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天价古董琴的“秘密”遭破解

来源:广州日报 伍君仪编译 2014-04-21

制琴大师AntonioStradivari(1644-1737)制造之“Macdonald”中提琴

证实性偏见让人觉得天价古董琴有“不同凡响”,但“盲法”实验发现它们的音质还不如新品

200多年前意大利乐器制作大师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提琴是举世公认的杰作。在音乐界,只有最具天赋的演奏家才有资格拉这种琴。在收藏界,斯特拉迪瓦里提琴是备受追捧的古董,随便一把琴的价格都要几万美元,相当于同等重量黄金的几百倍。去年7月,国际知名艺术拍卖行苏富比拍卖一把制作于1719年的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起拍价为四千五百万美元,令它成为史上最昂贵的乐器。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牛气冲天,既有品牌、古董的因素,也因为其卓越的音响品质—很多人坚信,拉这样的一把古董琴,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这些几百年前的古董琴在音质上跟现在生产的优质提琴相比,孰高孰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对比研究发现,斯特拉迪瓦里提琴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不同凡响”,在不知道自己演奏的是什么琴的情况下(即“盲法”),即使是顶级的演奏家、声学家、乐器制作专家也无法分辨古董琴与新琴之间的区别。在盲法实验中,专家们根据提琴的整体音质、清晰度、音色、演奏性、扩音力、音量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新琴得到的评价大多超过古董琴。

一位参加实验的声学专家称,用价值超过百万美元的古董研究的体验是难以忘怀的。另一位拨弦乐器制作专家表示,如果知道乐器是古董,他就会把弹出来的差音归咎于自己演奏技巧不行,如果知道乐器是新品,同样情况下就会认为差音是乐器的质量问题。

其实,这是证实性偏见给人们施加的强大影响。英国科普作家艾德·扬指出,证实性偏见可以让你相信任何事情,让你看见你想看到的东西,让你听见你想听到的东西。真相只有在“盲法”实现中才能暴露—美国有人用“盲法”检测不同价格的酒与个人评价好坏的关系,发现价格与评价几乎不相关,而对于杜松子酒来说,价格高的产品反而得到较差的评价。无论是乐器、酒、股票,还是价值过千万港元的“祖传陈皮”,其价值判断只要是基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就存在证实性偏见。

相关新闻