艺术家群体。为了确保信息同步与高效决策,我们大约每隔一至两周便会举行一次全球性内部会议。在会议上,任何被认为有潜力的艺术家都会被提出来,供总监们共同探讨。如果某位艺术家在初步讨论后被认为值得关注,各位总监会先进行独立研究。
若研究结果是积极的,我们的下一步便是安排前往该艺术家的工作室进行实地拜访。拜访结束后,我们将再次进行内部审议,并会咨询画廊部分资深艺术家的专业意见。在审慎地综合了各方反馈之后,我们才会最终决定是否与这位年轻艺术家签约合作。”
韩冰(b. 1986)
《善良女巫》
2025年,油画颜料,油画棒,喷漆,177.8 × 143 厘米
©韩冰 摄影:Pierre Tanguy
Thaddaeus Ropac代理艺术家
图片由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Milan 提供
创作内核:独特语言与内在迫切感
在信息爆炸、视觉风格趋同的当下,穿透表面语言,辨识艺术家的思想内核,成为蓝筹画廊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寻找的,并非一时的惊艳,而是能够支撑长久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李黑地(b. 1997)
《把⾁⾝里的⽩压住厌倦这⼈⽣粉扬的事态》, 2025
© 李⿊地,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佩斯画廊代理艺术家
以绘画艺术为例,朱端丽用一个直击要点的问题,概括了画廊对这一媒介的考量标准:
“Are they doing anything new with painting?面对一个拥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艺术媒介,我们真正在意的,是创作者是否为其带来了新的东西。我们所寻找的,是那种‘我必须创作,我必须表达’的艺术家,而不是为了完成一张漂亮作品的画匠。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高度个人化的,你能从中看到一种源于‘我为何与众不同?’的深刻自省。”
伊娃·海伦·帕德(Eva Helene Pade, b. 1997)
《舞蹈》
2024年,布面油画,无框:210 × 300 厘米
© Eva Helene Pade
Thaddaeus Ropac代理艺术家
图片由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Milan 提供
在这里,“新”并非指单纯的形式猎奇,而是源于一种无法遏制的内在需求。艺术家的这种“秉持创作的完整性”是无法伪装的,它能让作品在力量感和思想性上,超越同辈、同时代的艺术家。
历史语境:与大师对话的能力
艺术家的创作要能够被置于一个可被解读的语境中,即与艺术史产生关联。然而,蓝筹画廊更看重的,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如挣脱其框架,与当下的文化及时代议题紧密结合的能力。
萨沙·戈登(Sasha Gordon, b. 1998)
《告诉我》,2023年
© 萨沙·戈登
图片由马修·布朗画廊与卓纳画廊提供
卓纳画廊与马修·布朗画廊共同代理艺术家
这种考量甚至延伸至一个极其现实的策展层面——新作品能否与画廊代理的艺术大师们产生有意义的对话?
“我们的画廊代理着如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以及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等在艺术史上地位卓著的艺术家。因此,当我们在评估一位年轻艺术家时,也会非常审慎地考量:能否在与我们代理的这些资深艺术家的作品并置时,产生有意义的对话?
例如,在一个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展位上,当一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与前辈大师的作品共同展出时,它们之间能否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呼应与张力?这种兼容性与对话的可能性,是我们决策时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维度。”朱端丽谈到。
克拉拉·豪斯德洛娃(Klára Hosnedlová, b. 1990)
manifesto of fragility – A world of endless promise
16th Lyon Biennale, LugdunumMuseum and Roman Theatres, Lyon, France14 September - 31 December 2022
© the artistPhoto © Aurélien Mole
白立方代理艺术家
2
培养的艺术——稳定价格与守护节奏
签约仅仅是开始。蓝筹画廊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其后对艺术家的长期培养与守护上。这其中既包括价格体系的建立,也涵盖创作生态的保护。
托米亚斯·拉丹(Thomias Radin, b. 1993)
《直到永恒 II》
2023,亚麻布上油画和拼贴、艺术家木框,150 × 125 × 2 cm
图片来源:施博尔画廊
施博尔画廊代理艺术家
稳中求进:稳定压倒一切的定价哲学
在市场泡沫频现的今天,白立方与Thaddaeus Ropac不约而同地将“稳健”与“可持续”作为定价的核心原则。蓝筹画廊极少与刚毕业的艺术家直接签约,而是会先观察其在一级市场的表现。当决定合作后,其核心原则几乎一致:绝不骤然抬高价格。
克里斯蒂娜·科米兹(Christina Kimeze, b. 1986)
《翱翔》(Soaring)
2024,油彩 色粉笔 油画棒 绒面纸板,210 × 165 cm
© 克里斯蒂娜·科米兹,图片:豪瑟沃斯、艺术家,摄影:Matthew Hollow
豪瑟沃斯代理艺术家
“在白立方,我们为艺术家构建的价格体系始终秉承着稳健、可持续的核心原则。我们致力于保持年轻艺术家一级市场的稳定性,在确保其市场成长与艺术成就同步发展的同时,合理地选择具有长期视野的美术馆机构和优质资深藏家,以此来维护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一级市场生态。我们也始终相信真正的艺术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致力于为艺术家构建一个稳定、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在保护艺术家长期发展的同时,也为收藏家提供值得信赖的保障。”赵婷婷表示。
阿利娅·艾哈迈德(Alia Ahmad, b. 1996)
Drawing no.6 from Terhal Gheim | رسمة رقم ٦ من ترحال غيم,
2024,Pastel, ink and charcoal,50 × 70 cm
© Alia Ahmad. Photo © White Cube (Thomas Lannes)
白立方代理艺术家
朱端丽对此的解释,揭示了顶级画廊对市场生态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
“假设一位艺术家在上一家代理画廊的展览作品售价约为三万美金,并且销售可观,那么在加入我们之后,我们绝不会骤然大幅抬高其作品价格。急剧拉升价格是一种制造市场泡沫的、极不健康的做法。它会引来不良的投机行为,最终将损害艺术家的长期发展。”
很多蓝筹画廊的策略核心并非“操控价格”,而是进行“价值配置”。凭借强大的资源,将作品优先配置给最具长期视野的美术馆和顶级藏家,以此为艺术家建立一个稳固且忠诚的藏家基础。这也是优秀画廊对行业共识的体现。
乔丹·卡斯蒂尔(Jordan Casteel, b.1989)
《伊丽莎白与罗曼 二》
2025年,布面油画,238.5 × 203 厘米
© Jordan Casteel 摄影:David Schulze
Thaddaeus Ropac代理艺术家
图片由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Milan 提供
节奏守护:对抗市场热度的责任感
对艺术家最大的保护,莫过于守护其创作的节奏与完整性,尤其是在其备受追捧之时。这恰恰是蓝筹画廊与投机性推手最根本的区别。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他们的选择是克制。
朱端丽以艺术家梅根·鲁尼(Megan Rooney, b.1985)伦敦个展为例,诠释了这种“守护”的意义:
“在她最近的伦敦个展中,展出了约十五、六件大尺幅油画,平均每一件作品,都有10到15位藏家明确表达了收藏意向。
面对这种情况,一个不负责任、急功近利的画廊,或许会立刻要求艺术家投入新一轮的创作,以满足所有订单。
然而,我们深知,守护艺术家创作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远比实现即时的商业利益更为重要。”
梅根·鲁尼(Megan Rooney, b. 1985)
Insomnia of the Rider
2025年,画布上丙烯、油彩、粉彩和油画棒,199.6 × 152.3厘米
© Megan Rooney 摄影:Photo: Eva Herzog
Thaddaeus Ropac代理艺术家
图片由Thaddaeus Ropac gallery, London · Paris · Salzburg · Seoul · Milan 提供
这种克制,源于一种深刻的责任感——画廊的使命是与艺术家共同成长,而非透支其艺术生命来换取短期利润。
3
年轻艺术家们,你们如何能被蓝筹画廊“看到”?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艺术家必须持续地创作出卓越且真诚的作品。市场上流行什么?藏家喜欢什么颜色?艺博会上什么风格最火?事实上,顶级画廊最不希望看到和最警惕的,就是那些追随潮流、模仿成功范例的“聪明”艺术家。
正如朱端丽所指出的:
“我们所说的‘卓越’,是指艺术家不应被市场风向或短暂的潮流所左右,更不能因为看到身边某些风格的作品畅销,便去追随模仿。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我们真正看重的是艺术家秉持创作的完整性,并坚守自己内在的表达。这种源于内心的品质,是能够被专业人士清晰感知的。”
朱利安·夏西埃赫(Julian Charrière, b. 1987)
《螺旋经济》
2025,无限镜、灯光、化石自动售货机. 199.4 × 90 × 69.9 cm.
©Julian Charrière / VG Bild-Kunst Bonn, Germany.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贝浩登代理艺术家
第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直接给蓝筹画廊投递作品集,被看到的概率微乎其微。他们的工作模式,是依赖一个已有的专业筛选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专业且有学术高度的机构与策展人。
“与其将精力单纯地投入在‘追逐’画廊上,不如将重心放在与优秀的策展人建立联系,并积极寻求在专业平台展示作品的机会。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画廊在评估一位艺术家时,很大程度上会参考来自重要机构与核心策展人的专业判断。当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先进入他们的视野并获得认可,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与学术及机构层面的联结上,是一条更为根本且高效的路径。”朱端丽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